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历史上洛水曾是可以行船的大河,水量丰富。随着时间推移,洛水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隋以后趋势更加明显。促成这样的变化和气候、地震、旱灾等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洛水流域周边森林的破坏。各朝代对森林的砍伐不断加剧,使得洛水流域水土流失逐渐严重,河流流量加速减少,最终影响下游河道通航。  相似文献   

2.
清朝后期湖南旱灾大多为插花性干旱,较少发生全省性大范围干旱。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与干旱延续的时间成正比。若发生在春季耕种期会延误农时;若发生在夏秋农作物生成期会导致庄稼失收或绝收;旱灾造成粮价上涨,还会诱发疫灾和蝗灾;严重的旱灾可能威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造成人口死亡、社会恐慌和动荡。  相似文献   

3.
清朝后期湖南旱灾大多为插花性干旱,较少发生全省性大范围干旱。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与干旱延续的时间成正比。若发生在春季耕种期会延误农时;若发生在夏秋农作物生成期会导致庄稼失收或绝收;旱灾造成粮价上涨.还会诱发疫灾和蝗灾;严重的旱灾可能威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造成人口死亡、社会恐慌和动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清时期岷江流域旱灾的时空分布、灾次、灾年、灾级、灾情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明清时期岷江流域旱灾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清代远多于明代,19世纪旱灾次数达到峰值,且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以四月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岷江中下游旱灾最为突出,井研、乐山、犍为、仁寿、都江堰等地旱灾比较严重;旱灾等级以轻度、中度为主,特大旱灾较少。  相似文献   

5.
"皇图"即"河图"和"洛书",是<易>的数理表达式,是古人制作历法的两种工具.古河图洛书刻录在璧玉、龟甲之上,原称"录图",只有天子才能拥有,故又通称"皇图",古之天子禅位时要举行一个"河出图,洛出书"的交接仪式,尧舜禹禅位的河、洛非指今黄河、洛水,而是指古刘河和渌水,是古都长沙南北的两条湘江支流,湖南南岳一带为上古政治及天文历法中心,今攸县有皇图岭、禹门洞,浏阳有首禅山等即其遗迹.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微观角度出发,以Hoovering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农户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利用其对湖北省襄阳市曾都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较好、地势平坦、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村落,农户的整体农业旱灾脆弱性相对较低;农业贷款对农户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有显著影响,灾害补贴对农户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降低易旱地区农户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建议:加强易旱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础水源工程建设进程;在易旱地区要加大农业贷款、农业保险、抗旱节水技术推广等惠农政策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大海 《山西老年》2008,(9):32-32
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是各国邮票上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些表现自然灾害的邮票设计各异,发行方法也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对青州府造成严重影响。这场大旱灾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引发一系列诸如粮贵物贱、卖妻鬻女、公序良俗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不安、大量民众外逃和死亡,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丁戊奇荒”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吏治废弛、仓储空虚、战乱频繁、饮酒之风、人口增长造成的环境破坏等都加重了此次旱灾的破坏性。青州府在此次旱灾中采取的多样性的救灾措施,呈现出近代特点:首先是救灾主体多元化,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多方参与转变;其次是救灾方式多样化,实现从单一救灾向多样救灾转变,救灾手段愈加灵活,救灾经费来源更加多元;最后是救灾机制规范化,逐步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制定完善的救灾制度。  相似文献   

9.
古代湖南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加快趋势 ,明代以前旱灾危害大于水灾 ,从明代开始水灾的危害开始超过旱灾。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引发饥荒、死亡和其它灾害。  相似文献   

10.
洛阳老街     
雍君 《社区》2014,(35):30-30
洛阳市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区中东部,“前直伊阙(龙门)、后据邙山、左湟右涧、洛水贯其中”(《新唐书·地理志》),它既是古洛阳历史发展的摇篮,又是新洛阳经济发展的基础。自公元前1050年周公姬旦营建洛邑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震次生灾害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次生灾害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有时甚至超过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损失。因此 ,充分认识和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对城市的冲击和影响 ,对防御和减轻城市灾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工况多变,制热效率不稳定的特点,设计了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器实验装置,系统由制冷剂循 环和水循环两部分构成,重点研究了水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逐时能效比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加热前期水流量越大能效比越低,加热后期刚 好相反;水流量越小系统越容易吸气带液,吸气带液会使制热量降低,能效比下降速率增大,导致系统性能变差;吸气带液时,制冷剂流量减小,换热系数增大 ,与换热系数相比制冷剂流量对制热量的影响更大。该结果为系统实际运行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键字     
普洱地震6月3日5时34分56秒,云南普洱县发生6.4级地震。震中在普洱县城老城区。地震造成3人死亡、300余人受伤。此次地震由于震级高、震源浅、震中离县城较近,导致受灾范围较广。地震还造成了全县电网瘫痪、通信阻塞、过境公路受阻、供水困难。目前灾区村民已开始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4.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伦理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旱灾、洪灾、雪灾、瘟疫、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一系列公共危机时刻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危机管理是一项非常规化的情景性管理,极大地考验着政府的随机决策和执行能力,同时对行政伦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阐述政府危机管理,在略述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伦理困境后,详细地阐明了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具体伦理要求,借此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人性化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是否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在不同地震阶段的差别,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设备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阶段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分析了不同震级作用下考虑相互作用后给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反应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相比,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明显的区别,设备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区别,处于完全失真的状态。大震阶段由于设备和结构均进入了弹塑性阶段,刚度等主要参数发生了变化,导致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降低。虽然设备质量占结构总地震质量的比例很小,但仍会对结构位移与内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1900—1949)苏北淮河流域内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和旱灾的侵袭,水灾发生的频率高且破坏力大。水灾频繁的原因不仅与季风气候、黄河夺淮等自然条件有关,同时也与近代以来人为决堤、治水不力等因素有关,这其中1931年的大水灾影响最为深远。旱灾的发生频率要低于洪涝灾害,且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节,尤其是1929年旱灾最具代表性。水灾和旱灾给近代苏北淮河流域带了巨大影响,使得流域内的经济失序,生产生活遭受打击,水旱灾害发生的同时也易带来各种次生灾害,同时水旱也破坏了苏北淮河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在重庆地区的天气灾害中 ,水灾和旱灾频繁出现。其中旱灾对重庆市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显著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理论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四个维度设计农业旱灾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重庆市2001-2015年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考察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的动态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论表明:重庆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但是面临极端气象条件时依然表现为重度脆弱。在旱灾脆弱性的驱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是驱动旱灾脆弱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农业的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水平较高,严重影响了脆弱性总水平的下降。因此,农业旱灾风险脆弱性管理需要继续强化经济脆弱性和科技脆弱性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做好农业旱灾风险的社会脆弱性管理。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荒多发的区域,有关灾害的记载内容丰富而久远,晚清也不例外。举凡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灾害不仅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而且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极为严重。造成晚清淮河流域灾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诸多社会因素,如政府的腐败和人口增加的过快等。研究灾荒史不仅对掌握和理解过去的历史十分重要,而且对今天的建设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时代。水灾、旱灾、蝗蝻、冰雹、地震等交错而来,似乎是无年不有。且不说战乱年代,河道堤坝遭受严重破坏,就是在“天下太平”、“各安生理”的经济繁荣时期,洪涝灾害也频繁发生。今以南直隶(今安徽、江苏)地区的水灾为例,说明明代灾害的严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