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是文学到影片的转换。小说以男性立场审视艰苦岁月中人物的命运沉浮。电影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情节和人物的减法处理,将具有历史性的大故事切换成家庭式的小故事。在叙事视角上,从小说中的三个视角转换为单一的全知全能视角,使电影更加清晰明朗。较之原著,电影更具主题的人文性、视听的符号性和电影实践的文学性,从而也找到了文学与电影的契合点,实现了从政治到情感、从情节到人物、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电影《归来》对原著的改编主要表现在对原著主题的简化和对原著政治背景的虚化。电影只截取主人公“越狱”和“释放”两次归来的情节,且做了很大改动。电影《归来》以浅层次的社会批判和深度的人伦温情代替对知识分子命运沉浮的悲悯,消减了原著中深层的哲理意味,偏离了原著主题,体现了张艺谋的惯性思维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陆犯焉识》通过陆焉识的起伏人生,展现特殊年代个体命运在政治运动巨轮下的渺小与荒诞。在陆焉识穷其一生的自由追寻中,与其犯人身份相关的两类群体——敌属劳改干部同样遭受禁锢。冯婉喻在封建媳妇和犯人家属的双重围城之中走向疯癫,邓指在对信仰的坚守中被遗忘在西北荒漠。他们无端被边缘化,在挣扎中谱写自由悲歌。  相似文献   

4.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的第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自由是陆焉识的终极追求,他不断进行着爱情、婚姻及人生的突围,试图逾越围城。四次逃亡见证了围城与反围城的实践与寓言,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亦于此中呈现。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第一次采用了男性主角的抒写方式,主人公陆焉识一生渴求自由,他用一生努力实现着爱情、婚姻及人生突围,试图逾越"围城"。四次逃亡见证了"围城"与"反围城"的实践与寓言,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亦于此中呈现。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被看作是西部电影的见证和代表,电影《归来》和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之间的细微差别,探讨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在张艺谋诸多的电影中隐含着伦理线索,说明他的多部影片试图探索和揭示心灵深处的隐秘内核,这既是他的心理内核,也是影片中某些主人公言行的基础.张艺谋以小见大,淡化了影片中更宏大的背景,通过伦理关系展示个人内心的期望,但没有提供一种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方法和前景,这就产生一种伦理如此,伦理何为的迷茫.  相似文献   

7.
8.
严歌苓具有非凡的叙事能力,在《陆犯焉识》中她采取了多重叙事角度展现了严苛的政治风云,她对小说节奏和叙事时间有着非常强的掌控力,使得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具有张弛有度、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作家在艺术道路上的孜孜追求和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9.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0.
程朱陆王之辨是晚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宋明时期的朱陆、朱王之辨,至晚清时期,理学家延续了这一学术思辨活动.其中以唐鉴的<国朝学案小识>、刘廷诏的<理学宗传辨正>以及罗泽南的<姚江学辨>为主体.从此三者入手,可窥晚清理学学术思想中程朱陆王之辨之概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型世言》与"三言二拍"体制、来源、语言以及叙事的比较,探寻其在艺术水平上的差异,认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要逊色于"三言二拍",体现出较浓的文人参与创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乐正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的主要思想——重孝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作为治国的根本;其贵信等思想亦被《吕氏春秋》合理吸收,作为君主修身的重要内容;乐正氏之儒具有兼儒墨的学术特点,这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学术特点十分接近;乐正氏之儒是通过尸子而在秦地传承。从而为吕不韦所熟悉与采用;研究《吕氏春秋》杂家思想的形成,尸子这个人不应该被忽视。  相似文献   

13.
乐钧是乾嘉时期诗、词和小说都有所建树的作家,而文言小说集《耳食录》则足以代表乐钧的最高文学成就。《耳食录》讲述了近两百个大小不等的故事,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其中既有传奇小说又有笔记小说。从题材的角度入手,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耳食录》的思想内容作一探析,归纳出批判类、劝惩类和爱情类三种。  相似文献   

14.
《杜律诗话》开创了诗话的新体例,对杜甫的部分律诗予以精辟独到的解释,其论诗方法和思维方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陈廷敬对杜诗的研究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迅和严复     
通过严复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对严复的批评的阐释 ,旨在说明历史人物只有与时俱进 ,其思想才能永葆青春 ,否则就会陷入从“趋时”到“复古”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6.
对鲁迅的早年生活进行新的阐释,论述早年鲁迅所体味的人间之“爱”,所展露的“自由”天性以及这一天性所得到的最初应和与强化,提示人们关注这两种最初的人生感受、生命意欲在鲁迅整个生命世界中的深层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宁波东乡下应街道的史氏、陆氏,乾嘉时期开创了家谱的编纂。开创家谱编纂的是族中读书人,如秀才,甚至举人,尤其是塾师。两村开始由族内人员承担编纂工作,晚清始聘请职业谱师或著名学人来主持宗谱编纂工作。史氏、陆氏家谱开始多为稿本、抄本,晚清以后开始有印本,印刷数量有限,这是保密意识所致。两族形成家谱编修传统后,坚持续修达六次。民国后期的家谱编纂,在外经商的村人参与了编纂,体现出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三家《诗》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三个部分全面探讨《鲁诗》在先秦时期的形成渊源及其特色:一、通过《毛诗》、《鲁诗》与《左传》中的“引诗”相对照,说明《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二、从《鲁诗》诗说本身的特色,揭示班固“鲁最为近之”之说;三、从仅有的保留材料中,分析《鲁诗》诗篇、诗句存在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0.
陆游、范成大中年入巴蜀,创作了大量反映巴渝地区雄壮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情风俗及丰富的人文精神之诗篇,以两人的巴渝诗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身世,探讨两人巴渝诗在内容情感、艺术特色上形成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