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文化对儿童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综观2009年关于儿童文化的理论研究,可发现其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儿童精神特质研究、儿童观与儿童哲学研究、童年与青春期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普曼"为儿童的哲学(P4C)"和马修斯"儿童的哲学(POC)"是儿童哲学的两大流派.前者基于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疑问,通过专门的哲学教材、独特的探究理念和方法,引导儿童的独立思维.后者的核心理念是:哲学思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哲学不仅是儿童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还包含了很多哲学论题的起点和雏形,为儿童哲学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哲学的方式认知儿童的思维潜能、探索儿童的思考方式.不论哪个流派,儿童哲学关注的都是儿童独立思维的形成规律,进而反思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最终促进社会理性精神的树立,这应当引起逻辑学界的关注.在儿童哲学中,哲学与逻辑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召唤着逻辑学者探讨儿童哲学.在逻辑学视角下,保护独立思维的萌芽、促成理性精神的树立是儿童哲学产生的动因;运用逻辑进行推理、辨别判断是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儿童哲学研究也面临不少质疑与误解.缺乏理论研究的基础,是目前儿童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 哲学的主旨是提问,由提问引发出来释义。提问与释义构成哲学观点的确立及其发展的两个基本的理论环节。由提问产生的释义,进而对释义观点的不断再释义,就构成了哲学发展的内在过程。将提问与释义这二者联结起来的就是哲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哲学问题是从宏观角度加以界定的。它不是指哲学家所要具体否定或要解决的某些理论观点,而是指哲学家所要确立的哲学研究对象,所要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哲学的问题大体等同于哲学家的整个理论体系。哲学家都是以自身独特表达方式即问题的解答方式“参与”到哲学发展之中的。哲学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提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当把思维反作用于存在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这是因为,思维反作用于存在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本质关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本质特征,而如何改造世界是时代对哲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作者还分析了其它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三个方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用现象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将会形成教育现象学的独特方法论特征:首先,教育研究包含了理性客观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哲学态度;其次,教育研究回归教育“实事”可以拓宽研究视野;最后,教育研究扎根于生命体验可以延展研究深度。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对当前儿童研究的主要启示:保有敏感和好奇之心,挖掘儿童成长中的隐秘之意;抛开成人的先入之见,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寻动态变化背后的意义生成,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回归儿童的亲身体验,开展“接地气”的儿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哲学的主旨是提问,由提问才引发出来释义。提问本身是同哲学的对象、哲学观点的确立紧密相关的。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过程,提出哲学提问方式在哲学探讨中的地位及其这一问题所包含的丰富的理论内容和启示。任何哲学家在设立自身的理沦前提,建构自己独特哲学框架的时候,在逻辑上必然地包含着他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尽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会因哲学家的不同个性与不同的历史文化理论背景而有所差异,或一言明之,或潜含暗示,然而其实质都只是这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形式而百已。这就表明,哲学家在历史地处理哲学问题时,在  相似文献   

8.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着价值观念奠基的作用,同时也是幼儿园保教的关键内容。儿童哲学以其重视个性表达的探究、平等多元的对话,对推动幼儿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从儿童哲学与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来看,儿童哲学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有一定联系;儿童哲学探究团体教学法体现了多个核心价值观内容;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儿童哲学探究主题的重要来源;两者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刺激物”来增进教育效果。在应用儿童哲学开展幼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上,首先要选用体现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刺激物,其次要引入儿童哲学思考工具,再次,要构建“关怀型”儿童哲学探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存世文本中可以挖掘出朱熹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小学》、《童蒙须知》、《近思录》和《朱子语类》中得以体 现。相比较古代教育中枯燥的师训弟背的教育模式,朱熹更为重视问答式与陪伴式的教育方法。这与李普曼和马修斯所主张 的philosophy with children的儿童哲学理念较为类似。于是,我们发现这种风靡各学术圈的教学法,竟然源自中国已有的 哲学精神。进而,挖掘朱子理学中的儿童哲学思想,便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明确的是,探讨朱熹的儿童哲学,既要尊重儿 童哲学的发起者李普曼对儿童哲学所下的定义,亦要挖掘朱熹儿童哲学的独有特色。朱熹的儿童哲学需要包括教师主导、价 值引领等方法论层面,也包括天理意识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知识论及修身至德的伦理学面向。综上,既可回答朱熹儿童哲学 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亦可为中国儿童哲学的研究开辟一条可行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重教学手段之一,但学生面对提问经常反映冷淡、课堂气氛沉闷.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尴尬局面。本文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针对提高课堂参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报告。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的方法了解学生不参与、少参与的原因,并以此出发,通过改善提问质量、完善提问过程管理和实现课堂提问多向性的行动干预措施,展开历时一年半的教学行动研究。研究发现。高质量、有意义、持续性的问题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动力,是保证课堂参与意义的根本;完善提问的管理是维持学生课堂持续参与的保障:转换课堂提问的主体.可提高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哲学问题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前提。哲学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其发展线索的。哲学的进步常以哲学问题的提问方式的更新或者以哲学问题的领域拓展为标志。  相似文献   

13.
提问行为是学前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为了解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本文采用观察法和开放式访谈法对M幼儿园中的教师提问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发现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内容低水平、封闭式;内容涉及社会和情感领域少;被选择提问的儿童针对性强;提问前后缺少等待时间;对幼儿回应方式无多元的要求。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前提下,结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身经验水平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效提问,使教师提问能真正的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哲学基本问题方面的通行观点 ,提出了以下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和世界本原问题是有区别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世界本源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中 ,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前提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感性形象为中介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真、善、美的问题 ,因为思维方面包括形象思维 ,存在方面包括主体自身的存在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多重世界”中 ,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多重世界”的基本关系 ;不可知论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否定回答 ,而是不回答  相似文献   

15.
“儿童工作”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著作中,也经常把儿童工作称作“游戏”。文章首先从时代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儿童之家”的创办三方面分析了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工作”而非“儿童游戏”的原因,其次从儿童工作的价值、内容、过程以及指导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儿童工作思想中的游戏精神分析;最后对蒙台梭利儿童工作思想中的游戏精神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对当代蒙台梭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向成长中的儿童提出挑战性问题,合适的提问时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发学生智慧。无数事实证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理论家的论点提出都是源于质疑。有识之士认为: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疑是促进思维、启迪思维的动力,是激发儿童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疑为切人点去激发儿童的思维,通常有这样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 1997年8月26日,在河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的广谱哲学学术报告会上,作者回答了与会一些学者的提问,会后又陆续接待了一批来访学者.1998年9月24日,在作者申报教授提职称的答辩会上,又回答了几位专家学者的提问.这里选择几个典型问题汇录如下,供关心广谱哲学发展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崛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的当代“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经过严格语言分析阶段以后,在当代变化了的条件下,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因此,“合理性”是重建本体论的重要思路,它要求:1.必须改变对本体的提问方式;2.要调整对本体问题的回答内容;3.必须转换对本体的论证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重建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它既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客观性基础,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又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反对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有效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目前课堂教学中最盛行的课堂交流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们积极回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要真正把握什么是儿童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儿童,是儿童哲学的理论探索面临之第一问题。这就必须重新思考儿童与哲学之关系,对究竟是“儿童”的哲学还是“哲学”的儿童进行反思,也即是对李普曼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玩”与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之关系的探析,确立以“玩”这一蕴含儿童本质需求的形态为中心,考察儿童哲学在哲学-教育学进路得以建立的可能性。进而就“玩”之内在逻辑与儿童的自我实现的深层关系,确证儿童哲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即儿童与“玩”的紧密关系,从而实现对流行的儿童哲学形态,以及传统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