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地理符号的写实绍兴、书写符号的情境绍兴、情感符号的意象绍兴、文明符号的写意绍兴四个维度的构建,把故乡绍兴的政教人伦、自然风物、民俗事象、方言土语、生活模式、人物性格以及对故乡的情感等等,投射、移植到了作品之中,从而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绍兴形象”.并通过绍兴形象反映历史大变局中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路径选择,成为民族历史的文学之镜.  相似文献   

2.
鲁迅形象议题内含了融通鲁迅本体与鲁迅映像的话语实践,必须夯实在20世纪中国动态文化语境中才能开掘其内在的深层意蕴。鲁迅形象谱系的生成经历了从前鲁迅到成为鲁迅两个阶段,在这过程中,鲁迅形象言说的多样性与鲁迅形象本身的规定性的相互作用,凸显了鲁迅精神资源的多元性、超越性、变异性等特质,也呈现出复杂文化语境下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及思维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作家形象学的角度看,鲁迅形象是社会公众以鲁迅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它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鲁迅形象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乔家大院"作为晋中地区的文化瑰宝,长期以来仅仅是作为一种"形象"存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而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出使大院成功转化为人们心目的"印象",成为眼球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在从形象向印象转化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创意",而提出这一创意的却不是"乔家大院"的运营者,更非出于对"乔家大院"作为一个产业运营的考虑,而恰恰在这里彰显了我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论鲁迅笔下的光棍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系列光棍形象,他们是乡村社会最不幸、最低贱的群体。社会地位的缺失、经济地位的低下,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毒化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多地暴露出人性卑劣的一面;成年而元婚,正常两性生活的缺失,使他们将不幸的弱势妇女视为自己的性骚扰对象,从而成为弱势妇女的精神暴君。  相似文献   

6.
过去在研究鲁迅小说的诸多著述中,都将鲁迅塑造的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分为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类,却忽略了儿童形象,即鲁迅着力塑造、极力为之“呐喊”的主要人物群之一。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真挚感情和无限希望,描写了遭受种种不幸儿童的共同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的希望只有彻底地推翻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过程既体现了他自觉的杂感文体意识,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自我、建构主体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鲁迅分别从历史、现实、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关联和交互的三个维度,解构了"老中国"形象,即从纵向的维度,通过对传统文明的反省,展示对"老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从横向的维度,通过对"老中国"现实境况的执着批判,展现对现代文明的价值建构,同时从纵横交互的维度,通过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联和交错,三位一体地展现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现实状况与发展前景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婚姻,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指出妇女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把婚姻当作自己的唯一归宿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中“士绅”形象的隐喻意义和结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民初的士绅在鲁迅小说中的形象内涵,一直缺乏认真研究。士绅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实际担负着隐喻传统文化"规训"力量、文化控制的意义;同时,作为"他者",士绅在鲁迅小说中起着形成"平民"形象内涵的对照物、结构小说模式的独特功能。从对士绅形象的研究,我们将发现鲁迅作为"平民文学"的主创者之一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度。  相似文献   

12.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刻划出了一批形象逼肖、意蕴深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在人生境况中属叛逆者 ,还是属抗争者 ,抑或属屈从者 ,鲁迅都将其作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艺术地再现了其内在性格特质、人生追求、生活目标的迥异 ,与外在个体命运的同一指归这一特殊人文现象 ,从而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深层审美意蕴 ,折射出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意识和对特定文化语境造就的中国女性历史命运的深深忧患。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在旧社会的悲惨处境和对命运的抗争.作者通过挖掘她们备受凌辱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也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术界都认为鲁迅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是为了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其实,他的动机虽然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关,但主要的动机还在于批判知识分子自己!孔乙己这一形象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刻画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并不局限于当时,对于当今的知识分子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翔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建构策略、形象序列及价值评估等重要问题,系统地梳理 了鲁迅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话语实践及心路历程,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小说和散文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疯癫形象,营造一种癫狂的气质氛围。这些疯癫形象大致可以分为承载着启蒙使命的觉醒者、启蒙者,被侮辱、被损害者,知识分子的疯癫与佯狂,以及散文诗集《野草》透露出梦魇般的癫狂氛围。鲁迅借助运用夜、月和狼三个意象以及采取内省式、非线性逻辑的断裂叙述等手段来烘托和营造疯癫氛围。  相似文献   

18.
“母亲”是鲁迅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从而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文章以思想和情感的关系为理论基点,分析了“母亲”形象在鲁迅作品中的情感位置,并结合鲁迅自身的情感经历论述了“母亲”作为孤愤心灵最后停泊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母爱”方式及其给“母”和“子”双方带来的悲剧性结局的观照和分析,论证了鲁迅文本中“母亲”形象的思想意义。“母亲”是鲁迅所批判的那个时代、那些“国民”、那种社会的“母亲”,鲁迅用理智淹没掉情感的停泊之地,把“母亲”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阈,体现了鲁迅“批评”的“决绝”性和彻底性、艰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鲁迅小说文本(《呐喊》《彷徨》)为研究对象,用现代语义学方法对其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总结归纳出鲁迅小说形象色彩词语运用的四个主要特色,并揭示了形象色彩词语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功能和价值。形象色彩词在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丰富表现和创造性运用,正是鲁迅追求文学语言具备“意美”、“音美”和“形美”等美感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他们是中国现代废墟上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