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文论的实践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本体论领域之一.这种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在三种语境中获得其文本阐释的、历史演变的和现实实践的条件根据与意义规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意识形态文论建构与文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态转型策略等主要构成了关于当下意识形态文论实践性研究的语境规定与背景支援.  相似文献   

3.
深入探究“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机理,旨在进一步理解其理论的特殊性、科学性及实效性,丰富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内涵。其价值认同机理研究从主要哲学渊源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入手,科学分析价值认同的组成要素、逻辑结构及作用机理,从而来印证“跟进式教育”理念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中,总结过往、批判继承,形成客观实践性、社会交往性及历史助推性,是价值认同机理的理论前提;双向建构、双重整合,形成价值共识场、平等对话场及自我生成场,整合世界文明、整合社会秩序及整合公共空间,是价值认同机理的动力源泉;承认趋同、解构重建,促进和谐共存、社会大同,促使螺旋跃升、面向未来,是价值认同机理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理论泉源。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挖掘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颠倒性、建构性和实践性。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界定事关学科的地位、作用乃至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学科建设的发展,该学科的科学属性日臻凸显就学科研究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就学科理论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介于多门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就学科实践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政治批评方法的核心范畴。作为一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置入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命题。通过对文学的虚构性、自我指涉性、价值判断性的三重批判,突出其文学理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称为实践哲学。他在《狱中札记》中详细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认为实践哲学并不单纯地停留在经济领域的斗争上,更重视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文化、价值观等的多元化,对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为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把握和坚持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结合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批判抵制与肯定弘扬相结合原则、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生成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它是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中介。哲学在历史性演化中,生成了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思维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获致创新性的主体条件;根本性思维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追根究底式问题意识;价值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性“学识”与“见识”的思维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时代精神活动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实践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摆脱表层性、思辨演绎性现状的思维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洞察并融入人类整体性实践系统的方法论,是落实反思性、根本性和价值性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特点是相互生成、互为条件的,统一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建构理论和进行实践;二是它的伦理意识形态性,把文学批评与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型美学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整合和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美学思想,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逐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相融合的和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要]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启空间转向的理论浪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符号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通过“第三空间”“另类空间”等概念一方面建构出空间符号的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则发掘符号形式内蕴的身份、阶级、文化等深层话语价值。与此同时,文学理论知识需要采取“建构论”的生产模式和“价值论”的意义生成途径。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文学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与理论资源。首先,空间生产论与文学活动论能够相互契合,并在“美的规律”本质论、精神实践创作论等方面提供崭新视角;其二,空间符号论与文学文本论不仅建构出文学的空间审美形式,更是在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审美意识形态方面实现文本“深层结构”的意义释放;其三,空间批判论与后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大生产”景观相互渗透,并通过另类空间文化反思、流动空间的审美自由以及公共空间的符号共鸣等发掘文学理论的介入性、实践性与人文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资源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源于其扎根时代与人民的实践指向。从提问方式、关注视域、分析框架和评判范式四重路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通过对传统哲学形而上的方法论路径、虚假意识形态及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与批判,在其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层面和理论品质的实践指向上通达于社会现实,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转变。这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把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论运用和指导作用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史学编年体体例,研究史是对历史过程中研究的研究。研究史的史学性质定位,决定了研究史学科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学术性和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研究史对史学学科的对象定位,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史学方法;研究史对史学研究目的的定位,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究史对“史”本身的超越,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层面的创新。将研究史这种史学编年体体例应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揭示了其在中国研究的文献把握规律、理论运思规律和实践诠释规律。从根本上讲,是要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形成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多科融合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社会功能和理论本质来看,它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科;从实践维度看,它是具有中国向度的哲学社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它必须在产生更多原创成果、回应更多时代命题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厚持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申海龙 《南都学坛》2013,33(3):89-93
"灌输"教育理论具有内在的大众情结,这种情结不仅表现在其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和话语体系的通俗性,而且反映在其思想内容的草根性和服务大众的纯洁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种大众情结是其固有的理论旨域和实践旨归,它来自于大众,植根于大众,依靠大众而传播,依赖大众而发扬,反映大众心理,回答大众问题,引领大众精神;它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人民大众日常话语体系之间保持了合理的现实张力,在破解灌输教育面临所谓"过时论"、"强制论"和"无为论"等实践难题层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三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哲学论证,其主要内容是方法论,它强调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真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贯穿着政治教化,在这种政治教化中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地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定意识形式其本质是"属性"而不是"实体"。意识形态具有科学、价值、特定政治信仰三个维度。科学维度的意识形态有虚假与否问题;价值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正当与否问题;政治信仰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欺骗与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转变,要求我们全面准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要透过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外部表面挖掘其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部分,由过去的偏重于对意识形态的"科学"认知向价值判断转变;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提升,则要求把意识形态从一般的文化价值诉求,提升到特定的政治信仰诉求上来。  相似文献   

18.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视角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类属性;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来源及其社会功能的角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教育工具性、社会性、综合性等特有属性。现有研究中的“政策导向性”和“实用经验性”抑制了学科属性研究的“规范性”。建构理论与实践相对分离的研究理念、建立以研究对象和方法为核心要素的学科属性研究规范、锁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作为学科属性研究突破口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导向和规范、调节和协调、教育和整合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取决于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取决于当前所面临的"两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在批判"西化"和"分化"的社会思潮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一元化,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命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努力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以创造新的网络生态,开创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互联网+”时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