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文言小说家、小说批评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其诗、文、词、曲、书、画、篆刻莫不精妙。在明末清初遗民群体中,黄周星与陶汝鼐、吕留良、徐枋、林古度、杜浚、尤侗等人交游甚广,其民族气节、文学才华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涵光,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河朔诗派领袖.他集节义与简傲于一身,交游数量虽不甚多却非常广泛,很有时代特点.从其诗文作品及相关文献看,交往人物主要包括殉节英烈、遗民高士、乡谊姻亲、患难之友和仕宦名人.与五类人的交往对中涵光的诗歌创作及河朔诗派的知名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轼生平考     
陈轼是明末清初福州遗民文人,他一生经历明清易代,生活特殊,使得他阅历极其丰富复杂,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也较为深刻。因此,研究陈轼的生平经历,对进一步研究他的遗民志节、创作思想及风格特征,乃至明末清初福州遗民文人群的整体心态等,颇有必要。根据《道山堂集》及相关文献资料,将陈轼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读书应试、求取功名时期;朝代鼎革,宦粤交游时期;中年坎坷,颠沛流离时期;隐居道山,酬唱著述时期。  相似文献   

4.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总其生平之志,除著述、授徒之外,广交天下友也是他们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皖中诸遗民即是其遗民朋友中的至交。由于特殊的身份及时代背景,易堂九子与皖中遗民之交游有着丰富的历史蕴涵,除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外,更重要的则是以“交游造士”作为救世方式之一,是其经世理念的体现,在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是康熙帝的眷顾,构成他与遗民交游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王士禛的神韵诗正是建立在对遗民诗的清理和反驳之上,并在与遗民诗的对立与交叉之中,逐渐成为诗坛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明末士人陆时雍与清初遗民周拱辰均有价值较高的《楚辞》注疏作品传世。二人年龄相仿,又为同乡,交游甚密。陆时雍身为明末士人,周拱辰则身跨明末清初,属清初遗民,二人的《楚辞》注本表达的思想倾向亦有明显差异。在对待君王的态度上,陆时雍的注疏表现出内敛中庸的理学倾向及对君主充满拥护之情,周拱辰却不虚隐君主之过,愤慨狷急之情溢于言表;在对屈原“死节”的评价上,陆时雍认定为“悁行”,周拱辰则认可并赞扬屈原的“死谏”。  相似文献   

8.
自清顺治十四年(1657)秋到山东,顾炎武此后有21年的时间或长或短地居住于山东境内。顾炎武在山东的交游学术活动颇受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但对其在即墨的情况却少有提及。考察顾炎武的即墨之行,梳理并展示顾炎武在即墨的交游活动,挖掘其诗文创作对即墨本地及其本人的意义,可以加深对顾炎武及明末清初莱州府即墨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陈佐才是明末遗民,又是一位诗人。关于他的事迹和诗名,几乎湮没无闻,鲜为人知。然而在明清之际,他却很负盛名,不仅在云南境内,就是远在中原地区,也广为传颂。特别是“雪峰社”诗人彭栖霞曾写诗赞道:“吹笳遍地起秋声,高卧楼头枕月明。烈焰难销心铁石,寒风莫剪发峥嵘。五年独抱孤臣节,四海争传壮士名。热血满腔无处洒,吐成诗句使人惊。”这对陈佐才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公论。彭栖霞这首诗,赞扬了陈佐才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气节,勾画出他生平事迹的  相似文献   

1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派的领军人物,他交游广泛,文友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的交游网络中,诸多桐城文人是不容忽视的。考察这些桐城文人与陈子龙的交游关系,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陈子龙,还能管窥明末清初松江与桐城两地的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之景况。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