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棣之症候式分析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 ,深化了文学研究对“人”和人性的深层把握 ,值得文学研究界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作为个体化的意义阐释活动 ,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面对文学批评中这一解释学的难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和她的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刘思谦教授首先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她认为 ,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极端主观化与极端客观化的倾向 ,应该在批评理论中为价值论尤其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留出一席之地 ,因为 ,人文主义价值观不仅是阐释的立足点 ,同时也是阅读视界。只有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衡量作品 ,才能抵御以“价值中立”、“价值虚无”姿态出现的相对主义的思潮。几位博士生从各自研究领域在实践层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白春超以刘纳的《嬗变》和蓝棣之的《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两部书为例、汪振军从洪子诚和陈思和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阎开振以解构批评与否定性立场为话题、侯运华从狭邪小说的研究与前理解的关系为起点 ,分别就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一致认为 :当前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固然重要 ,但确立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作为个体化的意义阐释活动 ,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面对文学批评中这一解释学的难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和她的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刘思谦教授首先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她认为 ,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极端主观化与极端客观化的倾向 ,应该在批评理论中为价值论尤其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留出一席之地 ,因为 ,人文主义价值观不仅是阐释的立足点 ,同时也是阅读视界。只有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衡量作品 ,才能抵御以“价值中立”、“价值虚无”姿态出现的相对主义的思潮。几位博士生从各自研究领域在实践层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白春超以刘纳的《嬗变》和蓝棣之的《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两部书为例、汪振军从洪子诚和陈思和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阎开振以解构批评与否定性立场为话题、侯运华从狭邪小说的研究与前理解的关系为起点 ,分别就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一致认为 :当前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固然重要 ,但确立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作为个体化的意义阐释活动 ,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面对文学批评中这一解释学的难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和她的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刘思谦教授首先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她认为 ,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极端主观化与极端客观化的倾向 ,应该在批评理论中为价值论尤其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留出一席之地 ,因为 ,人文主义价值观不仅是阐释的立足点 ,同时也是阅读视界。只有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衡量作品 ,才能抵御以“价值中立”、“价值虚无”姿态出现的相对主义的思潮。几位博士生从各自研究领域在实践层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白春超以刘纳的《嬗变》和蓝棣之的《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两部书为例、汪振军从洪子诚和陈思和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阎开振以解构批评与否定性立场为话题、侯运华从狭邪小说的研究与前理解的关系为起点 ,分别就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一致认为 :当前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固然重要 ,但确立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作为个体化的意义阐释活动 ,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面对文学批评中这一解释学的难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和她的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刘思谦教授首先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她认为 ,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极端主观化与极端客观化的倾向 ,应该在批评理论中为价值论尤其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留出一席之地 ,因为 ,人文主义价值观不仅是阐释的立足点 ,同时也是阅读视界。只有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衡量作品 ,才能抵御以“价值中立”、“价值虚无”姿态出现的相对主义的思潮。几位博士生从各自研究领域在实践层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白春超以刘纳的《嬗变》和蓝棣之的《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两部书为例、汪振军从洪子诚和陈思和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阎开振以解构批评与否定性立场为话题、侯运华从狭邪小说的研究与前理解的关系为起点 ,分别就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一致认为 :当前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固然重要 ,但确立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意义阐释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批评作为个体化的意义阐释活动 ,到底怎样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面对文学批评中这一解释学的难题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思谦教授和她的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刘思谦教授首先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她认为 ,为了避免文学批评中极端主观化与极端客观化的倾向 ,应该在批评理论中为价值论尤其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留出一席之地 ,因为 ,人文主义价值观不仅是阐释的立足点 ,同时也是阅读视界。只有以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衡量作品 ,才能抵御以“价值中立”、“价值虚无”姿态出现的相对主义的思潮。几位博士生从各自研究领域在实践层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白春超以刘纳的《嬗变》和蓝棣之的《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两部书为例、汪振军从洪子诚和陈思和的两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谈起、阎开振以解构批评与否定性立场为话题、侯运华从狭邪小说的研究与前理解的关系为起点 ,分别就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一致认为 :当前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固然重要 ,但确立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菊花历来有“眼科要药”之称,据《清宫慈禧医案》记载:慈禧多年患目疾和一些兼有眼目症候的内伤杂症,在她的处方中,菊花用得很多,且常作为主药。菊花除用作汤剂煎服外,有些用法显得很“特别”。  相似文献   

8.
在徐小斌的《羽蛇》、《炼狱之花》、《蓝毗尼城》等小说中,“以虚拟实、借幻求真”的幻境频频出现。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主要包括巫幻之境与梦幻之境两种类型,它以借此言彼的方式对社会症候、人性劣根、文化顽疾等予以讽喻,在“幻”与“真”的空间变形及虚实张力中,深化了读者对现实弊病及苦痛人生的认识。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书写独具价值,它不仅以绮丽的审美想象拓宽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使幻境书写成为由真实与神秘、世俗与宗教、智慧与诗情缠绕而成的叙事迷宫,而且以文学的虚构性使幻境成为探索未来世界形态的工具,并使幻境书写生发出丰富的生态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复是思想史上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只不过,在古典版本之中,重复更多地带有积极和肯定的含义,且将差异纳入自身作为内在环节。但到了机械复制的时代,差异的环节不仅日渐消失,而且重复也日渐成为一种时代的症候和焦虑。现代哲学试图以“生命”和“体验”来对抗机械复制,但当机械复制进一步演变为数码重复这个极端形式之后,这些尝试似乎也日渐失效。由此就有必要如拉鲁埃勒的非哲学那般,首先回归到数码之数字本性,以“一”作为本原和原理来探寻“反数码”的可能性,以及重构主体性的真正位置。当然,拉鲁埃勒关于“一”之为一的思辨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思”之效力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尝试从代码和思辨实在论的角度进行批判性回应。  相似文献   

10.
瘟疫文学是瘟疫流行后留给西方的直接“遗产”,在后疫情时代,瘟疫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被不断的重构和重新想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西方瘟疫文本中,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有着诸多共享的症候,这些症候的存在既来源于对传统瘟疫文学的模仿与继承,也是瘟疫文学内在生成机制的表征,为西方“黑暗的文学经典”的重构和瘟疫叙事的文化塑形提供了生成力。西方瘟疫文学的叙事症候提升了人们对疫病的认知,起到了心理治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成为人们进行反思的催化剂,使人们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