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析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能够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评价观;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中,给予儿童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组织系统。相关研究成果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有着新特点的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心理学新的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上.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一个概括的介绍与简评,认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推动心理学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发展背景,研究状况,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当事人健康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健康的人格,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人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涵 《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72-173
积极心理学研究倡导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重视积极人格特征培育和优化环境系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着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实践运用出发,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调适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方式要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并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它拓展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对压力的积极解读、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行动与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论述如何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有益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压力应对策略,从而构筑有效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文砚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102-103,112
在论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类型:情绪衰竭型、玩世不恭型和个人价值实现受挫型。由于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心理特征和性格,以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所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并据此提出了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策略:培育积极情绪、构建积极人格、完善积极的制度、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三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应采取观念的变革、方法的提升、关系的重建、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进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图谱与音乐的融合启发幼儿的感知能 力,游戏与音乐互动可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带动幼儿积极情绪,而忽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则会影响教学活动 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创设多感官渠道体验,建立教师多元角色观,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 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进程,以及积极情绪的概念、分类。结合当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不足,并探索性地论述了积极情绪对社区民众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及提高积极情绪体验的途径。最后针对当前积极情绪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社区民众心理健康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儿童在情感理解和表达上存在较大障碍,积极情绪较少,难以与其他个体体验共享积极情感。作为微观的心理单元,积极情绪和共享积极情感同时作用于个体与环境,调节着个体的人际活动进程和内部动机。共享积极情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干预双方产生积极效应:形成生长导向的干预模式,延长互动时间,增加互动频率,提升互动质量。在临床中,干预人员和父母可以通过提升联合注意水平、增强游戏性以及表达积极情感等策略来帮助孤独症儿童体验共享积极情感。未来孤独症儿童研究有必要将共享积极情感视为干预目标的重点,重视与共享积极情感有关的笑行为在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积极人格理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人格理论反思和批判了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人格形成过程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目前,积极人格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解释风格理论和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等。解释风格理论可以尝试让人们通过改变归因方式或增进积极体验来转变一个人的解释风格,并帮助其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而积极人格理论倡导人格心理学研究应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美德上,不仅要注重人格特质的研究,还要关注问题人格的矫正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以提升人类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功能与普遍意义上的联系,积极情绪的扩展与建设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对于保持心理恢复力、增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情绪视角下的心理治疗研究对理解积极情绪在心理治疗过程的作用及对心理治疗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在不同类型心理治疗中的表现有不同的价值,融入积极情绪的心理治疗在增进自我力量、构建积极关系和促进个体积极改变的达成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情绪扩展与建设观点与心理治疗目的的融合为心理治疗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与中国人人格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中西方人格概念的词源和内涵的分析,人格内容可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四个方面,不同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交互关系;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由于对行为含义观察角度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人格结构的特点也是对文化意义的直接反映.以后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人格、行为和适应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对于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以微型戏剧游戏为载体,通过确立人格特质培育目标,创编有人格陶冶意义的戏剧故事,遵循重视情境导入、引导感受音乐、互动创编故事、组织戏剧表演和反思提升的五步骤活动流程,以及营造故事情境、优化游戏环节、树立典型榜样、巧设两难情境、发挥正向激励、践行人格行为六类实施策略来帮助幼儿发展积极人格特质。研究表明,微型戏剧游戏作为开展人格培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幼儿自护、勇敢、交往、关怀、诚信、合作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具有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