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1941年,在国民政府的外交战略中,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苏联坚持其避免两线作战方针,拒绝出兵远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迅速调整外交战略,转向反对苏联对日出兵的立场,后又迎合美国远东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同意苏联参战。战争末期,它主要出于战后国内政治的考虑,以牺牲民族重大利益为代价,同苏联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反映了盟国关系和国民政府内外政策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1937-1941年,在国民政府的外交战略中,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苏联坚持其避免两线作战方针,拒绝出兵远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迅速调整外交战略,转向反对苏联对日出兵的立场,后又迎合美国远东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同意苏联参战。战争末期,它主要出于战后国内政治的考虑,以牺牲民族重大利益为代价,同苏联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反映了盟国关系和国民政府内外政策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1941年以后,随着苏联在中国抗战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从抗战初期的联苏抗日转移到反共方面。这首先表现在国民政府乘苏之危,排挤苏联在新疆的势力,隔断苏联与中共的联系通道,并为此不惜中苏关系的恶化。1943年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国民政府积极谋求改善中苏关系,为与苏联订立同盟条约、取得苏联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而不支持中共的明确承诺铺平道路;1945年国民政府对雅塔尔协定的态度转变和在《雅塔尔协定》框架内进行的中苏签订谈判过程中立场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1942年初开始到1945年中印公路打通以前,为接受盟国援华物资,国民政府曾考虑利用伊朗和苏联中亚地区的交通体系,开辟一条经新疆进入中国内地的陆上运输线路。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获得苏联的同意与协助。在直接对苏交涉的同时,国民政府也积极寻求英美的支持。整个过程中,英国始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方推动此事,但无力独自提供援助;美国一度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然而内部在此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最后随着时局的变化选择了放弃;苏联则从一开始就并不情愿,尽管后来原则上同意了此事,但随即在具体细节的谈判中采取了拖延战略。面对这样的情形,自身实力不足的中国无可奈何,假道运输交涉最后只能无果而终。这一结局的产生,不仅深受二战进程和战时国际关系的影响,新疆问题作为地方性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显示出盟国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与不信任。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严密的历史与逻辑分析,说明传统的杨虎城“贸然回国抗战说”是不能成立的。作者认为,杨虎城将军的悲剧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一个热切的爱国者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不得不付出的重大代价和牺牲,不是或主要不是轻信误信蒋介石那么简单的。唯其如此,我们才更加敬仰和怀念杨虎城将军。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形成了假道大理经南宋广西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前四汗时期,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即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古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大理及周边诸蛮被迫卷入蒙古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因而其时蒙古与大理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7.
韩国临时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订了武装复国计划,但靠自身力量却难以落实。“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韩国独立运动军事基干队伍的培养和训练,造就韩国军事干部,为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的实施作了准备。“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军事援助,由秘密变为公开,由培训军事干部发展为直接援助在华韩国革命党派组建武装部队和参战,帮助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并促成了韩国在华抗日武装的统一,使临时政府武装复国计划得以最终落实。  相似文献   

8.
杨虎城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军旅生涯是他一生的主要活动。但是军事离不开经济,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思想。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杨虎城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辕 《可乐》2011,(9):M0002-M0002
建国初期,何长工率军事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斯大林的特使维辛斯基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老大哥”架势。他知道新中国的大部分军事将领都出身贫苦,很少有人上过正规的军事院校,就故意问何长工:“你是什么军事院校毕业的呀?我看你就像个教书匠嘛。”  相似文献   

10.
国民军是中国1920年代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苏联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援助中国革命,国民军是其继南方国民政府之后的又一个援助对象。苏联对国民军的援助覆盖第一、二、三军,援助的形式分派遣军事顾问组和经费物资支援。苏联的援助使国民军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但因为苏联援助国民军的实用主义态度,使得援助效果受到影响。给人们的启示是:中国革命必须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较大的变通.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学习苏联制定各种计划和主办国营事业的主要机构,也是国民政府公营事业的主要策划者和主办者;盛世才、蒋经国或在苏联顾问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或下意识地从知识储存中调取苏联经验,试以苏联经济体制来建设"新新疆"或"新赣南".这些试验不能像俄国苏维埃政权和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强制,也不存在某些新生革命性政权有着的那种信仰的纯洁和初始的激情,故注定只能停留在某些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时期(战时),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全面铺开或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瀚 《百姓生活》2010,(4):54-56
2009年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13.
南征是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军事斗争。国民政府的南征军在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各界民众的推动下,挥师南征迅速取得胜利。南征的胜利,不但在军事上解除了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后顾之忧,奠定国民革命北伐军成功北上的后方基地,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推广了“扶助农工”政策,加强了国民政府与民众合作,对日后北伐的成功进行和新的国民革命热潮的掀起,起到了推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银行的贷款。河西水利建设成就巨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但国民政府执行一切以军事为中心的政策。河西水利建设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河西水利的建设计划、建设经过和最终所起到的作用,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工程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6.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大量难侨回国,对其实施救助成为国民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认识到华侨是一个爱国和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救助,是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是履行人道主义和国民政府的职责,而且做好难侨的救助工作也是保存实力,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去认识,才能理解国民政府救助难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8.
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上,尤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王世杰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这一时期,他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及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央设计局负责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重要职务,是蒋介石特别倚重的智囊,是蒋重要的高级幕僚和顾问。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王世杰作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经常对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建言献策,他多次提出政治解决的方案,寻求缓和国共冲突的办法。他参加了国共两党之间举行的主要谈判,并在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产党与国民党交涉时往往以王世杰为主要对手,并把他作为谨慎合作的对象,其他民主党派也常常把王世杰视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向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非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取决于古巴是否乐于为苏联对非洲的冒险计划提供地面部队。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不象在阿富汗——苏联人谨慎地避免采取直接的军事干涉。他们知道,使用苏联部队将导致美国作出强烈反应,其后果对苏联是不利的。非洲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安哥拉,与古巴相似,加上古巴部队中拥有大量的黑人和黑白混血儿(在安哥拉的古巴部  相似文献   

20.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