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户外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因场地的限制、教师注重安全和家长过分呵护等原因,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幼儿园应创设和谐的户外场地;教师制定合理的一周计划,投放合适的材料,优化户外游戏活动内容;家长与幼儿教师密切配合,保障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关涉幼儿园教育质量。英国早期有效教学法项目研究表明,持续共享思维是游戏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核心要素,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持续共享思维对话,有助于提高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持续共享思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持续”“共享”“思维”的学习事件。其以语言为主要互动媒介,以自由游戏为主要发生情境,发生时机具有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游戏活动中运用持续共享思维,需要教师悬置“教师”身份,以玩伴的角色潜入游戏;以儿童的视角推进游戏;并发挥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有效调节情绪、建立积极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学业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规则性、合作性等特点为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创设积极的情境以及有效的课堂反馈等路径在体育游戏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通过增强环境支持、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园长课程领导力可为幼儿体育游戏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提供支撑;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有针对性、合时宜地观察记录与指导,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性游戏观察记录,发现教师原有的游戏指导时机更多地体现在维持秩序上,游戏指导方法基本为语言指导法,教师较多的替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观摩、研讨、学习后,教师的游戏指导时机转向游戏材料投放、游戏情节和水平等游戏自身因素,游戏指导方法有所增加,教师倾向于更多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它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 长。幼儿园游戏活动通过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促进幼儿的经验再造,促进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 位,保障幼儿游戏的质量的三促进两保障,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追随幼儿游戏的脚步,做真游戏,做有质量的游戏,达成从游 戏中生成出来的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反映出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没有相互渗透的领域是背离当今的教育观和课程观的.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充分挖掘与体育游戏各要素(如材料、规则、情境)密切相关的数、形、空间等数学因素,渗透数学教育,优化游戏器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渗透数学教育,优化游戏规则,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渗透数学教育,优化体育教学,提高幼儿有效发展等多种途径入手,最大化发挥不同课程内容渗透整合的价值功效,更好地促进幼儿运动能力与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幼儿园游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儿童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自由的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一切,个性、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评价需要教师通过游戏观察来进行,在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行为,能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的潜力,因此,观察是教师指导与评价幼儿游戏的前提与保证,游戏观察需要专业的支持,不同的观察量表与具体方法能帮助教师在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在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体育游戏活动的安排是以游戏为主要部分,它对幼儿同伴交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幼儿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游戏式阅读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绘本中的游戏精神和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获得充分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游戏式阅读活动中指导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看待绘本中的游戏精神与教育价值,满足幼儿“阅读游戏”的体验,把握“游戏式阅读”的指导要点,避免陷入重知识传授、轻游戏体验的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1.
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内容。视奏可以分为视谱和奏谱两方面,提高视奏能力首先就是要提高视谱和奏谱能力,但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独立的,需要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2.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然而也是一个歧义诸多、意义模糊的概念。由于对这一概念理解上的不明晰,导致当今关于“如何以游戏精神启发实践”的诸多探讨缺乏共同前提,从而阻碍“游戏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建构独立的自我生长空间、焕发其自给自足的生命力。在此意义上,作者从游戏精神与游戏的关系、游戏精神的意蕴重审两方面重新审视游戏精神的应然状态,试图为游戏精神“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人与游戏的关系在现代哲学论述中的两次转向:第一次是指康德与席勒等人将游戏带入理性驾驭之下的“人玩游戏”;第二次是指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不受理性支配的“游戏玩人”。从人与游戏关系的两次转向中,我们对人的存在和游戏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着重探讨篮球假动作的技术内容及在比赛中运用的时机、方法、以期在教学训练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演唱、演奏教学进程中的两重意境 ,一是教师的“有我境界”,二是教师的“无我境界”。“有我境界”是初级境界 ,是概念化、程式化的教学状态。“无我境界”是高级境界 ,是教学的自由境界 ,是根植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感性境界。由“有我境界”到“无我境界”的升华 ,其实就是教学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质的飞跃 ,只有达到“无我境界” ,才能使演唱、演奏教学达到比较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音乐表现乃器乐表演艺术之灵魂 ,也是所有器乐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的关键在于 :音乐与技术的结合 ,构思与表达 ,变化与统一 ,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空间。随着人文地理研究的社会转向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教育研究需要对空间概念有新的解读:教育空间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是社会文化空间。对2002-2016年88篇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硕博论文的分析发现,目前,儿童游戏空间的教育学研究欠缺,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儿童游戏空间的“自然地理性”,忽视了儿童游戏空间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忽视了空间的教育生产性。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应重视空间的教育生产性和文化性,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是教育研究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8.
浅谈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作为一门演奏艺术表现在教学方面,其传统偏重于“奏”而忽视表演,故此琵琶演奏中的“表演”作用没有得到强调。因为各门类艺术形式既有其独特个性,又有共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表演应该在琵琶演奏中突出出来,触类旁通,通过其它表演艺术形式来加以体现和说明:琵琶演奏艺术与话剧影视表演有很多相似之处,每一首琵琶曲都演绎一个故事,引进增设话剧影视表演的内容,可使琵琵的表演性与弹奏做到合谐统一,做到琵琶弦上“说”相思,而不是“弹”相思。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并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  相似文献   

20.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的角色模拟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供热工程课程教学的特点,选择了相关专题,介绍了角色模拟方案。应用实例表明,相关角色模拟方案可有效地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