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川满是日据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二世"日本人,他在台湾度过了三十余年,不论在战前的殖民地台湾时代还是战后的返日时代,西川满以台湾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颇多。通过解读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可以得见西川满根本没有象其所谓的对台湾有着"无限的慕情和赞美",他真正不过是以日本民族本位去理解并看待殖民地台湾,并投注部分感情而已。  相似文献   

2.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竹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运把竹林赶向了底层,因而她赢得了现实主义,给中国文坛贡献了智慧与才情。对底层民众生存状况的关注,构成了她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以他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的作品,独树一帜,脍炙人口,成为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之一。近二十年来,日本作家星新一(1926年出生)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其中大量是超短篇小说)以他“短小、新奇”的作品大大开拓了日本文坛超短篇小说的新领域。欧·亨利与星新一,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他们所处的时代、生活的经历、创作的内容、运用的技巧各自不同,而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能产生同样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憾无数读  相似文献   

6.
青年鲁迅留日期间是其开阔眼界与吸收各国文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屈辱的求学经历益加坚定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并转入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鲁迅译介日本小说与日本启蒙思想乃其文明“盗火”之始,同时他又将日本启蒙思想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而且他的不少小说也受了当时日本作家的影响。《狂人日记》发表以后,日本学界立即予以热情译介,这对确立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有莫大的帮助。战败后的日本又以鲁迅作为反省与自强的导师。鲁迅与日本的文学因缘是20世纪中日两国最先锋的跨国交流。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大胆探索与革新推动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本文结合《玩具小屋》对此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正时期,日本私小说充分发展并兴盛。芥川龙之介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作家,独特的个性、社会环境以及文坛气候使其对私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芥川龙之介通常被定位为冷静、客观、理性的作家,而他创作的《文友纪事》等充满了“诗的精神”的作品,不仅大大拓宽了私小说的创作领域,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内心丰富、感情细腻的芥川。  相似文献   

9.
《时与湖文艺》作为抗战后期重庆文坛一份重要的文学期刊,其创作小说在人性主题上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多样性的展示。不仅吸引了一批知名作家为其撰稿,更为大批青年作家提供了创作园地。《时与湖文艺》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抗战后期文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及审美渗透到作品之中。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经历、体会、感悟等,借助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失意与幻灭意识。芥川龙之介文学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情结,他的中国之行与自杀标志着一个时代即日本大正时代文学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黄小配对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因革、对小说中议论技巧的改进、对诗词文赋的合理穿插等方面概括和论述了黄小配近事小说艺术特色的创新之处,并指出了黄小配近事小说在清末小说文坛上的意义:反映了小说观念与小说创作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总体风貌;反映了传统的章回小说体式的衰落与蜕变,及其逐渐被短篇小说和现代长篇小说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草创之初影响深远的小说家。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张资平形成了自已的自然主义文学观:重视科学的描写、暗面描写,强调人的“自然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观和创作手法上对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张资平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爱描写的高峰,其露骨的描写也震撼了中国文坛。名利欲影响了张资平文学创作的每个阶段,也是最终导致张资平恋爱小说走向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在香港文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坛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发展史。本文在历史的框架下,从与大陆女性文学关系以及女性作家群体变化的角度,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评述了20世纪香港女性小说创作发展,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技巧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生命力十分旺盛的艺术形式在英国的成熟是以亚斯菲尔德的出现为标志的。曼斯菲尔德在创作形式上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成功地熔于一炉,发展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洋溢着诗意的风格.扩大了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把短篇小说的审美意识带给了读者。她一直被誉为短篇小说“风格大师”。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陕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无疑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本文却选择了三位大家之外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将当下陕西文坛划分为三大块来论述,一块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代表性的作家有红柯、马玉琛,另外还有在媒体工作的方英文。一块以文联作协系统为主,代表性作家有高建群、叶广芩、冯积岐等人。一块为60后、70后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有寇挥、李春平、高鸿、刘晓刚、王晓云等。上述作家,本文一一梳理了他们的创作历程,并对他们的创作面貌艺术风格做了评述。文章分析论述了陕西文坛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还特别对作家近期创作倾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比较了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特征和创作优势,指出了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者,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在其不算长的创作生涯中,除了唯一的长篇《白菜和皇帝》外,共写出了273个短篇,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美国和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被世界文坛称誉为...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在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实现了创作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重心的转移、叙事模式的嬗变、女性意识的彰显。转型后的池莉走向了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茹志鹃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素为评论界所称道,本文拟从作家的审美理想与她的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就正于先学。茹志鹃的创作大体可以“文革”划限,分为两个时期:“文革”之前为前期,“文革”之后为后期。自一九四三年在《申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起,茹志鹃就在创作上  相似文献   

20.
冰心与胡适 1919年,中国文坛上突然冒出了一位“冰心女士”。这年9月18日至12日的《晨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冰心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冰心”这个名字最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接着,短短四年间,冰心创作了短篇小说30多篇,散文近50篇,诗380余首,还出版了诗集《繁星》与《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