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于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它通过翠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愚昧与觉醒。影片《黄土地》因其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开创了“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反传统的先河,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影片《黄土地》虽没有完整的情节叙事,但有较为明显的正反义素以及人物符号...  相似文献   

2.
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是革命传奇包装下的“新电影”,具有现代启蒙性的基本内涵。第五代导演早期电影对于革命传奇的借用基于二者的内在同一性:现代性的匮乏与渴望。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是一种现代性的话语建构,但其个人主义的启蒙叙事最终是关于民族国家之现代性想象的民族寓言。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8):62-63
对于欧美电影界来说,他是中国最有分量的导演。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依然还在,他依然是那个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他就是导演蔡楚生。  相似文献   

4.
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首先通过上海戏剧协社,在话剧导演实践中使导演制得以确立,并且通过导演电影、残剧教育和积极参与其它戏剧活动,使导演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电影修辞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电影导演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品位,彰显电影导演的风格。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虽然至今只有四部电影长片,但每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足见其导演功力的深厚。借助史蒂芬·戴德利的影片,从电影的主体、画面和声音等方面对隐喻、色彩渲染、声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来分析电影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美电影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优秀影片、优秀导演对中国老一辈电影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和导演,一方面与电影艺术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导演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息息相关。将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电影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影像技术革新、青年反文化运动和作者电影理论是欧美现代电影运动的三大关键动力:摄影及录音设备的轻便化使影像创作能够表现更现实、更复杂的社会生活;青年反文化运动标志着战后青年一代已成长为独立的文化力量,他们推动着电影美学观念全面革新;作者电影理论有效地提升了电影导演的艺术家身份,进而推动了电影创作体系的发展与革命。在这三大动力的推动下,电影逐渐成为公众视野中具有社会价值的现代艺术形式,并成为当代文艺精神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8.
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因延世大学社会系的学习背景,奉俊昊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社会本身固有的戏剧性来折射现实。《雪国列车》和《寄生虫》两部电影作为奉俊昊的最具代表性、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从不同维度探触最深度的社会隐痛、反映最残酷的社会生活、描绘最底层的生存困境。《雪国列车》以反乌托邦的方式、《寄生虫》以更直白赤裸的方式渗透出对人性的拷问与现实的考量,使奉俊昊成为社会阶级固化的“吹哨人”。由此,奉俊昊被誉为“真正具有社会关怀”的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9.
《学记》之学生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记》之学生观初探邬智《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全文虽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制度、教学原则、方法,学校管理,师生关系等作出了言简意赅的理论概括。研究中国的教育,不可能不研究《学记》。近年来,不少学者虽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10.
冯小刚 《可乐》2010,(6):18-19
一位导演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他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也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最后还是葡萄。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应该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口酒.结束时还是一口酒。  相似文献   

11.
杜雁  周莉 《华人时刊》2004,(8):30-33
他是著名电影导演将君超和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的儿子,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他是中日电视节的发起人之一,营建了中日电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他创造了新中国民间外交史上的奇迹,演绎出了中国房地产业和会展业的经典传奇--“博鳌神话“。  相似文献   

12.
烟雾手法是一种易被观影中的观众所忽略的影像场景造型元素,在电影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意象内涵。水雾、现场人造烟雾、后期特效烟雾这些烟雾表现形式传递着电影导演的特定艺术构想,将影像时空模糊处理,营造着特殊的时空氛围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烟雾同样以饱含设计构思的姿态出现于艺术电影与作者电影中,并且通过与布光、色调的配合,成为电影摄影师与导演的"第七种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谢晋     
《新天地》2008,(11)
一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于10月18日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驾鹤西去,使许多热爱他和他的电影的人痛惜不已。斯人已逝,但谢晋和他的电影将深深地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面对此种窘境,他断然决定,只要能让自己导演,他可以在剧本价格上做出最大的让步.最终,这部剧本以及续集被他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他的制片人,他则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导演.就是凭借着这部电影,他开始在电影圈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5.
那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东京审判》,的确如名导演谢晋所说,“这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张艺谋电影看我国“第五代”导演文化观念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作者在主编《第五代导演丛书》后,对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文化观念转换特征与原因的一些思考,主要通过张艺谋电影创作“通变”、“象征”、“求俗’等美学风格,联系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勃兴与文化经验的裂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并不漫长的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长河中,南通人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从上一世纪30年代起,继赵丹为代表的一代电影大师之后,有近百位南通籍影视工作者走上银屏,涉足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乃至策划、制片、评论等各个领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艺术群落和影视谱系。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  相似文献   

18.
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艺术处理未能很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问题,历来是电影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大陆电影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上座率不高,这引起新老艺术家的极大不安。著名的电影导演谢晋1997年初回上虞老家过年后发现电影院已不复存在,观众已不看电影,感触颇深。他在肯定了探索电影的创新之后,尖锐地指出其与观众脱离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国际电影节上的奖杯不能弥补国内市场萎缩的沉重代价,并大声疾呼:“中国的电影艺术家真的该惊醒了!”谢晋的话的确发人深省。电影不能没有艺术,也不能没有观众。台湾导演李安的作品可算是一种尝试,他的成功可给大陆电影…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电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受到消费者的挑选,在对当代电影叙述策略的选择与契合方面,导演在电影中如何运用策略问题,观众对当代电影叙述策略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如何,这些策略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与演变中的作用如何等是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