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现代绘画艺术对原始绘画艺术技巧的借鉴,使得相隔几万年的现代绘画艺术与原始绘画艺术两者有诸多一致的地方,都主要使用色彩、线条和平面构图作为基本技法,不是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2.
论证了达·芬奇的艺术美学思想 ,指出经验论和泛神论是达·芬奇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论述了达·芬奇对绘画艺术的本质与美学特征的独特见解 ,分析了达·芬奇把真实性和创造第二自然作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的原因 ,论及了达·芬奇的审美趣味以及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所谓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即指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萌发于后期印象派,并经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抽象派等主要源流的繁衍变异,迄今连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某种共同特质和风貌的绘画之统称。这种以逐步抽象化地表现个人观念世界和反传统的特质和风貌,作为西方社会演化打在绘画艺术上的自然印迹,已经完全离弃厂在西方曾视为精典的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使绘画艺术走上了一个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1 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成熟是使形色等绘画元素依照视觉规律消失在逼真的空间形体之中,视觉的真实是审美的主流。而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发展则恰恰…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其绘画作品通过在自然面前获得感觉的方法,创造了一种次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并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西方绘画。  相似文献   

5.
意境之美——谈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若干个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由于与西方绘画有着文化精神上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文明中也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画家们遵循创造意境美的哲学观是分不开的,意境之美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精神在绘画上的集中体现,象外之象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达重点。本文通过大量的美学理论阐述这一观点,旨在从深层次剖析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为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铺路垫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艺术扎根于东巴教文化传统,形成多样化形式,如何保持东巴文化传统的根,又继续延伸着东巴民间绘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持其在国际国内艺术领域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地位,我们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写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者美术思潮,在现代绘画艺术发展中占有不可回避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写实主义在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分析写实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探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绘画在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看后印象主义艺术,如对自然物象的透视与绘画时空的意识,“气韵生动”与生命精神的体现,物象的象征寓意与综合象征主义的内涵,它们的作品与理念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与法则。可以发现,后印象主义与中国画的艺术有着随心而“游”或象征、意向的类同,有着异体同构之特质,都是超越自然、超越空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它们把传统绘画从宗教、历史、文学和神话的题材中解放出来,直接面向大自然,描绘灿烂的阳光下客观对象光、色、影的和谐与交融,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拘的光色效果忠实的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它不仅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大门,甚至还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艺术发展的进程,对当下中国的美术教育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清文人绘画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欧洲现代派绘画则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进步与光学、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影响了绘画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绘画走了不同的发展之路。西方艺术用的是色彩,中国文人用的则是笔墨。东西方绘画在色彩上取之两极色阶与色立体;在造型上取之线、面、书法与几何体积。东西方绘画在冲突和差异中,在碰撞与交融中,突出了各自的艺术面貌,产生了新的艺术观念,促进了艺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布莱克的诗画艺术演绎了一种率真质朴的风格,呈现出自然写真的诗意与画境,纯美的想象在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其画境中的色彩基调是再现诗意的视觉表征,色彩镜像由表及里地映射出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隐喻及象征内涵。他的诗歌富有伦理教化作用,充满对善与恶的审度,追求心灵升华,表达他对世界大同的愿景。从《天真与经验之歌》到《神曲》,体现出返璞归真、爱憎分明、向往美好的创作主旨并成为布莱克创作思想的一条主线,前者由诗歌艺术趋向绘画艺术,后者由绘画艺术回归诗歌艺术。布莱克的创作之途可谓“诗心入画”,将视觉审美意象融会贯通,实现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学、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绘画、中国雕塑艺术对日本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日本艺术在模仿中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文"、"象"的空间性看中国古代的"诗画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与画的关系在中西美学史上都是一个倍受注目的问题 ,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中西传统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西方 ,不断有人对诗与画的界限进行区分 ;在中国 ,“诗画交融”却一直是衡量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是“诗画交融”的深层思维基础 ,“文与画”、“书与画”、“诗与画”之间以空间化、视觉化的“象”为核心的同源性关系 ,则为“诗画交融”提供了内在形式依据。通过对“文”、“象”的原始空间含义的考察 ,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审美阐释活动,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旨趣,对中国诸种文艺现象的审美活动进行分析与剖解,最终目的是“合外内之道”,实现“内在而超越”。唐君毅运用历史和美学的观点,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品评中国古代绘画与诗歌艺术。在广阔的学术视域中,唐君毅精心剖析中国古典文艺的民族特性及其审美历程,把握中国审美文化的精髓,其审美阐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发展到近代,创作中的诗意逐渐淡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中国近代社会政局巨变的影响;其次是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最后是中国画求发展,以实现中国画近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可染是通过山水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是古典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过渡的大师.他创立了一套现代山水写生方法并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在六十年代渐渐完善了自己的山水画艺术.李可染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所必需的,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西诗画观虽有异趣,但在“诗画同理”、“诗面异理”、“诗画孰胜”、“诗画互补”、“诗画相通”等方面也有共识。中西诗画的差异是次要的,共识是主要的。这是由于因制度、地域、民情风俗等差异而产生的某些距离毕竟要服从“中西方人士都属万物之灵的人类”这个大前提,受这个大前提所制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画相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诗境画境在创造、表现、审美感知层面上的相通相融与相似,然“画境异乎诗境”,遂有“诗画互补”之说。诗画互补是中国艺术魅力生成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20.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有关。考察这一历史背景,才能窥见石湾陶艺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