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祖希 《社区》2012,(35):44-45
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的历代帝王庙.是我国现存惟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清政权入主北京之后,对其进行了改建和重修,并继续沿用,成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地方。从明嘉靖年代至清末。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相似文献   

2.
秦汉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下的顾问官制度,帝王依法在自己的周围设置了太中大夫、中大夫、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侍中、中常侍、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等一批顾问官,皆为皇帝钦定,临时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位卑权重,出入禁中,侍从帝王,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论议"、"集议"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官的意见,充分发挥顾问官的"论思献纳"、"拾遗补阙"的职能。秦汉帝王顾问官还奉诏出使,赈济灾民,班宣风化,举实臧否,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提供决策信息;又精研儒家经典,撰写历史著作,整理图书文献,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为帝王决策提供政治智慧。秦汉帝王顾问官制度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保证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又能"独断"大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秦汉以后君主专制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与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同称为我国五大文化古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同时期,它们分别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整个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象征。 “夷门自古帝王州”。多少个世纪,中国风流人物曾活跃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古老形象的历史传说,生动地刻画出它的高龄和名望;宋、元、明、清历代遗留下来的一  相似文献   

4.
帝王年号自汉武帝创始后,为历来各种性质的政权所沿用,直到上世纪初才被废止。人们用它记录历史,书写文献,传承文化。在沿用过程中,帝王年号形成了一些独特制度,如新君即位必改元改号,一帝在位期间可根据需要数度改号,可采用三字、四字、六字的别调年号,亦不须避忌前人用过的年号等,总之其权皆操于当政者之手。甚至还可一年数号。这些制度到明清时方才一变。帝王年号是王权专制性的反映,也积淀了历史文化信息,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5.
顺治帝“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的政治局势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认同古代帝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信条,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公众利益的代表,有责任使天下太平,“一夫不获,罪在朕躬”。二是相信“天人感应”、“变不虚生”,天灾人祸“皆由人事”。这种观念对其政治人格、政治统治和施政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就罪己的真诚和深刻程度而言,他又胜于汉唐宋明诸帝,其自罪观念和行为成就了他勤政、开明的帝王品格,也构成了清初特有的政治风格。但过多的自责自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作为帝王应有的尊严,日益滋长的罪错感也使他渐渐丧失治理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享先代帝王礼为中国古代吉礼之一,其享祭对象之选择,彰显礼制建构者对帝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宋太祖时期此享礼经历调整,至开宝四年定型。礼仪根据帝王的身份和功德,对祭祀对象进行选择和分级。这反映了宋朝的立国背景,同时体现了统治者对“大一统”“开国创业”“长久统治”帝王功德的推崇。  相似文献   

7.
针对历代王朝帝王谥号、庙号、年号等习惯称说的问题,概述其一般规律及一些特殊情况;批评了当前一些影视、曲艺作品中出现的对历代帝王的称说错误;解释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在对历代王朝帝王称说的收词、纪年表等方面存在歧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帝王顾问制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9,29(1):21-31
中国古代帝王在自己的周围设置顾问官员和顾问机构,主要名称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侍中、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文人待诏、馆殿学士待诏、翰林院翰林待诏、学士院翰林学士、馆阁学士、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军机大臣等,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会议、奏章、票拟、草制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的意见,为决策提供方案和依据。帝王顾问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参谋,就"论思献纳",为帝王出谋划策,提供决策方案;二是论议,就是审议帝王决策,"拾遗补阙",为帝王决策纠偏补正;三是服务,就是研究治国之道,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决策提供智力和理论支持,提高帝王的决策能力;四是制约与监督权力,就是用制度保障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弥补帝王的无力、无能或不作为而专断造成的阙失,又能"独断"大政,防止君权旁落、奸臣擅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中国古代帝王顾问为帝王亲自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出入禁中,侍从帝王,位卑权重,专门为帝王出谋划策,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帝王名号的历史考察林存阳本文对帝王名号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源流嬗变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以期通过这一局部探讨能反映出帝王名号在历史上的精神风貌。作者认为,作为论证帝王统治合法性的一套观念体系,帝王名号乃一历史动态观念,其发展有着自身的文化演进规律;同时...  相似文献   

11.
祭孔作为中国传统社会道统的仪式化表征,自西汉以来,已转化为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根源,祭孔大典成为清代前期格外引人关注的祭祀仪式;清初帝王对于孔子的祭祀,其规格、意义远远超出了以往对孔庙的祭祀仪式,特别是由于皇帝亲祀跪拜孔子的介入,对于这一跪拜祭祀模式的认可与持续,促使祭孔的信仰及其仪式具有前所未有的道统与治统合一的意义,礼如弟子的祭孔仪式则是透过身体象征来诉求统治正当性,给统治者铭刻了道统形象;确认了政权对于道统的承袭,也就是确认自我的统治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代祭祀尧舜分祖先祭祀、天帝祭祀、帝王祭祀和圣师祭祀四种类型。不同时期,古代祭祀尧舜有不同特点。古代祭祀尧舜活动主要由国家举行,国家制定了祭祀尧舜的有关礼仪,属于国家祭典性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帝王形象在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散文中得到了别样的书写,散文文体的碎片化与抒情性决定了其对帝王书写选择的是与自我感受最为对接的性格侧面,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情感及价值判断,因而帝王形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单向度的情感抒发、善恶观的重新思考和对其权力异化的反思,这构成了当时历史文学书写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4.
封禅是中国古代国家级的祭祀大典,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多方面影响巨大,但时至今日诸多重要问题仍不明晰。我们以为封禅既非始自泰山也非仅在泰山,而泰山后来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众望所归的封禅正宗所在,却又同其独具的文化渊源有密切关系:如天梯神话、东夷人的生命地、东夷族的中心等。此外,封禅作为非常的祭祀大典,虽然各帝封禅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与帝王的平常巡游有严格区分,不应加以混同。  相似文献   

15.
三峡石刻文化中蕴涵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帝王情结。这种帝王情结,不仅是三峡文化厚度不可或缺的历史佐证,是三峡传统审美意识的高度浓缩,也是中国折射古代历史兴衰的多棱镜,还是三峡文化传统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  相似文献   

16.
帝王教育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其优劣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无论社会如何演变,千古不变的历史结论是:得民心者兴旺发达,失民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17.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陕西省帝王陵墓的数量与规模、选址和营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陕西省帝王陵墓具有"事死如事生"、数量众多、规模庞大、陵墓厚葬、朝向不同、雄伟高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记忆中储存的古帝王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的认同符号。彝族创世史诗对中华古帝王历史记忆的叙述,是在彝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文明交流、文明互鉴过程中形成的。诸多古帝王谱系及其母题,可以通过源流考论梳理出清晰的关联性。彝族创世史诗中的中华古帝王叙事,由史诗歌手在丧葬仪式、祭天仪式、建房仪式、婚礼庆典等神圣场合世代传唱。这种传唱在族人中激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既是一种认同记忆,也是一种认同资源,是充满智慧的史诗歌手从中华文化中精选出来的认同符号。此种认同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在未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是十分有益的。彝族创世史诗不是封闭、自足的"原始性"传统,相关研究应从原生、交流、互鉴三位一体的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19.
试述我国古代帝王称号兼及日本天皇名称的来源乙三一、引言辛亥革命后,我国帝王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但是,帝王职称是客观事实,将长期存在,而且应用到其他国家,将随世界各国新旧民主政体的建立而消失。历史发展有一定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因他人的干预而为...  相似文献   

20.
<秋风辞>是汉武帝晚年去河东祭祀后土的途中有感而发,即兴所作的一首歌辞.这曲清丽婉转、意味深长的短辞,集中体现了一代盛世帝王性情中温柔、细腻的一面,带有浓郁的悲秋色彩和强烈的个人生命体验.它将汉武帝所特有的文人气质与帝王风度精妙地结合起来,弹奏出了一首蕴含着无尽人生感慨的悲秋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