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模因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来自于模仿.而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丰富了人类的语言,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模因复制和传递的两种方式:"对指令的拷贝" (copy-the-instructions)与"对结果的拷贝"(copy-the-product)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特点,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尝试将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认为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应从模仿写作模板入手,让学生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语句等重新组合和构建,变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在交际中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旨在探讨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四级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模因论认为模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相互模仿,通过模仿相互学习和传播知识。模仿在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尝试将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认为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应从模仿写作模板入手,让学生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语句等重新组合和构建,变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在交际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旨在探讨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四级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模因使我们认识到语言传播其实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可应用于教育,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这同样也适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本文探讨模因论启示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通过直接套用,同义异词,同词异义的方式吸收,发展和改造语言模因,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模因关系密切,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论揭示了语言产生和复制传播的规律,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以搜集到的网络语言为分析对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类型以及复制、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从而揭示网络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语言中的模因是在语用中通过模仿而传播的任何语言单位。通过介绍模因论的基本概念,将语言模因论引入到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在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模因传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因论为依据的商务信函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品牌名称的翻译过程是异域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土消费者传播的过程。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品牌名称的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进而提高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发,使人们对背诵与仿写在英语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井通过实证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和验证.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或更高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上,将模因论用于较低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则非常缺乏,培养学生在仿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探讨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复制与传播方式及其作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语言进化与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传播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一个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同时,模因论也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并指出应该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这样会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外语教师对模因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尝试以模因论为基础,以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语言模因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传统背诵,保障模因基础;结合巧妙复述,实现模因重组;借助创新模仿,构建模因类推,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并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终实现将外界的语言输入内化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模因,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研究并没有局限在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化教育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模因,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知识来观察语言模因的表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言并正确地运用语言,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模因的特点是:像基因一样被复r,像病毒那样传播或感染.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应用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充分利用模因论创建出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呢?本文讨论了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并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性文体,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至关重要。恰当的翻译能为广大外国友人提供便利,反之错误的翻译则会造成误导。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从模因论角度来看.语言本身是就是一种模因。对于一些常见的汉语公示语宜采取归化翻译的策略,直接复制英语中的相似模因;而对于一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公示语则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汉语模因在西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和传播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途径和强势模因,可以发现中国英语词汇是原体模因复制、模仿以及变异的结果,许多中国英语词汇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成为强势模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模因论的视角,将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并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对比,认为二者具有吻合之处。分析提出,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考虑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拾传统的语言输入手段;充分发挥模因在语言输入到输出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参与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优化反馈机制等。这些教学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促进有益模因的输出,从而提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力"是2010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我们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复制、传播过程及其语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