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2.
打倒“四人帮”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停顿了十年之久的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起来。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水平,进一步开展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即国统区抗战文学)的研究,也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如实地估计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的状况,认真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在此基础上更快更有效地开展国统区抗战文学的研究。本文想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是解放战争时国统区学生运动的重要一页,被称为是与人民解放战争并行的“第二条战线”,产生过很大的政治影响。北平是学生运动的中心之一,北平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既影响到全国学运,也受到全国学运的影响,形成一种有机互动关系。作为当时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此次学运则持有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起一场知识女青年从军运动,得到妇女界积极响应,知识女青年理解国家总动员之迫切,"杀敌报国,妇女有责",她们突破传统的樊篱和束缚,积极从军,这场知识女青年从军运动并不像以往研究者所认为的很快归于沉寂.事实上,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知识女青年从军问题的热议,社会各界围绕知识女青年是否具有从军能力以及从军标准与服务范围等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这场运动有效地宣传妇女服兵役和男女平等的基本观念,为妇女参军从政、从事社会职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改变着社会对妇女从军的偏见和歧视,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男女性别方面的新认识.不过,知识女青年在前线所从事的仍然是救护、政工、通讯、缝纫及文书等辅助性的工作,传统的社会性别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江西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抗战胜利后,随着国统区危机的日益加深,江西的学生运动也蓬勃兴起,有力地动摇了国民政府在江西的统治,配合了解放军南下江西。  相似文献   

6.
抗战后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根深蒂固的“好男不当兵”的观念。但从知识青年从军和复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青年军在抗战和建国中发挥的作用来看,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未能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统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验主要包括:译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首要前提,著书立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重要基础,创办报刊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力保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效形式,科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方法论指导。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8年七七献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动的一次最大的献金运动。此次运动对中国抗战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时期,受战时通货膨胀影响,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赤贫阶层"尚有距离,决定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水平的关键要素相比战前已发生变化。战前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结构与教师职级、教育水平紧密相关,而战时大后方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结构则受到薪金、兼职、家庭负担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战前大学生的主体是社会中间阶层出身的子弟,校园内的生活水平结构呈"橄榄型",战时大后方大学校园内的生活水平结构则截然二分为富裕和清贫学生两部分,清贫学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主体。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水平结构的变化,既有战时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民政府相应教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岭南隶属于东吴。作为东吴战略大后方,岭南既是东吴财赋、兵员的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不仅如此,它还对东吴江左政权的稳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故统治者重视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并采取有效措施,诸如首置广州,实行交、广分治等,开岭南经济发展之新格局。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起着上承秦汉、下启东晋南朝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抗战期间中共与民主宪政运动的互动关系。认为:中共不仅为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保证了民主宪政运动的健康发展,而且牢牢抓住宪政这面旗帜,团结、教育和锻炼民主力量,形成了对国民党统治的多方位冲击,为后来中国政治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进行大后方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陈诚在恩施主持湖北省政府工作时,为满足战时军粮民食之需,对鄂西农业进行了综合开发,使战时湖北国统区的农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陈诚开发战时鄂西农业无疑对中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其开发农业的思想、政策和措施对今天鄂西及我国西部农业的开发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经济建设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经济,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农为主,兼顾多种经济;调整工厂布局,促进大后方工业发展;发展经济市场,开展多边贸易。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文艺运动是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条件下发展过来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领导国统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经历了尖锐曲拆的斗争,战胜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反动逆流,发挥了文艺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为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国统区文艺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国统区文艺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尽管当时已经宣布重庆为陪都,但是,包括财政部、内政部、外交部在内重要的、关键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等正面战场最高决策指挥机构,都直接迁往武汉办公,武汉成为实际上的首都;与此同时,分布在战区的商界、文化界等各种社会团体也纷纷聚集武汉,他们与武汉民众一起开展了义薄云天的救亡运动,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在国民政府、湖北省地方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下,武汉的募捐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征募的组织性、动员宣传的规模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募捐运动的多样性。这一时期的募捐运动为以后国统区开展募捐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也揭开了此后以重庆为中心整个国统区大规模募捐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文艺座谈会是现代中国文学生产中的重要现象。全面抗战以来的文艺座谈会可将重要性作为量度进行阶段划分,各阶段的起承转合与政治话语的介入密切关联。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形态伴随着文艺通俗化运动的起落、旧文艺与新文艺的此消彼长,体现出介入现实、参与抗战、改造文艺的雄心和魄力。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立足于战时国家层面发出文艺之声,其鲜明的议题意识体现出左右文艺进程的倾向,某些议题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大后方文艺座谈会依托文化团体及其刊物召开,具有一定的文学派性倾向,会期的不确定性和气氛的民主性为文学话语生产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各民主党派,利用其影响,发挥其优势,自始至终身体力行,对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发起反内战运动,拉开第二条战线的序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从1945年9月起,直到全面内战爆发,国统区人民要求制止内战,撤退美军,召开政协会议等反内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  相似文献   

18.
国统区女性文学虽然从创作数量、质量及影响等方面都无法与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平分秋色,但关露、郁如、赵清阁、杲向真、冰心等一批颠沛流离的国统区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表现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及革命道路,描绘特殊背景下人们的欢笑和痛苦,展现了女性的悲哀和风采。这是沦陷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无法...  相似文献   

19.
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国一大批木刻工作者与祖国的前途同呼吸、共患难.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成立组织,举办展览,提高技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木刻运动,使木刻成为当时中国美术中一种革命的艺术武器.抗战木刻是中国革命美术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一大批国统区爱国木刻工作者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为人民大  相似文献   

20.
文艺是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充分发挥文艺动员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周恩来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尽管任务繁重,但他自始至终关心着文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国统区文艺运动,为发展抗战文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对国统区文艺工作的领导,贯穿于抗战文艺运动的全过程和它的各个方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有关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意见、指示,对深入了解国统区抗战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就我们学习的一点体会,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