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及状态焦虑的关系。对301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专业、家庭住址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状态焦虑高于正常水平,不存在性别、专业的差异;(3)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4)以择业效能感为预测变量预测状态焦虑,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家庭社会阶层与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就业公平感与自尊在二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Mac Arthur阶梯量表、客观社会阶层问卷、就业公平感问卷、自尊量表、择业焦虑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就业公平感、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三者皆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就业公平感、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择业焦虑,主观家庭社会阶层分别通过就业公平感、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就业公平感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家庭社会阶层的视角理解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自编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对471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测评。结果为: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院校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有男生高于女生、男女混校高于单性别院校的倾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随时间有降低趋势,2005届毕业生低于2003届毕业生,差异显著;理、工科学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社会学类学生,差异显著。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职生基本情况问卷、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希望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97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有无工作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希望特质及其因子途径思维、意愿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个维度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而广泛的正相关;(4)高职生自尊、希望特质能有效预测其职业决策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43名贫困生和140名非贫困生在择业初期进行测量,对其中74名贫困生和85名非贫困生在择业后期进行重测,比较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生涯自我效能和焦虑的不同,并探讨择业期间两者的变化。结果发现:择业初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生涯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贫困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贫困生;择业后期,未找到工作的贫困生总体效能感明显低于找到工作的贫困生,焦虑水平最高;择业期间,未找到工作的贫困生生涯自我效能显著下降,焦虑水平显著上升;生涯自我效能和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应对方式在医学毕业生完美主义人格与就业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医学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依据。采用 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就业焦虑问卷对22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就业不安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工作焦虑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显著高于非医学生。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消极应对方式与就业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就业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2%。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人格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就业焦虑的重要因素,应避免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消极作用,降低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水平、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对3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创新变革、风险承担因子与创业意向及其创业可能性因子在性别上差异显著;(2)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管理因子、创业意向及其创业可能性因子在家人有无创业行为上差异显著;(3)创新变革、创业持久性在年级上差异显著;(4)除创业可能性与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大学生自尊水平、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因子与创业意向及其创业持久性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问卷对378名流动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流动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应对方式问卷的6 个因子中,幻想和退避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自责应对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②流动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的6 因子中, 自责和退避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对预测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400名大学生,检验了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课程体验和课程满意度的关系,并考察了课程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在学业自我效能感、课程体验和课程满意度3个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市生源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被试;学业自我效能对课程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课程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满意度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方面差异显著;和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相比,全量表就业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就业焦虑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情况,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潮州市142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及其职业倦怠感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其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机制,以及教学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感与教学效能感显著正相关,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显著负相关;(2)教学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能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3)教学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修订的《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中文版对六所高校的9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是否班干部、有无实践经验、不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所在地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旅游类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女生的择业焦虑在总体水平和在焦虑表现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女生似乎更容易因为职业预期、求职技能、职业能力、求职资源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自尊、自我效能的现状以及相互关系。方法:以西安石油大学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人格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用对比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状态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其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内外向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而自我效能与非贫困大学无显著差异;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自尊对其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以及自尊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四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其预测程度大小顺序为内外向、神经质、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量表对236名研究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三个方面的研究,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学科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因素在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上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父母亲偏爱与自我效能感、创造力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和创造力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合肥市211高校和985高校503名理工科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及其与群体性质、应对方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理工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群体性质对就业焦虑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就业焦虑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对就业焦虑的各要素及焦虑总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发现,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学院类别和有无找工作经历的差异,而且差异十分显著。文中最后给出若干应对研究生就业焦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七所大学1513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对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性别、生源地域、家庭经济状况、学科类型、学习成绩等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些方面差异非常显著。调查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比较说明,不同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