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作品与审美主体的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欣赏过程的再创造。每一次新的创造,都意味着一件新的艺术品的诞生。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召唤结构”的分析,说明艺术作品中“召唤结构”的构成对作品及其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园活动中的“五指活动”观念为指导、立足幼儿文学作品编写的幼儿教材文本,探讨幼儿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体现的独特审美本质,以及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其承担的作用,进一步反思在幼儿文学自身特性和市场商业化利用、成人化的误导现状,指出幼儿文学的创作价值取向对幼儿教育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都能意识到幼儿艺术活动与游戏的重要性,但要将二者完美结合却是大多数幼儿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事。以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为基础,还原人类艺术的游戏性本质,并从游戏中普遍包含的情境性、规则性和成就性三方面探讨如何将游戏与艺术完美结合,可以找到幼儿艺术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审美心理发生的敏感期,亦是幼儿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着幼儿早期人格的建立与发展。为探索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对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和观察法,随机选择一幼儿园中班共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5名幼儿以主题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图书为载体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根据《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表》(班级教师和研究者评定)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审美感知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初始性、直感性、差异性,我们必须以幼儿心理结构的发展为依据,注重对事物形式敏锐感知力的培养,并根据幼儿审美感官的特性,在实践的层面开辟综合运用的渠道,全面地培养幼儿感官的审美能力,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审美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将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以期对幼儿体育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审美心理过程和审美心理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了审美心理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在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散三个阶段中的心理要素、心理状态及各阶段审美心理的具体展开过程 ,说明审美心理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其复杂性 ,并进一步揭示出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即直觉性、个体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这有助于审美心理理论和实践与心理美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就像一个领导者,带领、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幼儿活动方法、做好师幼沟通,才能在幼儿活动中,更好地获得幼儿的追随,实现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吁审美人格。幼儿期是审美人格形成之敏感期,是培育审美人格的最佳时期。但幼儿审美人格培育的实验研究尚未引起普遍关注。戏剧教育因其生活性和综合性的艺术特点,使之对幼儿审美人格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将其作为幼儿审美人格的培育途径,控制条件开展教育现场实验,选取重庆市一所幼儿园的60名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2个月的教育实验。运用测量法,比较实验班、对照班幼儿审美人格前后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证明,戏剧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审美人格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对戏剧教育影响幼儿审美人格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从总体上讲 ,是鉴赏者观赏影视艺术作品 (客体 )时产生的感受、理解——即审美认识和审美评判。在这一过程中 ,鉴赏者要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 ,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影视艺术鉴赏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审美直觉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与升华三个阶段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整个社会认知的多元化使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当代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观念,这就造成了现代设计没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创造空间更加广阔。认清多元化审美需求产生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把握时代对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理念,是适应时代需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审美素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审美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对比此前对天津财经大学320名在校本科生做过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归纳了研究生对审美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审美活动的基本状况、审美情趣的主要特征及审美修养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审美素质提出了明确思想认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审美实践等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深入剖析文学模糊存在的原因,指出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性语言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艺术的需要,进而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文学模糊的审美机制和艺术。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公共艺术设计的美感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纯艺术,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纯艺术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美感。本文从公共艺术作品的形态、材料和工艺等多方面阐述公共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6.
梅山民间舞狮、灯艺属于民间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磨砺提炼升华成为民间艺术精品;舞灯赞词源于生活,是人民群众心声的自然流露。赞词思想感情浓烈、纯真,风格爽朗、明快,多用比、兴、夸张、衬托的手法,群众性、广泛性、娱乐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中外美术鉴赏"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文章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特点,提出美术鉴赏教学应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的良好沟通,合理运用媒体组合式教学手段以及加强课堂讲授与讨论的互补等方法,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业状态审美化是从业状态的理想模式,是从业状态发展的终极目标。从业状态审美化的基本内涵至少包括关系谐和、自由创造、自我实现、心情愉悦,它的本质特征是和谐。从业状态审美化的提出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美的本质和规律理论,人业匹配、人业互择理论,马斯洛动机理论和职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业状态审美化的提出还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个人、组织和社会对于从业状态审美化的自发的追求。从业状态审美化是一种系统状态,依赖于系统内外诸要素的发展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文艺鉴赏教学中采用以电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改善以教员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文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艺鉴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特点 ,全局策划 ,精心设计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艺鉴赏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兼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