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本身需要改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既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发展,也不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伍柏麟同志题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价值剩余”范畴》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伍文),旨在寻求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这是很有意义的,给人以启迪。在此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与伍伯麟同志商榷。经济范畴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自然有其本身特有的基本经济范畴。那末,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呢?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对象的《资木论》,其基本范畴是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是专门用来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特殊范畴。有人主张把这些范畴拿过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伍文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作为它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价值剩余’范畴。”“它既能用价值形式直接表明社会主义劳动者为让会所做的剩余劳动的特点,又能与其他社会形态中剩余劳动形式相区别。”在此观点中,理所当然地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剩余价值的错误主张,井提出了社会主义特有经济范畴应具备的条件,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问题是:以“价值剩余”取代剩余价值,将其作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以前,商品拜物教很少被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来讨论。近几年,时而有人撰写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时期的商品拜物教,说明理论界已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讨论尚不深入,为推进研究,本文也来谈点看法。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它是以宗教比喻的形式对物的人格化,人的生产关系物化这种经济现象的高度概括。马克思认为,“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小指出:“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一个存在于人之外的物,这些个人在社会生活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范畴,我国经济理论界至今未取得共识。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范畴当然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特殊范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的共有范畴,但在特定社会中具有特殊的经济含义。因此,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范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指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一、经济范畴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关于经济范畴的含义,马克思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4.
利润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否还存在利润这个范畴,长期以来,理论界有很多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另一部分认为社会主义还有利润范畴的人,则是把利润作为从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范畴来使用的。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的研究,只限于说明它与资本主义利润的区别,认为只要说明了它与资本利润有本质区别,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就可以存在了。因而没有阐明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的必然性,没有阐明它的经济本质和它与其经济范畴的关系。在国内外的一些辞书中,有的把社会主义的利润直接等同于“纯收入”,“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的价值形式”等等。还  相似文献   

5.
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讲话中胡说:“搞计件工资……这不是关心群众生活,这是对工人阶级的莫大侮辱。”他还诬蔑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说什么:“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也有”,这就不难看出他公然歪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件工资的性质,混淆两种经济范畴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109页)这就告诉我们,工资这一经济范畴,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抽象。社会主义的计件工资和资本主义的计件工资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反映的阶级关系不同。工资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而计件工资是工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计件工资是这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了,所以计件工资的本质也不再是劳动力的价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不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 ,而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不能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一般的论述论证社会主义存在资本的必然性。公有资本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借用或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央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所谓“自我完善”,笔者认为,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改革,不是全面西化,蜕变为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制度能自觉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要求,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使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这种“自我完善”,也不能理解为我国的经济实体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越公就越完善。自我完善的标准应该是适合生产力性质。就全社会来说,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在各地区、各部门也发展不平衡;就各经济企业来说,全国一万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高于其它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公有化程度就应高于其它企业。这样,从全社会到各部门、各企业形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所有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根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学术界有各种看法:一种认为是资本主义范畴的经济,一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一种认为是受公有制经济影响的小商品经济。那种认为个体经济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个体经济是建立在个人劳动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认为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观点,其理由如下:1、个体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产品由劳动者直接分配,这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相一致;2、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个体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对社会主义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快速发展、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出现的暂时挫折这些现实与传统理论的矛盾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的一些模糊认识 ,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各主要方面出现的新变化这些事实的分析认为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没有变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不断否定 ,它已发生了部分质变 ,并在其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专门术语(概念、范畴)和由它们组成的理论体系。随着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理论和概念或范畴的内容也随着变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是如此。经济范畴是组成经济理论体系的“元件”。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少学术上的争论,往往是由于对于某一经济范畴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各人都引证了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著作,但各执一词。看起来似乎只是名词之争,实质上是如何理解、如何处理经济范畴的思维方法问题——只是从若干概念上进行推理呢,还是从着重分析一个经济范畴所反映的具体的经济行为的条件入手,联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体来说明这个范畴的涵义的来龙去脉呢?所以处理经济范畴,如果有科学的方法,大家的认识就不会相持不下,而可逐步一致起来。这个问题,牵涉面广,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解决的。试就在学习《资本论》过程中得到的启发,提出一些看法,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1.
生产固定基金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它的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水平。因而它在提高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固定基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应当如何理解,这在我国学术界尚缺乏比较系统的阐述。一些有关的论著在提到什么是“固定基金”时,一般只限于列举一些固定基金的项目,而不大注意实质性的论述。经济范畴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作为经济范畴的生产固定基金应当反映出它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它特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并且还要说明它的价值流通所具有的特点。我们仅就下列四个方面提出我们对于“生产固定基金”这个范畴的理解。(一)生产固定基金是特定的社会经济范畴;(二)生产固定基金是劳动手段的经济形式;(三)生产固定基金是在生产阶段发生机能的劳动手段;(四)生产固定基金是其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了凯因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五十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对以苏联模式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因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某些相似的经济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理论界中,出现了一种“趋同”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在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明确地使用了“资本”这一范畴,从而打破了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的局限。但是,对于“社会主义资本”存在的依据问题,理论界还没有做出充分的说明。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的论述为出发点,依据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方法,对“社会主义资本”存在的依据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读了洪远朋同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吗?》,感到很有启发.洪远朋同志正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因素有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指出了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确立、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这些我都是赞同的.可是,洪远朋同志又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只有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论断","实际上是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是上层建筑的变革引起的",这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洪远朋同志说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主要是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工人合作工厂.这种"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告诉我们:工人合作工厂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讲话中胡说:“搞计件工资……这不是关心群众生活,这是对工人阶级的莫大侮辱。”他还诬蔑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说什么:“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也有”,这就不难看出他公然歪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件工资的性质,混淆两种经济范畴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109页)这  相似文献   

18.
人类劳动的二重性导致生产关系具有二重结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 ,其次才是资本的关系 ,即不等价交换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不同 ,但都是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为一般基础 ,在经济运行上有许多共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 ,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 ;它们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 ,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和有效方法 ,也是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石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新的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和空中发展起来的,而是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即“母腹”之中经过“十月怀胎”发展起来的,包括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任何有机体制的情况都是这样”。暴力只能充当孕育着新社会的临产的旧社会的助产士,而不能充当产妇。而斯大林则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和发展,可以并且只能由无产阶级政权在资本主义“母腹之外”的“空地上”由无产阶级政权创造出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建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现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制约下,前苏联、中国等国家不得不通过改革恢复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和市场调节,重新营造一个使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在其中孕育生长的胎床。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的生产关系要在前一形态生产关系内部发展起来的观点是正确的,斯大林在理论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突破并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有些人提出的重建所谓个人所有制的主张,就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关系,以及用所谓个人所有制取代全民所有制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不容否定,认为社会主义是“空想”的观点没有根据;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取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全民所有制说成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根本错误的;用重建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取代全民所有制经济,其结果必然要导向资本主义,开历史倒车;40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