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在对我国省域金融开放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相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对2004-2015年我国大陆31省城的金融开放水平及其地区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金融开放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总体金融开放水平不高,需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第二,我国省域金融开放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联系,而且这种空间联系受省域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逐渐增强;第三,金融开放水平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聚集是经济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产业集聚可界定为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江苏是中国近年来产业集聚发展很快的一个省份。江苏地区的案例为研究产业集聚及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  相似文献   

3.
□徐朝省对外经济与对内经济活跃程度一国内部特定地区的经济活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国内经济活动,一类是对外经济活动。赵伟教授曾指出,特定地区的开放同时存在两个层面,即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因此地区开放存在不同的途径:先区际开放后国际开放或者先国际开放后区际开放。也就是说,对于某个特定地区而言,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开放的侧重面会有所不同。国际开放体现了特定地区与国际的经济联系,是对外经济活动,区际开放则体现了特定地区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属于对内经济活动。对内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也…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创新与区域发展 (一)区域创新体系 在我国,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学者们已就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有了大体一致的看法,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是由参与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和学术界组成,并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创新网络系统,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互动作用,推动该地区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的人才资源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群活动,不断采用新工艺,催生新产品并取得巨大投资回报率,有效地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把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分析了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内涵及经济性质,并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论文的研究既是对企业集群理论的完善,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 1997-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润君  潘文卿  陈杰 《统计研究》2011,28(10):47-53
 本文以中国1997年与2007年8个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前后向关联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在加强,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前、后向联系值都较弱的地区数在减少,联系值都较强的地区数在增加。具体地,除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后向联系值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而除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前向联系值呈现上升势头。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的影响,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前、后向影响力都在减弱,其中尤以后向影响力的减弱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对若干中等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等城市的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影响的逐步扩大,国家和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作用日益减弱,世界不再只是国家的组合,更是城市相互联系构成的体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大城市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且统计机构、数据健全,因而对其研究相对比较充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等城市分布较为均匀,数量多,经济总量大,对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较不发达地区来说,更是"经济生长点",分析中等城市的情况也应成为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产业集聚的特征日趋明显,然而探讨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研究较少,这不利于指导未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因此对内蒙古各盟市农业产业集聚度的分析可为我区农业经济的科学研究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农业产业集聚度的分析,主要是利用基尼系数和区位商系数结合进行测算. 区位商系数计算公式为:LQ=(Eij/Ei)/(Ekj/Ek),其经济含义是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这里Ej指地区产业j的就业(产值),Ei指地区总就业(总产值),Ej指国家或区域k产业j的总就业(总产值),Ek指国家或区域k的总就业(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高于平均集聚.如果产业就业或产值的非集聚数据是可用的,LQ方法则可以确认在国家、区域、地方(都市)水平的可能存在的集群.该方法从点到面、从中观到宏观表明本土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例,既提供了集群存在于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迹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区或集群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西部经济增长态势 虽然库兹涅茨本人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经验数据总结提出的倒"U"理论,但是在研究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该模型对于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更为巨大.因为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即是研究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及其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和良性循环.本文主要以西部地区作为区域研究对象,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等12个省(市、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其面积6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人口约3.67亿(2002年),占全国总人口的28.56%.文章主要选取中国西部地区1986-2002年的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探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演替轨迹,为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工业环保核算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环保活动核算是环境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投入产出法为主要框架的核算方法是建立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基础上的核算方法,最易于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融合,但是这种核算方法需要大量详细的企业内部环保数据,受目前统计数据的限制,在现有的数据条件下还不可行.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核算方法进行环保核算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而且也是环境核算实施研究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本文将借鉴SEEA关于环保核算的理论基础--维护成本原理,在现有数据基础上从工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工业环保活动核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斌 《统计研究》2004,21(2):30-5
一、问题的提出上世纪 90年代以后 ,网络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网络产业位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下游 ,它以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和网络软硬件为基础 ,将触角延伸到了电信服务业 ,媒体传播业、计算机和网络服务业 ,以及全球数据服务领域。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 ,互联网企业大致  相似文献   

13.
“生态脚印”指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卫平 《统计研究》2004,21(5):61-3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促进其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要求我们寻找定量测度生态目标的指标。2 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流行了一种生态目标测度方法———生态脚印,本文在介绍该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对其进行评价。  一、生态脚印概念生态脚印(ec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普查简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经济普查的国家之一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 81 0至 2 0 0 2年间 ,美国已先后进行过近 3 0次经济普查。纵观美国的经济普查 ,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 81 0至 1 840 )、第二阶段( 1 840至 1 90 0 )、第三阶段 ( 1 90 5至二战前 )、第四阶段 (二战后至 2 0 0 2 )。第一阶段 :1 81 0~ 1 840这是美国经济普查的起步阶段 ,共进行了 2次经济普查 :1 81 0年和 1 82 0年。该阶段的经济普查有以下特点 :1 普查范围小。这两次经济普查的范围只限于制造行业。2 普查内容少。从普查内容来看 ,1 81 0年只…  相似文献   

15.
   冬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奥运赛事的盛况尚未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2009年已挟带无限生机扑面而来,《统计研究》也迈入了第25个年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谨对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祝广大作者和读者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重重考验,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2008年对于《统计研究》杂志社来说,也是不寻常的一年。   我们酝酿已久的《统计研究》采编系统正式启用,收稿、采编和审核的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尤其是在线投稿为治学之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我刊的自然来稿数量可谓突飞猛进,纷至沓来的稿件给扩版后的杂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稿源。同时,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繁重的任务,尽管我们尽心竭力,但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在个别稿件的处理上还是难免疏漏和延误,对此,文章作者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谅解,我们心怀感激,亦十分惭愧。今后,我们当更加勤勉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篇文章,更加细致地审读每一份稿件,更加及时地反馈每一条信息,以回报作者和读者对《统计研究》的厚爱!   2008年,随着采编系统的启用,《统计研究》的外审专家队伍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他们不计名利、无私付出,在充分尊重作者劳动成果的前提下,切实提出中肯的评审意见,为审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广大作者对匿名审稿制度也总是抱着理解配合的态度,他们虚心接受专家提出的建议,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学术切磋与交流,使得《统计研究》刊载的文章逻辑更为严密,文字更为精炼,结构更为合理,刊物的质量也随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谨对全体外审专家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年新气象。2009年,《统计研究》既要保持既往的荣誉,又要敢于改革与创新。首先,《统计研究》仍将秉承一贯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创新性、研究性的办刊方针,促进统计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推动我国统计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其次,《统计研究》仍将继续完善匿名评审制度,以保证刊物的学术性和公正性,专家的鼎力协助与作者的积极响应,使我们坚定了将此项工作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统计研究》将在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热点更好地结合方面下功夫,将重点关注下述领域:   2009年是祖国母亲60年华诞,在这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我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统计学的视角回顾、剖析和展望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关注国计民生,是我们欢迎的文章。   改革开放30年,就统计学而言,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今年正值中国统计学会30岁的生日,这30年既是中国统计学科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统计事业成就卓著的30年,《统计研究》杂志与之共生共荣、共同进步,我们期待众多专家学者为统计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将统计学术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做学问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假以时日、持之以恒,方见成效。虽是老生常谈,仍要补言几句。我们摒弃学术功利,倡导学术操守,推崇学术责任,“应景章”、“急就章”甚至学术赝品的出现,破坏了学科的延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在此呼吁作者、编者和读者共同携手,坚持学术理想,追求学术真理,倾力营造一种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让统计研究在《统计研究》这片沃土上百花盛放,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深知,刊物的一点点进步,都需要十二分的努力,更需要外审专家、赐稿作者和热心读者的大力支持。2009年,我们将以孺子牛的精神自勉,脚踏实地、不断前进! 统计研究杂志社 2009年1月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加才 《统计研究》2005,22(1):77-3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正在准备 2 0 1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 (WCA 2 0 10 ) ,该方案的适用期为 2 0 0 6~ 2 0 15年 ,这是自 1930年以来的第九个十年为一周期的农业普查方案。1930年和 194 0年的农业普查方案由国际农业研究所负责 ,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全面的农业数据 ,包括产品产量 ,但很多国家都很难完成。随后FAO承担了这一工作 ,并相继制定了 195 0、196 0、1970、1980、1990和 2 0 0 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 195 0年普查的内容仅局限于主要农业(种植业和牧业 )数据 ,随后逐步扩大到其他重要的领域。  一、2 0 1 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 …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关税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元颖 《统计研究》2006,89(1):22-28
一、关税内生化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马歇尔(1922)分析了关税保护政策虽然不利于资源的配置但是在实践中比自由贸易更易获得成功的原因,初步有了关税内生化的思想。Frey(1984)指出,关税是在政治市场里决定的;它值得投入资源以便从贸易保护中获得租金。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对关税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在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上,赞成关税的集团主要由进口竞争行业组成,其具有强有力的政治地位和明确的贸易保护需求,所以其组织化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反对关税的集团主要由消费者组成,由于削减关税属于公共产品,其中存在搭便车的效应,所以有效的组织…  相似文献   

18.
论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微微 《统计研究》2005,22(4):45-2
小城镇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其存在并走向繁荣的基础。因此如何推动小城镇成为农村社区经济增长的中心 ,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而在决定小城镇经济辐射力的诸多因素之中 ,合理的、能够反映其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无疑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因此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尤其是尊重市场规律 ,成为小城镇产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相当多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这种规律性 ,也没有体现出其在…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泽云 《统计研究》2009,26(4):53-59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省级层面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与我国城镇职工工资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发现职工教育水平的分布和教育收益率的分布都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省市工资差距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越高、不同群体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异越大,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贺铿 《统计研究》2005,22(4):78-2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范围和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东北财经大学蒋萍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 0 1BTJ0 0 8)对国际上关于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最新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制度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估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作了全面介绍和深入研究。我有幸被邀为该课题成果书写鉴定意见 ,因而有机会先人一步 ,细研结题报告 ① ,感到很有收获。为了推进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修订 ,准确评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