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埃及公民社会的伊斯兰化发展比较迅速,这不仅体现在大量宗教公民社会。的建立,也体现在伊斯兰主义者向世俗公民社会的渗透上,穆斯林兄弟会在公民社会的诸多代表性组织中占据主导权。然而,埃及政府试图将公民社会纳入其预设的轨道之中,加强了对公民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于是,公民社会的伊斯兰化与公民社会对政府的依赖性处于一种张力之中,进而影响了埃及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埃及公民社会的伊斯兰化发展比较迅速,这不仅体现在大量宗教公民社会①的建立,也体现在伊斯兰主义者向世俗公民社会的渗透上,穆斯林兄弟会在公民社会的诸多代表性组织中占据主导权。然而,埃及政府试图将公民社会纳入其预设的轨道之中,加强了对公民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于是,公民社会的伊斯兰化与公民社会对政府的依赖性处于一种张力之中,进而影响了埃及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润江 《公关世界》2008,(3):57-57
20世纪70年代,英国“公民社会”首先提出来了企业公民概念,将企业看作一个社会的公民,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和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的理念是,既然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那么它就必须尽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人把企业公民理解为表达出对人类、社区以及环境的尊重,所做出符合道德及法律规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初具雏形,同时新媒体以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生活中。一方面,公众借助新媒体进行个人表达、参与公共生活,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功效感和社区认同感,从而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公众参与网络表达的积极性提高,对新媒体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文章试图探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神圣使命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公民教育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深入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周超 《现代妇女》2014,(3):208-208,203
正一、"全球伦理"的产生和特点"全球伦理"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议题,由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提出。之所以在90年代初出现全球伦理这一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有两个大的时代背景,一是冷战结束后国际间的冲突纷争愈加激烈,其中许多冲突都是以宗教为名的;而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衰落,道德滑坡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全球伦理的提出,其主旨正在于强调基本道德的根本重要性,展示基本道德在不同宗教中的深层基础以  相似文献   

7.
宗教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塑造国民道德品行、培育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宗教的基本内容入手,对宗教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功能等内容作了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与青少年亚道德——兼谈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2000年到来之际,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网络社会正逐步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类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也正面临着失范的考验,这既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机遇,网络规则、网络道德理应依照人类共享的道德准则加以建构。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会的拓荒者,在网络社会中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的建构,然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是属于“亚道德”范畴,它不能主导社会主流道德的方向,只能对其加以…  相似文献   

9.
刘洋 《现代妇女》2014,(10):106-106
公民道德的建设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公民个人的素质,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重视公民道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治理对策。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治理道德问题应当横向与纵向同时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进行宣传与鼓励,建立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提到权利,就会令人想到义务。权利的内涵十分广泛而模糊,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辞海》中,它被界定如下:“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权利已被限定在法律规范的范畴内。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之能力即可称之为权利。倘使某人虽有一种能力足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因关系某项利益之故,使之必为或必不为一事。然是持道德为后盾者,可称之为道德权利。惟一经法律承认或创造之后,而法院又随时可用国家权力加以强制执行者,如此能力可称为法律的权利”。其观点就是权利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之分。其实权利可以体现在社会习惯、道德、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法的权利等大量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