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曹珊 《现代交际》2011,(8):95-95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人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财富、人格、年龄、婚姻四个要素入手探讨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教育不公平感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裕 《当代青年研究》2008,(3):35-39,17
为探讨大学生教育不公平感与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本文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程度偏高.而主观幸福感程度偏低;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与其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教育不公平感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更低.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感和更多的消极情感;教育不公平感能够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赵志华 《现代妇女》2014,(12):I0059-I0060
生产力飞速发展,应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幸福的物质基础,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升,相反很多人感到越来越不幸福。认真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针对中国当代发展实际,在不断满足物质需的同时,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人的幸福感,做一个幸福的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了439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害羞的基本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整体不高,女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要明显高于男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要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害羞程度高于城市大学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害羞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害羞的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和情绪层面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香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多,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还不多见。心理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Ryff等人认为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他们采用了“心理幸福感”这一术语编制了心理幸福感量表,从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的人际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等六个维度测量心理幸福感。刑占军、黄立清对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研究中指出,该量表运用于我国城市居民时同质性信度较好,全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分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也在067以上。  相似文献   

7.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是6.32±1.232,幸福感整体而言较高。并且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期,他们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心情、生活甚至未来。最近几年,许多心理学者提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笔者以人格大五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人格要素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通过对于其人格性质的不足给予建议,预防不幸福感的到来,在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自身的幸福感,利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平稳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是幸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幸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向。文章通过梳理三种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幸福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幸福感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幸福感研究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积极性情绪占优势,排在前三位的情绪是快乐、愉快、幸福.具体生活领域中,最满意的是道德、健康、家庭.价值观排在前三位的是成功、智力和知识、快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幸福教育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问卷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微信使用情况与其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对微信使用程度低且偏向使用个别微信功能,在某些微信功能上使用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且他们的微信使用程度与主观幸福感有极显著负相关,与其激越、孤独与不满均有极显著负相关;使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小程序、美团外卖功能的频率与其对年龄的态度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恋爱状况调查表对335名大学生恋爱的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恋爱的大学生与未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大二学生恋爱与未恋爱的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总体的幸福感指数水平低于量表标准的水平。(4)在年级、专业、性别的维度上整体大学生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除此,还对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建构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了自我建构的理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在台湾学者对台湾人群研究的基础上假设:当代中国大陆大学生群体应当同时具有两种自我建构的特色;独立自我建构可以通过自尊获得主观幸福感;相依自我建构可以通过相融和谐获得主观幸福感。以2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建构量表》、《自尊量表》、《相融和谐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相依自我与独立自我并存,相依自我显著高于独立自我;路径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独立自我可以通过自尊而获得其主观幸福感,相依自我则以与他人的相融和谐为其主观幸福感来源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生活质量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的幸福感,对1994名城市青年从社会资本视角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资本的普遍化互惠对青年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社会信任中的特殊信任因子、一般信任因子对青年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普通信任因子没有显著影响;社会参与中的协会型社团参与因子对青年幸福感具有正向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就业关乎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而言仍高于城市非青年群体和农村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对提升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收入、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三个维度发生影响,工作强度和工作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明显.要提升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需从提高收入、加大保障力度、提供更多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机会入手,同时还需要降低这一群体对工作和就业的厌倦情绪和无力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城市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2008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中城市工人和农民工样本,使用布朗分解方法解析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重点解答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发现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是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而入职户籍门槛是阻碍农民工进入公有制单位,获取较高收入的重要原因。在同一所有制性质单位内部,城市工人与农民工同工不同酬占总体收入差距比例不大。人力资本差异能够解释收入差距的36.2%,说明人力资本要素虽然能够影响到收入状况,但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7.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有自身的特点,并随着国家的形势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也许埃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国家之间独特关系的范例.过去,我们一直在谈论埃中关系如何悠久,谈论两国之间的互助倡议以及对对方问题所持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8.
19.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tral valve prolapse (MVP)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 sample of women with MVP was compared on the Cattell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 (16 PF) with the norm group. The MVP group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n a number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was in both first-and second-order anxiety and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that MVP patients may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the anxiety problem in the treatment of MVP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