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明清以来,随着喇嘛教在青海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寺院经济不断发展,构成了这个地区社会经济的一股主要势力。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历史概况 一般认为佛教传入青海,与唐蕃古道的开辟有关。唐代,确见于史书的关于佛教在青海传播的记载有两处,一是《新唐书·吐蕃传笺证》说,九世纪中期,朗达玛在西藏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喇嘛教的产生和在青海传播的情况,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本质,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宗教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蒙古族在青海的历史悠久,但笃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实始于俺答”。明万历六年(1578),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俺答之请曾来青海传教。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应请去内蒙参加俺答葬仪再来青海,并在今海南、海东、海北地区活动两年。三世达赖的青海之行,使格鲁派冲破民族界限,迅速传播到蒙古族中。后来,格鲁派上层认定俺答曾孙云丹嘉措为四世达赖,更使“宗喀巴的宗教在蒙古之国显扬得如太阳一般”。十七世纪初,格鲁派在西藏受到藏巴汗政权的威胁,求援于顾实汗。从此,和硕特蒙古与格鲁派结成联盟,顾  相似文献   

4.
这里,我们所谈的辽代寺院经济,是指从公元十世纪初至一一二五年间契丹族耶律王朝统治的中国北方地区,即今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地区的寺院经济情况。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九四七年改号辽。我们讨论的辽代的寺院经济包括契丹和辽两个时期。契丹族的佛教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阿保机统一诸部之前,契丹民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对立和私有制,反映在上层建筑中有了“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1)”的普遍  相似文献   

5.
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境内藏族、土族、蒙古族的部分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信教人数约一百多万,影响深远。全国解放前,全省有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650多座,加上规模较小的活动点等,不下千座。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前,全省在册的藏传佛寺尚有618座。这些遍布藏族等地区的佛教寺院不仅是藏传佛教僧侣聚居、诵经修持、信徒顶礼摩拜、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学、天文、历算、工艺、绘画、雕塑、医学、舞蹈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地方。寺院保存了浩如烟海般的文献典籍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其建筑本身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许多名刹被誉为艺术宝库。1988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笔者与本院周生文副院长、拉毛扎西同志、马学贤同志以及院外的李庆(多哇·更桑协热布)、赵清阳等同志通力合作,对全省1958年原有的和目前尚存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制发展较为曲折的阶段。它呈现出复杂的历史图景,具有多样性的历史特点。一是宗法性,无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劳动者的严格人身依附关系、以及社会权力分配的门阀制度,都深深地打下了它的印迹,地主世家和豪族就是这一特性的阶级体现。二是民族性,表现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有矛盾、斗争和融合。三是宗教性,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地主经济和地主阶级另一翼,即寺院经济和寺院地主。宗法性和民族性的历史特点,史学界多有论述;对于宗教性所产生的影响,则论述不多。本文拟作探索,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7.
清代很尊重喇嘛教,将黄教定为国教,把在蒙藏地区推崇喇嘛教,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统治蒙藏民族的“国策”,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方针。为使这一方针政策有效地贯彻实施,清朝从开国伊始,就注意对喇嘛教的立法,将统治政策具体化、法律化,运用法律手段对喇嘛教进行管理。 清朝对喇嘛教的立法,在扶植、管理、改造喇嘛教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这个问题应作为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法制史的一个课题来深入研究。虽然近几年发表了一些清代关于喇喇教政策的文章,但大多将属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归结到政策中,没能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就清朝对嘛喇教立法的几个问题作一浅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十年来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日趋明显,到1993年底,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可达14.5万人次,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国内旅游累计达500多万人次,旅游消费逐年增加,为国家回笼货币约1.1亿元。十年来,用於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约1.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约2.5亿元,接待设施明显改善.全省现有各  相似文献   

9.
青海明代藏传佛教寺院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创建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唐后期以降,在统治者的禁佛影响和农民战争的涤荡下,寺院经济势力渐趋衰落,历五代而宋,这一衰落的趋势继续了约四个世纪。但是到了  相似文献   

11.
喇嘛教自元代传入蒙古地区,到明代以后已逐渐成为蒙古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清朝统治者利用喇嘛教羁縻蒙古,耗资巨万在蒙古地区广建寺庙,给予喇嘛以免除赋税不服差役的特权,授予上层喇嘛各种封号、职衔,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布教越来越广。至近代,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已有寺庙千余座,喇嘛数十万众。在喇嘛教日益传播、扩大的过程中,寺庙的财力也愈益雄厚。并在内地商人对蒙古地区商品贸易的诱发下,寺庙经济开始经营增殖,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体系。寺庙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传统的封建领主占有制经济和整个蒙古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戏剧的原型探讨研究实际上是比较文学范畴中的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研究。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显示不同文学、不同文化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比较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普遍意义。本文以少数民族寺院傩戏为对象着重从“原初戏剧”的表现形态上去分析戏剧的原型特点、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西夏以佛教为国教,寺院林立、僧人众多,政府与僧团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政府崇佛政策的支持下,为西夏寺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本文主要从不同阶层的施舍、寺院买卖兼并土地、高利贷经营、宗教活动、纳钱度僧和亡故僧尼的部分财产施入寺院等方面对西夏寺院经济来源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代云南藏族的寺院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近代云南藏区寺院的组织结构、收入来源、寺院经济的管理及运行方式,作了系统的概述。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藏族寺院经济在既往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作了分析,认为寺院经济是维系既往藏区社会结构的中介,寺院经济的中介作用促成了既往藏区社会结构所特有的要素关联方式。即通过扼制生产力变化的新因素,阻止生产力发展,来保持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社会结构的稳定,其结果使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藏传佛教的格绒供奉为切入点,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心寺院与边缘社会间的关系.其一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格绒供奉表”的形成,其二是寺院对中心寺院体制结构的模仿.说明虽然藏传佛教寺院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藏区传统的民众一寺院一活佛体制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斯腾伯格的创造力结构理论的分析 ,应充分肯定他的创造力三侧面理论的主要贡献 ,也应看到其不足。创造力集中体现在驾驭矛盾的智慧上。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庐山众多佛教寺庙在山区广泛发展寺院经济.寺院经济的扩张往往导致地区土地兼并加剧,寺庙通过租佃关系剥削无地或少地的地方百姓,对其生计造成一定程度的挤迫,因而时常引发社会冲突.但当寺庙衰落时,其田产又往往遭到地方百姓的侵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山区大量土地的开发经营常常是在寺庙与地方百姓的交替掌控中不断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有关印度古代社会的研究撰述并不鲜见,但专注于古印度佛教寺院经济方面的却不多见。症结的关键在于研究资料的缺少。稽查佛教经典,故而成为相关研究中相对的比较可靠的途径。本文认为,寺院经济是佛教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适应环境的需要。寺院经济的规模,与寺院或道场的规模、型制关系密切,不啻是研究寺院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有效路径。文末,就寺院经济来源与内涵做了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何兹全 《学术界》2003,(6):251-253
198 9年“六·四”前夕 ,我和邓广铭 (恭三 )教授、王曾瑜研究员等受河北大学的邀请为评选该校漆侠教授先进教学去保定。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第一次见到游彪同志。他的硕士论文《宋代寺院经济研究》 ,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看到他的《宋代寺院经济史稿》的出版 ,自然是高兴的 ,也极乐于为之写序。但也对他略有责备的情绪 ,1 989年至今已是十多年了 ,为何这书迟到今天才出版 !在中国学术史上 ,佛教寺院经济是个从来未被重视的问题。清末民初 ,一直到五四时代西学东渐 ,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在宗教、哲学、史学、文学等等诸方面 ,都起了很大…  相似文献   

20.
喇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过与本教的长期斗争和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它根据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仪式,并在寺庙僧侣制度等方面反映出许多西藏的特点,使佛教带上了地方色彩而西藏化了,因此被俗称为“喇嘛教”。喇嘛教不过是西藏化了的佛教。佛教能战胜和融合西藏地方的原始宗教本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喇嘛教,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