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国古典哲学成就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当中,形成了两条不同的致思路径,一条称之为“人学路径”;另一条称之为“神学路径”.人学路径以康德为代表,从“人”的先验能力出发,把“人”的先验认识能力看作是认识“真理”的条件.其结论是,人能够认识经验对象而不能认识超验对象,至多形成关于超验对象的消极知识.神学路径以黑格尔为代表,把真理看作是无条件的自我显现,“人”充其量是显现真理的环节.哲学要想建立积极的形而上学的科学逻辑体系,必然超出人学致思路径,而回到神学致思路径上来.这可能是建立知识形态形而上学科学体系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2.
魏屹东 《文史哲》2003,3(4):86-91
科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指“超经验的本体论”。即超越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范围 ,研究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和学说。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就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特点而言 ,经历了一个“拒斥形而上学→肯定形而上学→内化形而上学→回归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是 :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 ;证伪主义肯定形而上学 ;历史主义内化形而上学 ;科学实在论回归形而上学。这一过程表明 ,形而上学在科学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还有哲学 ,就少不了形而上学 ;只要还有科学 ,就摆脱不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邓晓芒批评牟宗三在<会通>中误读了康德,这一批评是正确的.牟宗三没有恰当区分先验与超验、经验性与经验.其误读之源在于误解与误译.他的误读对康德哲学是致命的.先验观念论是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在批判哲学的背景下,这一立场同时意味着经验性实在论.康德提出先验观念论的目的是要面对休谟去捍卫经验的实在.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对传统的一般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时,划定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范围,人们超出这种规定性所认识到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诡辩的假科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人们研究和批判的对象划定了界限,即以人的实践为前提的人类自然,若跨越这一界限去探寻在人之外的纯粹自然,则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但是康德的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又有所不同,康德是以不可知论和二元论为出发点以建立新的道德形而上学为归宿,而马克思则要抛弃任何先验的和超验的形而上学,可见,马克思对康德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5.
管理哲学是20世纪初叶哲学"向下发展"(从形而上学转向科学哲学)和管理学"向上发展"(从管理艺术转向管理科学并从管理方式研究上升到对管理本质、意义及规律的研究)而造成的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交汇、合流的产物.这门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科学活动的特殊形态之一的管理(包括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它既区别于以一般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区别于分别研究各种不同形态的科学管理(诸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之类)的特殊管理学(诸如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之类).  相似文献   

6.
郁振华 《中国社会科学》2023,(4):122-143+207
康德积极回应17世纪科学革命,提出先验哲学的方案。先验哲学区分显象和物自身,认为人只能认识显象,不能认识物自身。当代哲学已大大超越先验哲学:围绕对科学革命的回应、两种性质理论、两个物自身概念以及如何通达物自身等四个方面,便可看清这一点。为深化这一方向的探讨,有必要引入新的问题意识,并尝试阐发一种切换论实在观。切换论实在观区分意义贫乏的物自身和意义丰饶的物自身,并主张将运思的焦点置于后者之上。立足于切换论实在观以及它所蕴涵的视角整体性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自孔德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以后,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超验的本体论研究就一直受到西方哲学家们的猛烈抨击与批判,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从反基础主义角度所作出的批判则更是把这种批判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整个哲学的存在价值都受到了严重的怀疑与挑战.不过,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界也出现了一股复兴形而上学的思潮,它在吸收近现代反形而上学成果的基础上达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重构,这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标志着西方哲学有可能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2023,(5):57-86+205-206
在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的问题背景中,需要考察整个西方哲学运行其上的基本建制以及它在这一建制中的独特展开方式,以便通过考察的具体化而将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这一考察包括:形而上学是什么,“超越”问题,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四重区分,作为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等问题。在没有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之分割—对立的地方,也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不起作用或无从起作用的地方,才是中国哲学在其中活动和展开的那个境域。由此而来的分野从源头的实质上标志着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正是此种差别在决定性的大端上规定着中西哲学不同的性质、构造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传统形式逻辑自以为是"形式的",但其未看到,所有的判断都是建立在时一个自在存在的世界的素朴信仰之上的,它预先赋予了世界以一种客观的意义和存在地位,因而变成了一门客观的"世界逻辑"与经验的实证科学.由于形式逻辑既无法实现自我证成,也无法帮助其他实证科学超越其实证性,所以,一门真正的哲学逻辑学,一门既能全面解释一般科学之本质可能性,又能引导其现实发展的科学论,最终只有通过先验现象学、先验主观性的奠基才能得以产生.从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这是胡塞尔借助现象学方法所铺就的一条逻辑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概况社会学这门学科是1836年由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年)正式命名的.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他曾用社会物理学(Phrsics Sociale)一词,从第四卷便用社会学(Sociologie)这个词.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他把"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应用于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已进到实证阶段的社会.因而他把哲学改成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应从观察到的事实归结出现象的规律.他  相似文献   

11.
毛萍 《广东社会科学》2003,6(6):139-143
美学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因其缺乏确然性和不具有普遍有效的先验原则用以裁决审美判断的深刻歧见而难以可能。但美学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它是针对有着深刻歧见、超验的美的本质问题的。能否就美本身达到某个确然一致的结论,之于美学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切和追问美本身。作为哲学性质的学科,美学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着重要进展的。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一)——关于“先验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牟宗三的康德解读提出了两点质疑,认为牟氏在理解康德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即“先验”(TRANSZE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和自相矛盾,他力求把两者等同起来,使“先验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水火不容,并成为康德所反对的“先验的实在论”的另一种说法;由此也导致把康德的“先验对象”等同于“超验对象”,取消了先验对象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德意在说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科学道路的先验逻辑与科学形而上学理想语境存在巨大差距。其中,为作为先验逻辑构成内容的先验要素和理性划界所作的论证在结构上带有逻辑缺陷,并由此引起先验逻辑的内容残缺。对于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给出的是一种抽象可能性回答,即仅一般地论证它是可以设想的,而非一种现实必然性的回答,即通过具体完备地揭示它的根据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来肯定和充实地阐明它的实现必然性。而划界这一消极禁止规范在逻辑上就不能给出构建形而上学的建设性指导。因此,能够保证形而上学科学化的具体认识方法必然在先验逻辑的可能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4.
怎样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两大对立学派——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初步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一、逻辑主义的“划界”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根植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逻辑经验主义的维也纳学派。他们企图在实证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用弗雷格—罗素模式的形式逻辑来分析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哲学”来拒斥“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经验自然科学理论中充塞着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成分,造成了思想和概念的混乱。因此,“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背景,从形而上学的问题提法入手讨论形而上学的双重问题结构,即存在学路向的先验追问与神学路向的超验追问。  相似文献   

16.
启蒙运动对主体性的推崇和高扬,使得主体性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然而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最初是以形而上学的形态出现的,正是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原则造成了主体与世界以及主体与自身的双重分裂,使现代性陷入了困境.于是,对主体性的合法地位的确证成为现代性反思与建构的核心与主题.但是,囿于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该确证始终未能走出先验主义、虚无主义、超验主义等形而上学主体性的窠臼,并使这一确证成为缺乏前提的循环论证.因此,要确证主体性的合法地位,反思和建构现代性,则必须转换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终结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7.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孔德主张,一切科学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来证明的,认为任何现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实证哲学和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经验内精确地发现自然规律,抛弃形而上学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而古典管理学派的首要代表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在经验和规律等方面恰恰体现了孔德的实证哲学的原则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认为这是实证主义在科学管理中的体现,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阐述科学管理所蕴含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并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挖掘出孔德实证主义的时代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先验逻辑以范畴与感性 (直观 )的固有关系为主线 ,实现了对传统范畴论的改造。这种改造工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在先验的视域内、在逻辑的水平上割断了范畴与超验对象的联系 ,确立了范畴和直观的内在关联 ,从而使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特有逻辑存在形式的范畴的思辨推论变得不合法。这也就从学理上论证了作为绝对知识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正因为如此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成为反传统形而上学的经典本文 ,至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体系总体上是围绕着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清理和重建展开的.在此观照下来考察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不难发现康德的知识论在处理上帝理念和宗教神学时兼有批判和保护的深刻用意.康德把先验理念排除出经验范围之外,其实是为宗教和形而上学之可能打下更可靠的地基,因为牺牲了经验的明确性和独断性却保障了其在超验领域的重要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用"世界是""世界应当是"这样的判断来言说,并就这一看似平常的问题穷根究底不断发问,最终必然进入哲学的形而上学语境,它必须要以"世界如何是"、"世界何以应当是"的方式予以思考、解释和建构.康德的形而上学以其典型的方式就世界"如何是""应当是"进行了缜密细致的考察,即对于"纯粹理性"予以批判--它深入到我们先验的和经验的知识的根源、条件、范围与限度予以探幽发微,深入到人心机能的分析考察,从而构建了自己的"先验唯心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康德通过"概念直观"以建构哲学体系,他还有仿佛通神的法眼能够进行先验的"本质直观"."二元三分"是其形而上学的骨架."先验图型"构成其联通感性和知性的纽带."合目的性"成为架通自然与自由的桥梁.本文拟运用福柯所提倡的"知识考古学"方式,并结合当代诠释学方法,对康德形而上学建筑方式予以考辨,力求使康德思想能够得以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