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大体上可分为传统委婉语和风格委婉语。具有避讳、礼貌和言外行为的功能,同时委婉语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战争辞令"中,委婉语体现的是一种交际策略, 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纵观"战争辞令"中运用的委婉词语,使用者的动机不同, 委婉语也就体现出或掩饰或礼貌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语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对委婉语的了解,可以减少语言交际中的困惑或尴尬。而且,通过使用更文雅或适当的英语委婉语,可以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本文旨在用具体实例论述交际中的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发展、构成、分类及其语用功能,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委婉语的作用和用法,达到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探讨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旨在指出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了解东西方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有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障碍。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文化渊源进行了初步探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带有文化烙印的英汉委婉语在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同,进而揭示了这种异同在文化层面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委婉语 (Euphemism)在外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为委婉语 (Euphemism)的不足是当前提高我们外语交际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委婉语 (Euphemism)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这样才有助于切实把英语变成我们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在日常社会活动中,委婉语不仅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交际手段之一,在语言交际中更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和谐校园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委婉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英语委婉语的产生与发展、构造原则、功能和使用特点,委婉语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随着科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在交际语言中的功能将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临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存在自身的逻辑规律。自主性成分依托沟通语境的客观需要,彰显不同交流层次的寓意。在常规关系的牵引下,沟通主体双方利用心理距离长短,决定语境表达委婉度的强弱。委婉度的传达诱致信息缓冲度的渗透,在相邻/相似的牵引下,到达识别"婉底"的旨意。依存性成分"婉底",作为说话意向性的表征,回归到沟通主体意向的自主性,完成了临时委婉语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本文从英汉语言特点及中西文化特色入手 ,探求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所在。笔者在考虑到英汉委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彼此受到各自社会的人文属性的深刻影响 ,而且委婉语一般都同时具有本义和委婉义两重含义等种种因素后 ,提出英语委婉语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在交流中往往采用比较委婉的表现形式,尽量避免直线式而选择螺旋式交流方式, 因而,言外之意对日本人来说极为重要。语言的交流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日本人的话语交流对语境的依赖更为强烈。广义的语境还涉及文化的关联。可以说,日本人表达上的某些特色是其心灵深处“娇宠心理”的体现。注重言外之意说明日本人对听话一方有强烈的依赖,期望对方的体察和关爱。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常在主观上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虚拟语气、反语和双重否定句模糊句式。  相似文献   

15.
段丽波 《学术探索》2007,(3):109-116
文章从考古学文化的视角对濮、越进行了探讨,认为濮、越是源于不同地域、不同原始文化的两个不同的古代族群。后由于历史原因,濮人不断向西、南、西南迁徙,到达了我国西南地区,与部分越人错居杂处,魏晋以后濮、越皆被称为僚,最后越人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族,而濮人除部分融合于越系、氐羌系民族外,其中的一部分演变为现代的仡佬族。  相似文献   

16.
中西礼貌原则与“入乡随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对礼貌有着不同的释义,礼貌打上了文化烙印.在汉英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以"入乡随俗"原则指导交际双方的礼貌言行,同时依据具体不同的"文化大背景和文化小背景"适时、适地地把握"入乡随俗"的度,旨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礼貌引起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7.
费斯克认为,大众、大众力量是一组变动的效忠从属关系,它们跨越了所有的社会范畴;而形形色色的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从属于不同的大众层理,并时常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这就与奥尔特加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等理解和界定"大众"的立场和方法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费斯克使用"thepeo-ple"、"thepopular"等概念,而不是"themasses"等概念,本身已经隐含着与奥尔特加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等立场上的分野。与奥尔特加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等不同,费斯克是站在反"精英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大众的,是站在反对"原子化"和"同质性"理论的立场来看待大众的。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或虽属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但分属于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成员,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使得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信息。本文旨在探析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的英汉文化差异,力图更好地促进英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红"字的汉英差异及翻译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几乎是所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之一.由于人类对颜色感知的共同性,相同颜色作用于不同民族的人们而引起的反映也具有相同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体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英汉民族的颜色观仍有很大差异,红色也不例外,翻译时应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20.
张继良 《河北学刊》2004,24(3):195-198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都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争取民主权利、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质等内容。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其内涵又存在许多差异。前者以资产阶级为权力主体,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后者以工农为权力主体,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共产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由此也决定了两种权力观的不同社会作用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