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中国刑事诉讼法理念的重要转变,即由过去的重打击向重保障转变.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扮演多种角色,理应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职能.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和19世纪德国的客观公正义务理论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影响深远,构成了检察机关人权保障职能的法理基础.中国检察机关的人权保障职能在新刑事诉讼法中有所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扩充了人权保障的范围;丰富了人权保障的措施;完善了人权保障的救济.检察机关应当以此次刑事诉论法修改为契机将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邹艳晖 《兰州学刊》2012,(4):141-145
社会保障行政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逐一评述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重点阐述社会保险制度,并与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求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而言,包括:社会保障行政制度"立法先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履行保障人权的国际义务;社会保险从"综合性"逐步向"单一性"转变;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层次和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人的基本权利和需要能够得到保障和满足的社会。人权是人依据其自身的本性和尊严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人之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并不可剥夺的权利。建立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保障人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权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人权思想的基础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要求。但是,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在立意上还是在实际运作上都与此有较大差距。因此,在重构社会保障制度时,充分体现社会保障的人权属性,应该成为一项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本文从人权的视角出发,就作为人权的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及当前在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中应该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红梅 《中州学刊》2006,(5):99-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继2004年《宪法》修改后第一部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的法律。该法通过重重制度设置阐释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内涵,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将人权概念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标志着人权由观念向制度的巨大转变 ;人权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 ;人权入宪也会更有利于我国人权的国际保护。贯彻人权原则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家机关的基本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7.
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对强制措施性质的把握是深入研究强制措施制度的基础。完善我国强制措施制度应当从转变强制措施的性质入手,确立人权保障优先的理念,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的几个原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主权是国家存在形态下人权保障的必然诉求。没有独立主权,就不可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权。从人权保障与实现的现实基础而言,强调“无财产便无人权”极具现实意义,它表明保障人权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人权主要是公共权力下的话语,人权保障很大程度上是指如何对公共权力进行规范,使其配置合理与运行有序,避免对人权造成侵犯。就当下而言,进一步完善法治是人权保障的务实之道。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在人权教育中的作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人权教育主体体系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个重要的主体,它能够在人权教育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它可以提供人权教育的正式制度、为人权教育供给公共物品、提供和引导意识形态、提供保障人权教育的实施机制等。要发挥国家的这些作用,需要克服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从1989年开创人权理论研究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人权事业十五年的发展是一个从根本性变革到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该在人权的权利类别、存在形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意识培养、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表明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已经提升到新的高度.成年监护制度作为民法保护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承担着保障人权的使命,然而,自2004年宪法修正案以来,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在成年监护制度中体现出来.在世界各国成年监护制度对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的人权保障目益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也应该加速修订成年监护法,以使其与我国的宪法修正案相呼应,进而与国际人权标准相对接.  相似文献   

13.
孙祥生  孙寅生 《理论界》2006,2(6):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前提,和谐社会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与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把尊重与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任务,在人权保障过程中实现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对反垄断法的分析,关键在于穿透规则的表象,探究规则所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反垄断法制订与实施的精髓是维护和保障人权.它是人权维护法,具体表现在促进竞争、追求自由竞争与维护公平竞争等层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权原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保障权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逻辑起点。它是在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造成的政治经济大背景下,随着人们对贫困和社会救济的观念的改变而产生的。社会保障权形成后,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人权思潮的兴盛,跃升为国际人权和各国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其在中国法制史上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演变过程。但要使社会保障权真正成为我国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还有待对宪法有关条文做出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违宪审查制度是西方多层次的政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也是多个世纪以来宪法发展和宪政实践的产物.自19世纪初美国人创制违宪审查制度以来,它在确立宪法的至上地位、保障人权、制约国家权力、平衡社会利益和引导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权保障是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的价值目标,人权是衡量程序正义的主要价值标准。程序正义能限制权力、实现实体性人权、确认并保护程序性人权,是保障人权的基本手段。从人权保障看,当前我国程序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程序正义意识不发达、程序法规不健全、现有一些程序法的条款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只有确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完善程序法制,才能真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李长健  李伟 《北方论丛》2006,(5):136-140
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基本的和谐人权,一种选择性社会权利,一种接受权亦即积极人权。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三个维度要求国家必须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建构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基础,以司法为手段的农民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中国农民的现实特征,从共同体道德原则与人权哲学角度,构建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及维护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制度安排,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19.
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是对人权行使进行事前限制的国家权力,国家对这种限制权必须予以适当的限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在本质上可以归类为立法权力,必须遵守《立法法》的有关限制性规定。同时,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又是一种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还应当遵守《行政许可法》有关设定行政许可的限制性规定。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重要功能。2004年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引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宪法的纲领性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立法,才能转换为明确的、制度化的规范性权利。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是人权主要的和最有效的保障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