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引咎辞职在规范我国领导干部责任与义务、促进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与顺利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难界定、行政权力使用效率低、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引咎辞职适用范围过窄等。完善和发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需要健全领导干部岗位权力-责任对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引咎辞职执行标准,并建立严格的官员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筱陈 《领导文萃》2013,(22):123-124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很形象、也很耐人寻味,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权力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权力行使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纵观一些腐败案件、一些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权力的腐败和滥用。能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衡量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的重要尺度.也是组织部门评价领导干部能否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领导干部群体中存在一些懒政怠政、敷衍塞责的心态和行为,即"为官不为"问题。"为官不为"不仅会造成政策执行不力,影响政策落实,而且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损害党的执政基础,降低政府公信力。"为官不为"是一种顽疾和疑难杂症,不能等同于一种单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表现问题。治理"为官不为"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综合施治。一、把规范权力作为基础"为官不为"实质上是公共权力的不当为、不作为、乱作为,扭曲了  相似文献   

4.
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新现象,它的建立是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政府权力的不断规范化与政府责任的不断明确化。但是目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刚建立,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依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和管理国家资金,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也是关系到党能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重大课题。加强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明确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可以保护改革者、探索者,查处渎职者、腐败者,为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官不为"是领导干部对待自己工作不作为或不负责的行为状态,表现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不会为等特征。通过交易成本分析发现:干部为官将会付出决策成本、执行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而领导干部选择"为官不为"则会获得交易成本比较优势,即支付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收益。因此,治理"为官不为",应增加为官有为的正当收益,同时加大"为官不为"交易成本,包括进行理念教育与技术培训、建立竞争机制与责任机制、改善工资待遇与推进精兵简政。  相似文献   

7.
正为官不为与官员乱作为同属于干部失职失责问题。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为官不为更成为一种变相腐败,危害性极大。要根治为官不为,必须"知其害,防其乱"。一、知其害——为官不为的不良影响延缓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为了约束领导干部行为和塑造良好官场生态环境,中央高层不断加大"追责"的力度,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领导干部的行为任性、权力任性和决策任性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初步形成了"官场有风险,为官须小心"的官场政治气候。利剑斩贪官虽好,但它似乎也斩断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创新动力和胆识。面对"追责"重压,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消极行  相似文献   

9.
正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有为,需要把握决策规律,做到敢于决策、善于决策,切实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就是决策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都把多谋善断作为重要能力。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也说过,"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这些都反映出领导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领导干部事务繁多,其中大  相似文献   

10.
侯磊 《领导之友》2013,(1):13-14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品德是第一位的力量。是权力、地位、能力、资历都无法替代的人格魅力。是为官之本。品德之光是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岳要朴 《经营管理者》2013,(26):325-325
<正>清正廉洁是古往今来为官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准则,也是新形势下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廉"是为官之本,为民之基,清正,才能无私无畏,秉公办事;廉洁,才能公正掌权,一心为民。纵观历史,为官清廉,则国强民富,百姓喜;为官贪婪,则国损民失,百姓怨。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作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组织寄予了重托,群众寄予了期望。然而,有的干部却滥用权力,无视党纪国法,为官乱为、为官不廉,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权力裸奔;有的干部却无视责任,工作打不起精神,做事挑不起担子,为官不为、为官不勤,当官不做事,像供在寺庙里的佛像,无所作为,蹉跎岁月。这种乱象就是干部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一年多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无数"苍蝇老虎"纷纷折戟落马;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厉治背景之下,一些领导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选择了"官而不为"——消极对抗者有之,耍滑避事者有之,明哲保身者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以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纪律挺在权力前面,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此,正副职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确权不争权。就是要明确权力边界和分工,避免你争我夺,避免乱作为和不作为,让权力在阳光下健  相似文献   

15.
一名成功的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权力性影响力,更要具有较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基层领导干部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注意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提升自己的魅力含量. 一是坚持以"品"为本,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人品是为人之基、为官之本.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需要把握住"德、廉、公、信、诚"五个字."德"就是思想道德,它要求领导干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德",是大"德"."廉"就是廉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下属自然肃然起敬,并仿而效之;领导干部假公济私,贪污受贿,下属便会侧目视之,嗤之以鼻,进而与其离心离德."公"就是公正、公平、公道.  相似文献   

16.
朱崇恺 《领导科学》2006,(10):22-2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及时认定其经济责任,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有效手段,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复杂、面广量大,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上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不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业绩的评价,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但某些审计机关对经济责…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在行政组织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权力运作的中心。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对于规范其行政权力运行,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权力监督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需加大创新力度、构建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等,以此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8.
李光炎 《领导广角》2000,(10):36-38
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实绩和利益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比例适合,就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否则就会造成误导,互相牵制,甚至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效能和责任性。因此,建立和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权、责、绩、利的配比机制,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必须树立的崭新观念,必须扎扎实实要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深刻说明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党员干部权力正确运行,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弹好以下前奏曲。  相似文献   

20.
<正>1.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人民权力的实际行使者,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手握权力但缺少担当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你归纳总结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表现。对权力是一种责任担当的说法,你如何理解?测评要素:权力观、综合分析能力评分参考:(1)能归纳总结常见典型的缺少担当的现象:主要表现是一些领导干部"不担当""假担当""坏担当"。有的领导干部擅长官途规划,利用年龄优势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