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颖  韦磊 《现代交际》2012,(4):224-225
高校隐含的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小规模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高校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当前高校蕴含了一定的社会矛盾,这极有可能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这一群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高校大学生一旦发动群体性事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高校大学生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善于利用其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博取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从历史上看,高校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是深远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从群体性事件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爆发阶段和平复阶段等深入分析网络舆情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联系,可以看到,网络舆情贯穿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燃作用。为了有效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完善法规,联合媒体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共同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的构建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考验。在限定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预防、引导和反思这三方面探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处理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3《社会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群体性事件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在给政治环境带来重要的变革。本文在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现状以及政府应对情况的基础上,探索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使政治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对行政组织的变革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群体性事件与“快闪族”的定义及特点(一)、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及特点群体性事件就是指群众性矛盾纠纷事件,它的参加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这类事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社会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如何认识和对待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作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纳入到整个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从“南康事件”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2009年6月15日10时许,江西省南康市发生一起因当地政府整顿家具市场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造成105国道和赣定高速公路南康进出口处拥堵,并有十多辆警车被掀翻在地。这一事件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媒体后来称之为“6·15南康事件”或者“南康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收集近年来有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后发现,目前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在对事件概念认识、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分析上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可以弥补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事件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上分析,仍然需要进一步深挖。  相似文献   

9.
遏制民粹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民粹化是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体现出来的民粹化因素对我国依法实施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群体性事件与民粹主义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阶层基础、简单逻辑、非程序主义、非理性狂暴和组织性不足。这些相似性正是中国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涌动的逻辑基础和学理根基。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的主要表现是要求正义立马兑现、要求诉求直达天听、极端仇视精英、攻击体制象征物、自恃道德高尚、非理性的打砸抢烧等六个方面。青少年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警惕群体性事件中关于青少年民粹化的三种发展趋势,分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民粹化、青年知识分子的民粹化和青年叙事话语的民粹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转型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作形势,加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增强对新媒体、群体性事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妥善地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处置工作,在工作体制机制、舆情分析研判、网络文化建设等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江娴 《公关世界》2023,(4):65-67
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法社会学视野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大学生对自身利益没有借助公力救济或者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权利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大和群体性等特点,本文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建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建立评价预警机制,实时监测高校中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主要是通过对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及治理,来实现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防处必须立足于爆发的根源。文中以石首事件为例,确定了对此类事件防处的根本方法——安全阀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集群行为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模型架构视角可以更好地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进行感知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和参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偏好。以断链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有效控制和转基因的方式对模型进行重新改造,提出了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决策视域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使相关利益群体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利益受损,引发公众采用非理性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抵制,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就要革新政府决策习惯,正确处理公众参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矛盾,构建有效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化解矛盾、缓解冲突,以避免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刻历史变革时期,这种变革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尚不健全,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因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上访、罢工、抗法等群体性事件,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强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处理机制和领导问责制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相关措施,抓住应对群体性交发事件的有效时机,正确处理和引导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其预防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分步骤预防,再加上民族地区的种种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本篇从事前预防这个阶段阐释了针对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主要包括大学生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大学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和党政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等三个方面,应从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和建立健全共同参与治理机制中实现群众路线在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发展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处置得当.本文通过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类型、特点、成因的分析,提出初步治理的对策,这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中,谣言扮演着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在自媒体时代,每介人的言论都可以迅速、大范围的扩散,这使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更加严重.如何引导公众甄别谣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缓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利益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机制尚未健全.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正是现行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文章试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解决方案,以期更好的处理好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