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抚顺满族民居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考察了辽宁省抚顺市的典型满族民居,分析了该地区满族民居地域特色的起因及其现状,旨在探讨其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发展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着重探索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符号,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构成等方面的优秀思想,挖掘其蕴含的乡村景观价值,从本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满族民居文化的艺术精神;对传统满族民居文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规划、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变迁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从本土渔猎文化向中原农耕文化的变迁对满族居住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使满族居住文化由原始的"穴居"演变到与中原居住方式相近的砖木结构的居住方式。满族居住文化对中原居住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建筑本质的理论纷繁芜杂。为此,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分析建筑的真———建筑结构的明晰性和材料运用的合理性、生态性;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即人本性;美———形体和空间、意境美,可知建筑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民居。云南民族民居代表了我国民居的典范,其民居中蕴涵的生态建筑文化及其传承价值,对创建云南特色魅力村镇将具重要意义;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城镇化与资源有限、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规划、改造、更新民族民居和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提出创建云南魅力村镇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有云南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居住模式,最终实现"魅力西部"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是中国古老居住形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是关注的视点,但是人们惯常于从建筑形态和建构手法以及地区、民族差异上来研究、分析民居。四川夕佳山民居在布局和平面组合、民居结构和外观造型、民居装饰和细部、景园艺术手法等方面所表达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理念是为营造一个寄予着居住者的传统人文理想和生活意识的“情景教育空间”,并通过视觉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来实现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今天如何在居住环境、校园环境中体现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闽海系民居研究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居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适合人居环境的居住模式。本文回顾了闽海系民居研究的进程 ,探索了闽海系民居研究的框架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院民居的空间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居住和民居的样式上.人们对自己能感觉到的空间,常常赋予某些意义和象征,因此形成了熔建筑的实用、认知、审美,有时兼有崇拜观念于一炉的空间意识,使得大院民居的居住空间在布局安排上表现出了变幻多姿的特点,同时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民居建筑属于典型的中国南方干栏式木构架建筑,明显地保留了原始人 “巢居”的遗风。它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如今土垒式、吊脚干栏式、挑廊干栏式、坐虎木楞式、汉四合院式等多种建筑形式并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窑洞的生态优势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传统民居之一的窑洞 ,对干旱气候和多种地形的适应性充分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特征。窑洞所具有的内在逻辑与朴素生态优势 ,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传统"一颗印"民居模式进行自我调整较为突出的几种诱导因素——生产生活方式、基地条件、功能需求、宗教信仰等为切入点,总结"一颗印"民居常见的几种变异模式;并分别探析它们对相应诱导因素的应对策略以及具体措施,这对如何认知地域传统和进行新的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吊脚楼是土家族适应武陵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的生态建筑,是复合式经济结构在民居建筑上的最佳选择,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对长白山满族木屋的考察与保护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木屋是满族先民传统的建筑并沿用至今,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了木屋的特点、结构与陈设,提出了木屋的美学价值和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现今这些木屋受到经济建设的冲击,面临消亡,对其进行保护研究与科学开发是历史的使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距离恩施州城45公里,是典型的具有侗乡风格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巴蜀盐道古村落、胡氏移民村落,具有很高的民族建筑艺术研究价值、文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徽派民居是一部人性民居建筑的史书,其历史久远,分布广泛,遍布安徽南部地区及江西婺远等县地境内,它无处不体现出建筑对人性的关怀。该文从徽派民居的人性关怀、徽派民居的风水观与人性的关怀几个角度来阐述徽派建筑,从而使人们对徽派建筑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蒙古语中有一部分满语借词,这与历史上满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有密切关系。本文在丰富的语族语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蒙古语中的满语借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9.
满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处处蕴含着生态保护精神.满族先人把道德关怀赋予自然万物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观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对自然万物具有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我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认可和尊重.尤其是萨满教传统信仰,通过神话和仪式等形式,密切了满族先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情感联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探究满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深厚环保底蕴,对大力推进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