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领域,国家从战略层面进行部署设计,已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与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链圈技术应用瓶颈突出、多链断裂各环堵塞、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产业生态失调等诸多现实问题。为深度化解这些难题,实现产业区块链的创新发展,需要以技术革新为发展内核、链条相扣为发展支撑、招才育人为发展保障、生态和谐为发展目标系统性搭建产业区块链创新发展的结构框架,进而从推进实体产业复合升级、确保产业链条纵深畅通、保障人才体系高效建设和加强产业生态协调发展四个维度提出产业区块链创新发展的高质量政策。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到以太坊的应用扩展,标志着其引发的冲击正在从货币领域走向法律领域。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存储和可自动执行特性支持其能够对传统合同、企业组织和市场等主要治理机制实现更为高效的功能性拓展乃至替代。区块链治理的可行性也能够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中获得充分的说明。作为一种新生的和发展中的治理机制,区块链在与企业组织和市场的竞争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区块链治理机制运行的基本逻辑中蕴含着重要的法理学意义,因而必然会对既有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产生挑战并推动变革。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矿产资源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开发利用正面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契合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的需要,在尾矿治理、生态溯源、生态补偿等方面具有广泛发展空间。针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生态监管系统、生态补偿系统和高效利用系统,拓展区块链的赋能应用场景。从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创新空间和完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区块链赋能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治理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成因,腐败治理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撑.当前我国反腐工作面临信息来源碎片化、可信度低、查证成本高、缺乏统一规范、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腐败治理的效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开放透明的扁平化的信息传输体系,能够实现价值传输的泛化管控.合理运用区块链,能提高监督效用,打造"不敢腐"的监督利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建设"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全社会联动,开展"不想腐"的廉政教育.区块链在腐败治理领域中的有效运用还需一系列支撑条件,重点是优化腐败治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保障、清除利益与观念障碍等.  相似文献   

5.
从网络安全法的角度观察,相较于互联网,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及其应用具有更高的网络安全性,并正在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加强其安全性.然而,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并非绝对安全,技术与法治耦合保障区块链安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当从网络安全战略的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安全应用,从"零信任安全"的理念构建区块链的安全架构和法治保障体系,在区别私有链、联盟链及公有链的技术特性和区分区块链技术安全与应用安全的基础上解决区块链产生的特殊网络安全法律问题,运用网络安全法律手段促进和保障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政策、标准、规则及机制等方面推进区块链安全的国际合作,践行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实践动向以及重点需要关注的技术层面,提出未来我国区块链领域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知网中核心期刊的794篇文章,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其进行LLR网络聚类、关键词共现、时间演化、数据量化等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对区块链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趋势,主要涉及金融业、电子科技业、媒体业,但创新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块链技术理论体系,对区块链隐私保护问题以及法律风险的监管研究也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7.
曾维和 《江淮论坛》2023,(3):136-144
当前社区治理出现了“碎片化运行”困境,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推进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满足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结构—功能—关系”为理论维度,可以构建一个区块链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逻辑。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信息技术,对于解决“碎片化运行”困境,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是解决社区治理结构性、功能性和关系性“问题簇”的“契合纽”。基于此,区块链赋能社区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一是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促进权力均衡配置与多中心协作共治;二是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的整体性效能;三是塑造睦邻互信文化,构建全员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作为“元技术”的区块链正由加密数字货币时代过渡到智能合约时代。立足法律向度认识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智能合约,首先要解决智能合约的定性问题,即智能合约是否属于合同。基于数字加密的区块链结构赋予合约的信赖保障机制、去中心化系统与区块链体系架构的底层技术支撑共同促成了合约的生成、发布与执行,是智能合约合同属性的本质依据。智能合约可以认为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合同形态。分析合同成立的核心要件、意思自治的具体表现和价值引导的必要性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区块链智能合约与传统合同一样,都是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应当在《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规范内容与程序框架内提供解释与救济,以有效回应当下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作为智能革命的重要支撑技术,在诸多领域表现出独有的治理优势,但也可能诱发诸多政治安全风险。相关数据和案例表明,区块链自治社区容易削弱用户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区块链技术的不当使用容易干扰政治制度运行的民主公正状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架构容易增加国家政权安全的保障难度。这些问题亟需纳入信息生态、智慧治理等理论框架中予以分析、解决。研究发现,区块链政治安全风险诱因系统呈现出涵化逻辑、权力博弈逻辑和把关失灵逻辑。基于在智慧社会语境中提升我国政治安全水平的需要,应采用诸如优化主流意识形态风险应急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并强化智慧技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赋能效应、以技术创新赋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并提升我国政治制度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完善智慧治理体系并提升不同信息主体的把关效能等相关智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嵌入农产品供应链,构建高效的农产品供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升国家应对突发公共灾害的"软实力"。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抗御外部冲击的韧性不足、质量保障体系脆弱等现实缺陷,因此有必要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双H"型架构。"双H"型架构具有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显著优势,但其实现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嵌入条件,为此需要压缩分利环节来促进供应链扁平化,整合供需资源形成区块传输"信息码头",建设规范化区块链智能合约,以及促进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代表一种理念,被称作“互联网思维升级版”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智能合约、众治共赢、可追溯性等思维方式,契合了当前基层的新特征,可以助推基层结构由单一行政化向多元扁平化转变,基层空间由物理中心向虚拟现实双重中心转变,基层生活由静止封闭向流动开放转变。区块链思维可以助力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去中心化思维促使基层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元协商治理转变,共识思维引导基层各主体达成治理共同体,智能合约思维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众治共赢思维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可追溯思维再造基层治理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欧盟GDPR (《一般个人数据保护条例》)于2018年5月正式生效,在法律适用方面,GDPR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构成研究,宜采取由宏观至微观的构建方法。宏观层面分析,尽管区块链技术与GDPR有目的同向性,但区块链技术应用与GDPR确实存在法律适用的紧张关系。从微观层面看,区块链应用与GDPR的紧张关系主要体现在个人数据概念归入和数据控制者及处理者识别问题上。紧张关系调和应当采取二分法,从法制完善层面及应用完善层面双向解决。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存证技术作为数字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保障证据安全的有效方式,其优势及核心技术与刑事证据的特点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将区块链存证技术尽快运用于刑事诉讼中具有较大的必要性。但在应用之前,区块链存证仍面临证据认定规则的理论困境及其与刑事司法隔阂的实践困境。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建立刑事证据数据库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能够优化刑事证据的存储、流转、示证之方式;另一方面,也吻合了科技驱动刑事司法发展的现代理念。与此同时,要明确刑事证据数据库运行模式下的认证规则,有效化解区块链存证与应用领域、平台资质、证据电子化等方面的现实矛盾。这有利于确立证据开示制度之数字模式,拓展阅卷权方式,扭转调查取证权的劣势,为数字时代的刑事证据适用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群之间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客户信息泄露、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程度低、信用体系不健全、物流效率低和资金流转速率低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文章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探讨区块链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生态平衡和系统演化.根据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演化路径:即基于信息有效性,打造全通道式信息沟通系统;去除中心节点,构建安全高效的价值转移路径;克服物流信息盲区,打造透明高效的智慧物流.以此为区块链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存证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将证据运用引领到新方向。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司法解释以对区块链存储证据的效力及审查判断作出规定。相较于传统电子数据证据而言,区块链存储证据具有在技术上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在司法上审查方式简明和无需转化等特点。因此,区块链存储证据是比较理想的诉讼证据,理应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务中,区块链存储证据并没有被广泛采用,因为面临着诸多困境:其真实性保障技术存在漏洞、真实性保障阶段存在局限以及部分存证机构资质存在疑问等。为充分发挥区块链存储证据相较于传统电子数据证据的优势,应挖掘区块链存储证据的诉讼价值,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相关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包括明确真实性推定的适用、优化上链前后的审查规则以及明确区块链存储证据的鉴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9,(1):19-24
区块链技术已在旅游消费管理、游客身份认证与管理、机票与酒店预订、旅游社区点评和旅游产品库存管理等旅游发展方面得到初步利用。海南省旅游业在区块链技术的利用方面还未起步,可以先从以下5个方面做起:时间上,把握机遇尽快利用;空间上,以点带面逐渐铺开;方法上,先易后难有序开展;措施上,政企结合稳妥推进;对策上,联合攻关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艳国  朱士涛 《江淮论坛》2023,(1):132-138+193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难题需要运用创新性、前瞻性和科学化的思路与方法予以化解。区块链作为数字技术的突出代表,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加密性等优势和特征,为解决城市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区块链嵌入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也不是万能的,它还会存在技术异化风险,要求人们科学处理科技与人文的对立和冲突,在实践中找准实践路径,做到既注重治理效率,又兼顾公平,始终坚守区块链发展为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吴京辉  胡兰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58-168
票据融资以其成本低、期限短、流动性好等优势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方式。但实践中,中小企业在票据融资时依然面临渠道受阻、效率低下以及风险频发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优化现有的票据融资规则,在供应链票据融资模式中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在票据P2P融资模式中实现融资过程的可视化,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票据融资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仍然面临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区块链应用的立法空白、票据形式的法律限定、商业信用的制度缺失、融资功能的法律限制以及监管制度的法律约束。为此,应当明确区块链应用的法律效力、确认数字票据的法律地位、促进商业信用发展、开放票据融资功能并重塑票据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目前已进入深度发展期,其改革成效的进一步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模式的转变,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内容.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优势与创新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形成了很强的耦合性,文章深入地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支持效应,为二者的融合推进提出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但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治理工作面临治理对象局限于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网络法治体系尚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所包含的时间戳技术及其可溯源防篡改特征、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及其自动化特征将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的限度,其所包含的匿名性问题、去中心化特征、代码治理模式将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监管机制、传播机制、立法机制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开发区块链技术与监管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前沿技术的配合、区块链技术赋能与党的舆论工作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网络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