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泉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8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管窥其与京派小说中现代意识内在的多角度联系和京派小说现代意识独特的深层蕴意。他们的现代意识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美学理论,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和运用,从审美角度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3.
京派是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在人生态度和审美取向上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新月派之后,京派致力于诗歌格律形式问题的探索与建构。通过对中外诗歌的考察,京派充分肯定了格律形式的价值与作用,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积极尝试,对新诗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自由精神的吁求使京派竭力维护精神独立和理性自主;对现代启蒙的理性思考使京派自觉批判和反思因理性的不断攀升而导致的文化危机,表现出对审美现代性的坚守,实现了对现代性的另一种追寻. 相似文献
5.
"京派"将塑造民族精神和国民人格的使命寄托于文学,这是重个人、重个性、重精神的"五四"启蒙运动一种逻辑结果,标志着京派与"五四"传统的对接。所以,京派可称为"五四之跋"。而与"五四"同历史对话的方式和维度不同,京派在多重文化冲突中张扬文化综合和重构的热望,重新审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加强对民族性格和心理探求的深度。京派以对文学历史功利性的批判、对自由主义精神和生命活力的颂赞构筑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大厦和民族生存图式,提示了"现代"范畴具有的多维特性,同时也喻示了它在农耕文明下的乡土中国奢侈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6.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京派文学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的价值实现却要受到时代的规约。京派作家坚守文学独立的精神,致力于人性探索和美的创造,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他们与风起云涌的时代隔了一层,作品格局不大,风格偏于优美,少了点阳刚之气。左翼阵营批评它,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冷落乃至压制它,是它在"非常态社会"的一种必然命运。京派文学在1980年代被视为纯文学的典范而重享荣耀,体现了那时反"左"的时代潮流。受此影响,它的符合新时代潮流的内质被充分地放大,而它在历史语境中本来作为其特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缺陷反被掩盖了。新世纪,京派文学遭遇了世俗化潮流的挑战,它的超越性一面正逐渐显现出来。这是因为人心毕竟都是相通的,但在世俗化的时代守望文学的理想又是寂寞的。这意味着,京派文学所体现的标准在和平年代里也不是普遍有效的,它只能受到特定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京派小说家在心灵深处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烈的依恋情感 ;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导致了京派小说家中庸、和谐、节制的文化心态 ,形成了“入世”和“出世”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8.
京派作家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在文化选择上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与文化激进主义者不同,京派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在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都受到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具体到小说领域,京派小说在空灵、意境、意象等审美范畴以及语言上都与中国古典艺术有着内在的关联。正是通过对民族文学传统的诠释和重构,京派小说为中国文学弹奏了一曲不绝如缕的悠悠神韵。 相似文献
9.
京派的启蒙心态决定了其文学观不可能像他们所标榜的那样“高蹈”。他们的文学思想与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一致,并因他们启蒙追求而有着特定的内涵,表现出超然的社会功利意识与审美道德观念,具有独特而又宽广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与上海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了1930年代京派作家与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差异性。京派作家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作家较多地认同于西方现代文化。然而,在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京派与海派作家或者因为对政治的失望而远离政治,或者因为对政治的恐惧而放逐政治,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体现出自由主义文化心态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早期的抒情小说在文化乌托邦建构、灵性维度的确立和诗化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京派小说之间密切的艺术关联.这种艺术关联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京派小说的创作理念就安魂~移情而言的确更易发挥文学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艺术发展线索上去说明史铁生小说中宗教情结的缘起.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是中国当下的学术热点之一。现代性来自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却又体现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尽管现代性还没有得到一个理论上的统一界定,却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思潮在中国的文化建构中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我们所知,后现代主义在当代文化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使传统的审美和艺术面临着强大的消解力量。而寻其源头却可以看到,它是由现代性而包孕产生的。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和理论,在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和文化结构后,在很大程度上汇入了我们对于固定模式的传统观念和内在束缚的超越,在文学艺术上也促成了革命性的转折。揭示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审美现代性因素,对于认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路径,寻求一个积极的建构方向,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左"倾政治话语借助社会的中心主题———革命,成为时代的权威话语和主流话语。"京派"与"海派"对文艺功能的认识、对文艺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要求,都与左翼主流作家有较大差异,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注重文学审美价值的文学性话语。这种话语显然具有一种边缘性特征,不可能被时代普遍认可与接受。 相似文献
16.
京派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 ,研究者所注目的往往是他们作品的乡土特色和风格特征。本文以“城市女性”作为切入口 ,通过对京派作家城市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 ,着重阐明京派作家面临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现象而产生出来的“城市厌倦”与“乡村依恋”这种独特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批评始于20 年代中期李金发创作的出现,30 年代达到理论分析的高度,40 年代“九叶”理论家再把它推向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京派小说的都市叙事并非一个独立成形的叙述总体,它的建构总是从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出发,始终把"都市"作为一个异己的对象加以"他者化"."他者化"叙事成为京派都市小说的本质特征,并由此提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从平民的角度去表现民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成为文学意识的一种发展趋向。其中,第三代诗人的创作实践,反对崇高,恢复人的世俗面相,表现生活的原生态,拒绝把生活作艺术升华,构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亦存在需要批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