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体验哲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语言生活形式观"等的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中看出他的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萌芽。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形成源于他的身体体验,隐喻和范畴化是其产生的方式,认知的无意识性是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为了对深入阅读、研究以及正确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有所帮助,从语言、逻辑、哲学3个角度对《哲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反映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的思想要点。  相似文献   

3.
到维特根斯坦这里,哲学的任务已由解释世界的理性努力进展到对于这种理性努力的质疑。维特根斯坦一生致力于通过对语言的探究来澄清形而上学的谬误。哲学/形而上学在他看来是某种病态语言的结构。在他的后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游戏论的论述实现了对于哲学病的有效诊治。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主要代表,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思想中认为语法研究是探索哲学本质的唯一途径,是哲学研究的核心。维特根斯坦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深层语法"这一概念,认为"深层语法"是对出现于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内在的分析,是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的描述。他指出只有通过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深层语法分析才能消除哲学困惑,匡正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的“叛逆态度”直接导致他于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哲学的逻辑分析法、图像论”“游戏论、用法论、反本质论”等观点,这不仅在哲学界引起轰动,形成并推动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而且还催生出语言学界的“语义学、语用学”两大分支学科。同时,他的后期理论还是后现代哲学(包括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CL)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维氏后期理论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对CL的催生作用,并阐述了他的相关观点对语言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以“治疗”喻哲学,视哲学为对形而上学的诊治。前后期他的这一思想是一贯的,但由于其前后期语言有天壤之别,因而对病因的论断也就大相径庭。前期语言批判观虽然有可说与不可说之分,可是其根据却恰是不可说的超验逻辑,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后期哲学所要治疗的主要正是这种超验逻辑主义。  相似文献   

8.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以彻底反传统著称的 ,通过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对传统哲学中的“主体”的消解 ,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对“我”的考察 ,卸掉了“我”身上的神秘光环 ;(2 )解除了主体身份的二重性 ;(3)抛弃了主体的反思功能。这种对传统主体思想的消解必然带来对人和哲学的新的思考 ,但这决不意味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对人和哲学的消解和终结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叔本华与维特根斯坦的联系时,有人把叔本华对维特根斯限坦局学影响哲的于他的早期哲学,断言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于弗雷格而放弃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首先,叔本华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点上存在着重大的相同之处,构成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要内容的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理论,是对叔本华关于概念游戏与含义圈的理论的发挥与发展。其以,弗雷格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甚微,他并不拥有使维特根斯坦抛弃叔本华的力量。叔本华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有时是通过他们的中介如毛特纳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学史上系统地从语言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关注的核心是语言事实,早期论证都是围绕语言事实这个中心概念来进行的;后期的基本哲学精神是语言实践,分析语言事实为后期的语言哲学实践做了逻辑铺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思想领域。尽管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存在诸多差异,但对语言和人类生活形式的重视是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一以贯之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当代中国哲学走出了原先的框架和视野 ,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 :一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转向 ;三是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转向。哲学界要紧密关注数字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技革命、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用哲学以及原有哲学问题在新框架中的新阐释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哲学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哲学观问题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作出界定;从哲学观视角出发,对传统教科书所代表的哲学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清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叙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基本要点。作者认为,要发展马克思哲学,必须首先正本清源,在当前就是回到马克思所阐述的哲学观上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对理解哲学本性的角度,力求对国内学界近几年所讲授哲学导论的思想原则、立论角度与论证思路给予学理上的评价,以便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进一步辨明哲学问题的始源性、先验性与延伸性的特征,进一步揭示哲学所论的规定其展开的层面、诠释的方式以及所达及的视界,进一步确证哲学思考维度的本真性质。  相似文献   

14.
没有语言的生成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都各具特性,哲学所运用的是超越经验的"纯概念",哲学概念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哲学概念的建构引导着哲学思维的前行.哲学这样一种"纯思"的思维形式受到了哲学语言的充分规范和导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其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任何思想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哲学变革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转向是哲学观的转向,哲学冲突是哲学观的冲突。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正本清源式的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和马克思哲学观最为珍贵、最为集中的思想资料,它从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的形式去理解对象或现实,并把对象或现实理解为由感性的人——现实的个人——实际从事的活动建立的东西,实现了哲学史上真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推行哲学通识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符合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哲学通识教育应当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为宗旨,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应当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同时还需要寻找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哲学思维的发展史是哲学语言不断创新的历史,是哲学概念、语词的内容与表达方 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提升,标志了哲学思 维的不断深化。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场的文本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著作,由于以往对《手稿》的哲学革命价值的忽略,使得对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范式和哲学本体论这两个纬度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变革——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的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转变,我们应并在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站晶,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怍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它自身具有的品质,这一品质不仅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内在品洛,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般哲学基础。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标志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法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它的辩证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