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如何协调和平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较好地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从而使物质生产的成果最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正确解决的重大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这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笔者于此就西方环境教育作些简介,为我国环境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环境美学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复杂系统,人们对于环境概念的解释相同,但其仍是一个对象性的存在。在人与环境的诸多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具基础意义,它规定了环境何以产生美。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美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学有关人类中心地位的争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环境美学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的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指我国各个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社会生产力却是指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过程中的能力,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社会的成员又是民族的成员,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又必然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就产生了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不是论述所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而是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总是特定环境下的历史。环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人的活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与物(自然)的交往和与人(社会)的交往。由此,环境可划分为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自然领域,文化环境则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社会背景。地理环境较多地体现为横向的空间的联系,文化环境较多地体现为纵向的时间的联系。诚然,自然的历史远比文化的历史悠久,但是,作为任何一种环境,只能与人类相始终。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不仅如此,它还提出了如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问题。显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我们所主张的生态哲学就是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五四时代的知识者来说,他们感受最深、要求最强烈的是什么?思想的自由、人生的解放,等等,人们做过许多辉煌的梦想。但是我觉得,对于那一代刚从旧的家庭旧的文化氛围中突围出来的知识者来说,生存问题是围绕着他们、折磨着他们、使他们思虑重重、凝神关注的一个问题。鲁迅在谈到那时代人们的使命时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极为真实地说出了问题的实质。在五四  相似文献   

8.
农村干群信任关系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第三十六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论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农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枢纽。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向现代化发展时期,干部与群众关系问题是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环节。干群信任关系是干群关系的灵魂。如果干部与群众之间失掉了信任感,干群之间的紧密关系就解体了。因而,研究农村干群信任关系及其机制问题是实现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一、信任的社会意义一般说人们对信任关系都有所了解、有所重视,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对新人研究颇多,其中不…  相似文献   

9.
聂莺 《东岳论丛》2015,36(2):189-192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社交媒体,广泛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的生存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交媒体依赖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媒介环境学理论为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从社交媒体自身的特性——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对媒介依赖现象进行阐释,揭示了社交媒体依赖产生的根本原因。为避免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深度依赖,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使人们认识到社交媒体作为工具的本质属性,提高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自控力,使社交媒体沿着更加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一个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这一概念,通常人们认为它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地理环境”,或者是生态学概念——“生态环境”,或者是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环境”,或者极而言之是唯物史观的概念——“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地理环境条件。应该说,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 但是我们认为,这种通常的理解已经远远落后于人类实践和科学发展的现实了。有必要郑重而明确地提出:“环境”,更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对环境的探讨,不但是某些具体学科部门的事,也是哲学界的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就是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及其变动的终极原因的哲学学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气质,人们的思想气质又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是这种学说的代表者。他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产生许多好的思想和气质:“对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生活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深入。与此同时,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人们心情舒畅地参加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活动,已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要求。尽管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提出和解决着这一问题。但是,新的社会实践,总要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具体和多样化。这就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对人们之间的关系加以调整。职业道德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逐渐增强,是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广泛和深入的一种反映。探讨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实质;阐明职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分析职业道德培养和训练的途径等等,就成了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科学的利弊都关涉人类生存的伦理问题。通过从伦理学的视角透视科学发展和科学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探析科学用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论述了科学伦理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史研究天然与环境史研究有密切联系。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中已具有鲜明的环境意识了。他们探究了早期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生产能力低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赐予。即使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人类社会依然会受到特定地理环境的制约。然人类并非单纯被动的适应自然,通过发明工具和技术进步,人类实现了与环境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甚至改变了环境的面貌。这种改变一方面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对此,不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者还是持温和态度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还有学者注意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应对环境问题的努力,体现了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经济史研究中环境意识的形成,一方面与中国史学重视地理环境的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西方经济地理学和西方经济史等外国学术的传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科属性、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剖析历史地理学科命名上的名实不符问题 ,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 ,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 ,指出了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姚大力 《江汉论坛》2023,(3):107-113
如所周知,一方面,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从本质和总体上说,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和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或者全部精神和物质的文明,都是在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下产生的,都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故探索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问题,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始终是人们长期关心和探讨的永恒话题,中华文明亦不例外。关于历史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问题,包括历史地理学界在内的我国学术界曾有过很多研究,得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特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核心特征之一,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刻认识,必将对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脚下这片物华天宝的美丽土地,是上苍赐予中华民族的丰厚礼物,她目睹了中华...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不得不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充分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行为的对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人类自己,从而创造和发展前进着。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葛剑雄 《江汉论坛》2023,(2):109-113
<正>对“地理环境”的定义,我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的说法:“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具体来说,“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姿态所构成。这三种地理环境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但我认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可合称为人文环境(或人文地理环境),因为无论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都是人类在特定的空间中的活动所形成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