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西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中一项既重要又较为特殊的工作;主要任务是解放西藏、改革其落后社会制度、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应实行慎重稳进、和平解决问题的工作方针;要特别注意并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要坚定持久地开展反对分裂西藏斗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思想不仅过去,而且至今仍对西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其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治藏思想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明洪  安七一 《民族学刊》2012,3(1):15-21,92
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对于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阐述不同时代西藏发展面临的特殊矛盾以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促进西藏发展的方略,有三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一是西藏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央领导集体关注的问题,区别于一般省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支持西藏的发展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和政策;三是对西藏发展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3.
论三代中共领导集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沿海与内地间的差距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虽然在实现手段、具体策略的实施上不尽相同,效果也不一样,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认真总结了他们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策略手段上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手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实现共国富裕的战略思想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西藏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藏方略。因不同的时期西藏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针对不同时期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治藏方略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措施着重解决政治问题,包括西藏的解放、西藏的民主改革以及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西藏少数民族的权利。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措施着重解决经济问题,从发展西藏经济的角度制定了许多治藏措施,从而带来了西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后被列宁斯大林发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观,使之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时至今日,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治藏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治藏方略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治藏方略的继承和发展;贯穿其治藏方略的主线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治藏方略是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调查和研究西藏的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治藏方略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其主要思想表现为:审时度势,确定解决"西藏问题"的战略策略--把握西藏工作的大局;关于西藏的理论和政策建设与创新--为西藏工作指明方向;关于西藏的政权建设与创新--为治藏方略提供保障.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制定和实施的治藏方略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能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8.
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形成基础、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战略途径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体系完整,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是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9.
明朝前期中央治藏措施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方从有历史记载 ,特别是吐蕃王朝建立以来 ,与内地之间往来关系相当密切。 12 47年 ,蒙古汗国阔端王与萨迦派萨班“凉州会谈”后 ,西藏地方正式归入元朝版图 ,中央王朝开始经略西藏。明朝建立后 ,就接替元王朝 ,继承了治理西藏的权力。明朝治理西藏的措施是对元朝治理措施的继承、变易与发展 ,其基本政策是在明初确立起来的。这些政策除对西藏外 ,对其他藏族地区同样适用。如洪武朝在藏地① 设卫建制 ,永乐朝定封王纳贡制 ,两朝先后建立与完善茶马互市制 ,为有明一代的治藏措施奠定了基调 ,几未更移。本文试谈这些问题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系统地论述了加快西藏发展的必要性、任务、途径、目标等。文章认为 ,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在理论上是完整的 ,在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西藏就是要坚持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土呷 《西藏研究》2012,(3):17-37
帕巴拉呼图克图是西藏昌都地区藏传佛教最具权势和名望的大活佛,其传承可追溯到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从清顺治帝到乾隆帝期间,受封博善禅师、诺门汗、呼图克图尊号,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领导,直接管辖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一带)地方。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到第十一世。在其世系建立过程中,一世至十世帕巴拉间接或直接与祖国内地和中央政府发生亲密友好的历史,尤其是十一世帕巴拉活佛帕巴拉.格列朗杰,把历代帕巴拉与中央政府的亲密关系再次推向高潮,帕巴拉活佛之所以在宗教和政治领域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与威望,除了自身的宗教造诣赢得广大信众的拥护爱戴外,更是与历代中央政府封赐和扶持的结果是完全分不开的。而这点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广大僧俗群众,尤其对藏传佛教活佛高僧具有很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西藏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西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它具体反映在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关于西藏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在这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导下的西藏发展的策略、步骤和方法.它与毛泽东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随着近代中文报刊的兴办,朝野筹藏观逐渐趋于成熟,对中央政府的西藏施政也起着指引和参谋作用。但国内舆论低估了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国人对西藏新政带有盲目乐观和自大的倾向,对政府改革走入误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自此西藏民族永远脱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十七条协议>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平解放"的实现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60年来的实践 说明,<十七条协议>的各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新时期西藏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进而做好民族工作。从国际国内以及西藏的民族工作实际看,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十分必要、非常紧迫。增强做好民族工作能力需要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工作、以"四个有利于"民族工作标准检验工作、以实现民族关系"三和"为工作落脚点等三个关键环节。同时,需要从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能力、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民族工作能力、创新民族工作机制和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等方面拓展增强做好民族工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者张双志博士编纂的<民国治藏法规全编>,2008年由学苑出版社影印出版.这是该社已出版的<清朝治藏法规汇编>的姊妹篇,也是国内外全面系统整理和汇编民国时期治藏政策法规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开发西北"的热潮,其中,经济开发是所有开发设想中提到次数最频繁,数量也是最多的。如果再细分的话,则可以看出,在这众多的经济开发设想中,又以主张优先发展交通、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移民垦殖和开办工厂的观点最为普遍。可以说,交通—农田水利—移民—发展工业的开发顺序最为人们所认同,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