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宗教组织可取得何种法律地位,对于促进或阻碍宗教自由意义重大。要彻底解决我国宗教组织尚无民事主体资格的问题,必须首先在未来的民法典中重构法人制度,可采取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法人分类模式,以此为主轴设计相关规则,为不同类型的组织取得法人资格提供概括性指引,对于某些特殊的法人形态可通过单行法或特别法予以补充。实践中,宗教组织呈现出多种样态,不可强制适用某种单一的法人类型,也无必要设置专门的"宗教法人"类型,在法人登记方面,可采取认可主义或认证主义,取消有关机关的特别核准。  相似文献   

2.
宗教组织概念并不明确,宗教活动场所内部体系庞大复杂,故而不应对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场所的法人化研究做简单的一概讨论,而应具体分析每一个特殊的组织类型。汉传佛教寺院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可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社团法人说和宗教法人说均有不足而不宜采纳,我国佛教寺院应采财团法人模式,在具体的寺院财团法人建构上,由于涉及宗教问题,应慎重稳妥,区分宗教组织类型与宗教派别,区别对待,分别研究,分步落实,不可"一刀切"。宜在未来民法典总则中建立财团法人制度,然后在物权编中规定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归属,其他管理型规定应置于行政法律规范之中。在建构中应注重公私法的区分与衔接,防范寺院法人化后存在的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法总则》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定位,将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界定为非营利法人、公益性法人和捐助法人,并将其区别于宗教团体法人,这样界定有诸多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成立条件中,《民法总则》允许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取得法人资格,但并未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登记为法人。其治理结构应设有法人机关,包含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享有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但需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对其财产权进行保护和限制。同时,在宗教事务中,其需要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亚各国宗教现状的特点是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发展迅速,外部势力插手中亚地区宗教事务严重,各种宗教在同一地区竞相发展,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由南向北节节加剧。中国应当增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与中亚各国发展睦邻合作关系,加快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立法是对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实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宗教与各种社会关系.宗教立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现存合法宗教的种类、宗教活动、宗教法人、宗教方面的减免税等.  相似文献   

6.
宗教财产的归属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终归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对宗教财产归属制度的重构加以解决.依据民法财团法人理论,宗教财产应归属于宗教法人所有.鉴于宗教财产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应在民法典中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宗教财产的归属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终归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对宗教财产归属制度的重构加以解决。依据民法财团法人理论,宗教财产应归属于宗教法人所有。鉴于宗教财产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应在民法典中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发展中,康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在康德之前,以自然神论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曾经辉煌一时,而在康德之后,近代西方宗教哲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宗教哲学的这一系列做法把整个近代西方宗教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而正视和回应康德宗教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19、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其传统宗教文化 ,每一种宗教文化在民族的交往中都必然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这一规律体现在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宗教文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宗教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和理解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协调关系与平衡结构.宗教冲突是同一宗教内部或不同宗教之间将差异扩大化后采取极端措施的行动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的基础上,以尊重多元为前提进行的宗教融合将带来宗教和谐;如果从正向维度努力,宗教冲突也可转化为宗教和谐.相对于宗教冲突、宗教融合,宗教和谐是最为理想的宗教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1.
"宗教多元论"的主旨是界定各传统宗教间的关系,把各传统宗教纳入"同等有效"和"平等"的范畴,进而为宗教的长远发展建立一条可行的原则。对穆斯林学者而言,"宗教多元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本文在尝试解读穆斯林学者传统观念里的"宗教多元论"的意蕴的同时,与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做几个层面的比较。同时,当代穆斯林学者对"宗教多元论"的回应也值得我们审慎的思考,从而使我们对"宗教多元论"的前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体验与信仰——当代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为基础,就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与宗教信仰、宗教体验与宗教行为、宗教仪式与宗教信念等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宗教体验可以作为宗教信仰的依据"、"宗教体验传统被颠覆"、"宗教仪式不能完全证明宗教信念"等命题的论证,揭示了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活动,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244篇(1991~2009)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20年来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内涵、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生态旅游等5方面。这些成果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宗教旅游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单一、成果水平不高、适用性不强的特征。今后应加强宗教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宗教旅游理论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联合,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宗教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解放后,我国的宗教已经摆脱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利用成为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同时,我国的宗教也努力与社会相适应、成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开展宗教活动。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宗教将长期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搞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以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疏离美学的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美学有亲缘关系,但宗教也有疏离美学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赖以发生的虔诚心理不能容纳审美活动必需的自由创造精神;其具体表现一是宗教戒律和宗教禁欲主义遏止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二是人为宗教反偶像崇拜的主张破坏了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形象直观性,三是被宗教畸形驭使的理性思辨阻碍了审美-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宗教组织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主要体现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教徒的社会、经济生活,使自身逐步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均有规范的社区,从而在本组织内部实现一种制序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相似文献   

19.
宗教哲学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思想、概念、教义和表达。如何处理“宗教专有项”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对译著《京华烟云》中的“宗教专有项”进行了梳理扣研究,指出在翻译负载这一独特文化信息的语言单位时,译者应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深厚的双语功底,力求追根溯源,在目的语中寻求与源语对应的“宗教专有项”,而不应以补偿法或阐释法译出,基于原文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这一事实,故“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是翻译“宗教专有项”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