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国考     
时即与邿同,原为一国,后分为二地,系商汤之后,子姓,见《世本》。 时国于商初立国于时来,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四十里的的厘城。 甲骨文、金文皆无时字,但金文有邿、寺、持、特等字。最早的西周晚期青铜器《邿季故公簋》,又名《邿季敦》、《寺季敦》、《邿季故公敦》、《寺季故公(白厶殳)》,共有二器,铭文云:“寺人即邿季故公乍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寺国入春秋后称邿国。而周代邿国已在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当系周公平定三监及武庚之乱后,把时国从荥阳转封于济宁,为伯爵,成为鲁之附庸,大概是鲁侯伯禽采用以夷攻夷的政策,把投降的商  相似文献   

2.
格鲁派寺院的寺规是规范僧人行为的准则。在寺规中对俗人出家入寺成为僧人方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中对部分人群进行了出家入寺的限制。这样的限制与佛教本身的教义似乎“矛盾”。究其原因,与佛教戒律及藏族的“洁净”观念相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受到了寺院所依附的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寺规中对俗人出家入寺的限制性规定,有助于我们理解17世纪的藏传佛教寺院及其所处的时代;同时对寺规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规则的制定与其背后所回应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上发表了牛达生先生的《西夏陵没有"圣容寺"》一文,作为对笔者旧作《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的商榷.该文对原始资料的征引每有讹脱,以致在某些关键地方曲解了笔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大正13年(1924年)我生于京都市,昭和22年(1947年)毕业于京都文理科大学东洋史学科,后为文部省特别研究生。1951年发表《论藏文的起源》(《史潮》44)。1953年发表《于阗的名刹贡代寺》(《东洋史学论集》1)和《于阗国卓尔玛寺诸僧侣的变迁》(《史潮》51)。1954年发表《卓尔玛寺诸僧侣的生死轮回》(《东洋史学论集》3)和《佛教  相似文献   

5.
《觉木隆教法史》是一部记载12至16世纪藏传佛教噶当派寺院觉木隆发展沿革的藏文历史文献。作者系哲蚌寺果芒扎仓第42任堪布霍尔·饶丹嘉措,其生活年代大约在18世纪。该史书叙述了觉木隆寺前20任堪布的生平事迹,乃一部尚未完成之作。然而该书详细记载了觉木隆寺早期历史、巴尔蒂家族的来源和谱系以及元代觉木隆百户的册封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向学界推介。  相似文献   

6.
李俊 《西藏研究》2015,(2):81-90
通过情节内容的比对,确定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寺祖拉康的门楣、门框处的多层木雕的《罗摩衍那》与《龙喜记》装饰主题使用了敦煌手卷梵文本《罗摩衍那》与梵文本《龙喜记》;根据《究竟瑜珈鬘》一书,判断出木雕上的金刚界曼茶罗与除恶趣清净曼茶罗两大宗教主题;根据木雕形象的形体特征判断其来源为尼泊尔艺术样式;这些均为科迦寺的宗教与历史地位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7.
封页释读     
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土楼观他土楼观,俗称北山寺,又谓北禅寺,位于西宁古城北边之土楼山。土楼观因土楼山而得名,而土楼山因其上半部为红沙岩,历风雨剥蚀,形似土楼而得名。土楼山“峰高三百尺,崖立如浮屠状”。“崩崖壁立,百仞岩石,积层凹凸青红,远望如楼阁,所以名土楼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凋墙故壁存焉。”清初苏铣《西镇志》曰:“北山在北门外五里,有崖形如佛,名永兴寺,湟中古寺第一。”据文献记载和北山寺现存文物遗址考证,土楼山成为宗教活…  相似文献   

8.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三金石考收有《昆明筇竹寺圣旨碑》一通,著录为碑高四尺五寸,广二尺五寸,二十行,正书,碑阴刻蒙古文,今在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正殿壁中,云云。后有题跋。原碑碑文颇有夺误,新志所收复多讹舛。亦见蔡美彪教授编著的《元代白话碑集录》收载。按所谓碑阴所刻蒙古文即《云南王藏经碑》,过去未见汉译,或以为即圣旨碑所从译出的蒙古字原文,实误。据已故方国瑜教授所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卷八《元时期文物》  相似文献   

10.
“达隆”系地名,旧译“达垄”、“达龙”、“答笼”、“打隆”等。在西藏称为“达隆”者有两个地方,一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一在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帕竹·多吉杰布的弟子扎西白在今林周县境内的达隆地方兴建了达隆多吉典寺,简称达隆寺。因为位于拉萨北面,又称羌达隆寺。以此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达隆噶举,扎西白也因此称为达隆塘巴。 达隆噶举虽为噶举派八小支中影响较大并流传至今的一个教派,但可资参考的史料并不多,我们在撰写本文时,以《达隆教史》和《青史》为主,并参照其它藏汉文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土呷 《中国藏学》2013,(2):148-155
十世帕巴拉喇嘛充满传奇色彩,先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九世帕巴拉喇嘛的转世,12岁时被迎请到昌都寺举行坐床典礼,20岁时因"康珠玛"明妃事犯戒被取消转世喇嘛的名号。此后他一边继续管理昌都寺,邀请高僧来寺讲经传戒,组织寺僧学习辩经,一边不改对藏戏、卓舞、《格萨尔》等文化艺术的爱好,并使这些文化艺术在昌都寺和昌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新书浏览     
《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从扎塘寺壁画研究出发》张亚莎著大16开385页426千字平装定价:49.5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ISBN978-7 -80253-019-5/J·42责任编辑:图亚该书系"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之一。是作者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形成的专著,全书共分关于扎塘寺壁画的研究、扎巴恩协与扎塘寺、扎塘寺中心佛堂的壁画、扎塘寺壁画艺术分析、宗咯吐蕃文化、青唐吐蕃文化、扎塘寺壁画的艺术定位等九部分。该书对11世纪西藏的壁画艺术,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翻译了甘肃拉卜楞寺高僧阿莽班智达·贡却坚赞所著《善巧至尊历辈夏尔·噶让噶居传——云中天雷》,该著主要介绍第一至第四世噶让活佛的生平.噶让活佛是青海卓仓藏族部落噶让拉康的寺主活佛,也是清代河湟名刹瞿昙寺性相学院卓仓寺的著名高僧.本传为研究瞿昙寺的历史文化及清代青海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金明昌三年(1192)《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虽然体积不大、字数不多,却是现存记录奉国寺历史的最早实物资料,涉及许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对研究奉国寺的创建年代、庙宇名称、建筑规模、续修历史,特别是辽金两朝奉国寺所在古城的建制沿革、佛教文化,以及"辽海"等重要地理称谓的涵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赵媛 《中国藏学》2022,(6):45-50+214
甘肃永靖炳灵寺第70窟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重修洞窟之一,其南壁东侧下方绘有三身墨书题记番僧形象。文章对此处题为“锁南藏卜”的番僧进行了身份考证,证明其为明代格鲁派大慈法王徒裔,即炳灵寺《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中所载“弘化、显庆二寺灌顶大国师”。明廷为大慈法王敕建之弘化寺今已无存,因而该窟中所见弘化寺番僧无疑是研究明代汉藏交流史、炳灵寺一带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播情形的一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17.
赖天兵 《中国藏学》2012,(1):164-171,201
文章通过对《大元至元辨伪录》《西湖二集》等相关文献及实地的分析,认为元初杨琏真伽等三僧奉诏任职的高级僧署——江淮诸路释教都总摄所(后改称总统所)设于曾为江淮行省省治的杭州,最有可能在灵隐永福寺。文中公布的刻于杭州的残本《普宁藏》扉画中杨琏真伽的肖像肯定了杨氏西夏党项人的族属与藏传佛教僧的身份。文章还对《普宁藏》扉画与永福寺西北飞来峰造像这仅存的两处杨琏真伽肖像作了比较,并对杨氏肖像的成立条件、象征意义及其与忽必烈宗教政策的关联度等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色拉寺调查     
《色拉寺调查》是宋赞良同志根据1959年他与多杰才旦同志为负责人,由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机关的藏汉族干部,拉萨中学的教师,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工作队进驻色拉寺调查的稿本整理加工而成的。调查材料主要来源于色拉寺及其附近所属小寺的有关执事人员的座谈、叙述、讨论和一般喇嘛反映的情况,以及有关帐册登记等文字资料。《色拉寺调查》值得一读,对于我们了解旧西藏社会三大领主之一的寺庙,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和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及封建农奴制是极为可贵的资料。本文较长,共包括:色拉寺的由来、组织机构与执事人员、规章制度、喇嘛等级、喇嘛的生活来源.财产占有与开支、色拉寺属寺等七大部分。本刊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西宁府续志·志余》录青海大通知县贾勋《光绪七年随钦宪福公赴朝藏寺验佛》长诗一首,是其随钦差大臣赴朝藏寺验看五世章嘉活佛转世灵童候选人纪实之作,对于研究清朝的活佛转世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听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旗庙富余正洁寺经库收藏一部《多克多尔山祭礼》蒙文孤本经卷,但始终没有见到这部珍贵的古籍.1988年12月,我专程去巴彦查干乡大庙村,拜会了富余正洁寺的翁斯达喇嘛白斯楞老先生,并说明了来意.白斯楞喇嘛履行了喇嘛教的有关仪式后,将这部《多克多尔山祭礼》送至我面前.这是写在粗糙的草黄纸上的手抄本.经卷页面宽7厘米,长17.3厘米,共15页,大约1500字.下面就《多克多尔山祭礼》经文所反映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