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对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仍然很深;法律知识不足,法律观念仍很模糊;对法律现象的关注在逐渐提高,但法律实践能力仍然欠缺。针对此类现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更新和转变法制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形成和创设社会和校园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能力;加强法律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为对象,围绕本校工科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及社会对工科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评价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到工科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所掌握法律知识的来源情况、课堂教学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精神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法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培育其法律信仰,提升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理性审视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等方面探究原因。并从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营造良好法治宣传环境、开创活跃的高校法治氛围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法治精神是人民群众战胜邪恶、维护正义的守护神。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就是重点培养大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提高法治观念,熟悉法律条款,严格地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敢于拿起法律之剑治理国家,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精神,使之成为一名自觉的继承者、实践者或捍卫者。  相似文献   

5.
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非常紧迫和必要。农民必须树立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立社会本位意识,保障社会利益;养成法治意识,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要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就必须推进政府和社会的普法教育,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农民进行法律教育,并且国家和社会要营造法律意识培育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法理认识、培养宪法意识、法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 ,增强运用法律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法律基础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律条规定的传授,也是对大学生法律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当前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法律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着眼点,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和信仰;二是以法治思想为基础,树立起大学生的现代法治信念;三是重视大学生对法律精神的领会和法律文化的传播;四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强化伦理道德观念;五是不断增强大学生理解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丰富、法律素质较低,其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觉汲取法律真知,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0.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法律素质的关键。但是,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水平不容乐观,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从高校法制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入手,阐述了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法制教育从观念认识、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校园法律文化建设予以多维度探索。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当中对行政事实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在学理上进行讨论。行政事实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法律上的救济方式和救济范围不够完善,司法实践当中作法不一,公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需要进行修改,从立法层面完善对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进行法律救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法律视角农民工权益受损的问题,指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劳动法等现行法律制度以及严格执法。而从农民工本身而言,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懂得并勇于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质是高校与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大学生在高校应该享有教育平等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就业权等主要权利.但当前高校在管理中却存在重管理轻权利、管理程序不规范、部分高校实行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规范管理程序,完善制度建设,落实权利救济,完善侵权责任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了过于沉重的赔偿责任,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为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充分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可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等几方面,对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刑法法益由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组成,并且刑法以保护国家法益为其最重要的任务。在这种法益结构影响下,人们往往将刑法的法律特性归结为刑法是公法,虽然有学者很早就提出了刑法是保障法的论断,但至今仍未超出刑法是公法的羁绊,这与刑法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合的。在刑事法治视域中,刑法法益除了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之外,还应当包括生态法益,而且其中个人法益具有优先性,社会法益和生态法益具有基础性,国家法益具有保障性。在这种刑法法益结构的影响下,刑法的法律特性应当归结为刑法只能是保障法,这一论断,不仅表明了刑法的法律特性,还意味着对刑法法律品格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非在编职工的数量已占据相当比例。非在编职工为高校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合法权益的实现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研究高校系统非在编职工队伍状况及其权益实现情况,找寻改善非在编职工权益保障的路径意义深远。这对于高校依法规范非在编职工管理,切实维护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促进高校和谐劳动人事关系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呈快速上升趋势,一些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大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应当建立并完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的多元、立体、全方位、广覆盖的在校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与方式,以方便学生维权,督促高校依法治校,实行人性化管理,并最终促进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首次确立了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这是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强化检察监督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刑诉法对这一制度规定得过于笼统、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检察机关在具体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如何把握、实施该项工作制度是一个难点。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和检察实际工作,探究这一制度入法的背景及理论、实践基础,进一步探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旨在使这项制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校与学生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校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结合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学校行使管理权的适法性、学生权利保护、民主管理与学生自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学校在依法行使有关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或丧失的权力时,应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并有必要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学校应对现有的校规进行修订,并设立内部权利救济机制,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文章还对保障学生的诉权、民主管理与学生自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是现今社会人权建设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当前,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诣社会建设过程中,整个世界妇女儿童的人权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但妇女儿童相对来说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许多权利仍被排斥在人权之外,妇女和儿童的人权在许多情况下被漠视和侵害,这些均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由此可见,要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