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恶的“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复辟资本主义,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与林彪反党集团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疯狂叫嚣“打倒一切”,煽动“全面内战”,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干部,狠下毒手,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反革命野心家、阴谋家林彪狂叫:“文化大革命就是革革过命的人的命”。“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也大肆叫嚷:“文化大革命是改朝换代”。他们打着反对刘少奇的旗号,把斗争的矛头指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根本点在于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农村文明。社会和谐。在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需要大量的骨干农民从中发挥作用,需要“核心村屯”、“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的辐射和带动。田东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民族地区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田东”的目标.深入开展“八桂先锋行”活动.实施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和培育骨干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实现了“固堡垒,强队伍.树旗帜.同进步”的目的。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鉴于元末贪吏横行、社会腐败,终致覆亡的教训,朱元璋深知“此弊不革,欲成善治,终不可得。”于建国之初的洪武四年即“命自今官吏犯赃罪者无贷!”洪武二十五年,“命户部备录文武大小官品数,给俸米之数,以米计谷之数,又计其田亩出谷之数与其用力多寡而为之书。至是编成,赐名曰《醒贪简要录》,颁布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恤民。”(《太祖实录》卷二二零》)以“吾民之艰”与官吏之“坐享天禄”相对照,从而促贪吏之“醒”。但,总有冥顽不醒者,因而不能不“惩”,朱元璋对此亦不曾手软。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指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那么同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里的“贫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它还包括精神上贫穷。但近年来,人们只注重对物质贫穷的理解,于是在抓经济建设方面理直气壮,干劲十足,并取得了很大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根本点在于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农村文明,社会和谐,在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需要大量的骨干农民从中发挥作用,需要“核心村屯”、“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的辐射和带动。田东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生态村有种种不同的提法:甘肃省提出创建“农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北京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山西省阳泉市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海南省和河北省叫建设“文明生态村”,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委、州政府提出开展“生态家园文明村”建设,广西则称建设“富裕文明生态村”也有人将生态村、小康村二者结合起来,提出“小康生态村”的新目标模式。①在一些地方,生态村的概念被扩大,提出生态县、生态省的新概念。如浙江省提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浙江省是全国首批提出“生态立省”的重点省之一,其所属的开化县是全国最早提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县。这些提法虽然各不相同,实质都落在“生态村”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但是,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农民虽然物质富有了,但精神上还很贫穷,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是穷上加"穷"。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营养"失调,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群众的文化生活,就是关注华夏文明的活水源头和发展基础,也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 居家园;探索“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和移风易俗;构建“两山”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将日益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中国贫穷的农村走向富裕、文明,现代化的支撑点和桥梁.这条康庄大道已在天津的大邱庄试验成功,在珠江三角州的“四小虎”地区做出了样板,被东部省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雄辩事实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在国人的印象中,似乎站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贫穷得如非洲难民营——无法想象的战争、饥饿、混乱…… 有什么理由不让人们作这样的设想呢?匈牙利在我们的媒体很少出现的频率,既不像以色列、巴基斯坦那样天天战火连天,也不像欧美给与我们的富有与文明的“艳羡”,她唯一最能挂得上钩的就是二战中至关重要的战场位置。也许,我们双方的沟通与交流远远不够。匈牙利曾驻中国大使,从五十年代就来中国学习东方文化的叶桐先生面对这种现状,由衷地希望中匈通过文明文化交流,不仅使中国也使匈牙利在与世界的交流方面早日消除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尽人事,听天命”、“乐天知命故不忧”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箴言,涵育中国人达观、睿智、不怨天、不尤人的平和心态.由此衍生出的“知命”、“畏命”、“正命”、“非命”、“认命”、“制命”和“造命”等观念,无疑是中国文化极富魅力的哲学命题和为人处世的人生指南.  相似文献   

12.
《改良女儿经》拚命宣扬“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这是反动儒家大肆贩卖的“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的翻版。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孔老二的“天命论”捧出来,为其反动统治辩护,把阶级压迫造成的男尊女卑,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统统说成是上天按排的,把私有制造成的贫富贵贱之间的差别,统统说成是命里注定的。“天命论”这  相似文献   

13.
“(革处)”见于《吕氏春秋》,应是地名.但是注家没有明确指出它在何处,字典、词典收“(革处)”字的也是这样,它的形音义都不清楚.其实,一些资料足以说明它是“闻”的籀文“(?)”的讹体,而今本《说文》“(?)”又作“(?)”,因而难于辨识了.原来“(革处)”就是闻乡的闻.(?)乡又作阌乡,汉末曾改作闻乡在河南陕县西.先引《吕氏春秋》及注,再引文字学家对籀文(?)的解释来论证.《吕氏春秋·介立》:  相似文献   

14.
此文从“知命”“畏命”到“立命”等命题的演变揭示儒家“命”的思想的发展,并指出张载的“天人合一”哲学本意是强调“以人为本”,这正是其“为生民立命”思想的哲学基础,从而使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连的命题有机结合,形成张载哲学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科学技术过去革的是自然界的命,那么今天革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命。科学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发出了严峻的挑战,使人感到忧虑、恐惧和不安。正如瓦托夫斯基所言:“一方面我们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害怕科学业已变成一种发展得超出人类控制的不道德的和无人性的工具,一架吞噬着它面前的一切的没有灵魂的凶残机器。”科学技术究竟该向何处发展?怎样运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而不致危害人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党…  相似文献   

16.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裕起来,是党的富民政策的一部分。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消灭剥削制度,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使全体人民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19.
《小雅·彤弓》是“天子锡有功诸侯”之诗。诗云:“彤弓弨矣,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受言藏之”,毛传,“言,我。”“受言”即“我受”,“受言藏之”即“我受藏之”。郑玄笺不从毛传,他说:“言者,谓王策命也。王锡朱弓,必策其功以命之,受,出藏之,乃反入也。”  相似文献   

20.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跳出“历史周期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自我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内里聚含着丰富的马克思“革命”理论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革命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实现了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经历了从“革敌人的命”到“革自己的命”的转化,不仅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相较于资产阶级政党的优越性,也凸显了先进政党的高度自觉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