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理人》2008,(8):6-6
团队协作及人性化管理是《经理人》的重要企业文化理念之一。7月上句,《经理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团队分头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旅游活动,足迹遍及辽宁兴城葫芦岛、江苏南京、江西婺源和三清山。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品味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激发了《经理人》员工们的激情和凝聚力,员工身心愉悦,斗志高昂地迎接下半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精彩传递     
《经理人》2005,(3)
创造实力.加速超越——经理人年会隆重召开经理人的北京、上海、广州的员工齐聚深圳总部,隆重召开2004年终总结大会。年会将2005年定为公司的“效益年”。各单位各部门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准备在新的一年中,为提高《经理人》杂志的品牌影响力和企业效益而全面发力。年会期间,经理人团队还上莲花山向伟人敬献花篮、许下自己的庄严承诺, 到红树林观光,到大梅沙踏浪;夜晚,员工们自发组织精彩的文娱表演,倾情打造经理人的迎春晚会,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2004年度,经理人传媒有限公司各项业务稳健增长,成功实现与哈佛商学院国际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3.
精彩传递     
《经理人》2002,(8)
“经理人杂志社团队创新工作坊”6月30日到7月1日,经理人杂志社深圳总部及广州分部的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团队创新工作坊”户外展能训练。在活动中,员工克服恐惧,战胜自我,选择挑战,就连平时最胆小的女同事,也在大家的不断鼓励  相似文献   

4.
精彩传递     
《经理人》2003,(7)
《经理人》户外拓展熔炼团队5月30日、31日,经理人杂志社在广州花都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培训基地举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户外拓展训练。杂志社总部员工、广州分部员工以及所属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共35人参加了此次训练。训练中,学员们通过完成一系列紧张、刺激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个人和团队项目,不断突破极限,战胜自我,并  相似文献   

5.
不愿授权,也许 可使你保有目前的 职位,但同时也使你 无法获得突破。 在组织的管理 中,如何有效授权, 使各级员工都真正 参与到组织的管理 和发展中,一直是一 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以往经理人通过分  相似文献   

6.
徐昆 《经理人》2002,(5):114-115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些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催生了一批中国职业经理人。十几年漫长的经历和磨练使得过去的员工成为了今天的部门经理,过去的部门经理成为了今天的总监或总经理。从此中国开始出现了经理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国的企业也呼唤有职业道德和懂经济运行规则的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无疑在今后企业的管理团队中职业经理人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经理人的成长需要环境和培训机制。外企和合资企业相对比较重视培训但也不完全满足需求。国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此还相对重视不够,这里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团队对公司人才的培养是否有紧迫感。除了本企业有限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外,外部提供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还远远不能满足经理人成长的需求。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还要经历痛苦的观念转变和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必须深思熟虑后方可决定介人员工间的冲突,不可贸然行事 一位员工冲进你的办公室,抱怨新来的副总裁。她怒气冲 天,你该怎么办? 许多经理人的第一反应是马上介入冲突。作为经理,解 决问题、化解危机是你的职责,不是吗? 别急着解决冲突 先别忙。你是否考虑过什么也不做?由于美国的职场充斥着 骚扰、愤怒情绪管理、员工冤屈之类的概念,人们不难想见,企  相似文献   

8.
彭天朗 《经理人》2002,(4):16-16
高层经理人在企业管理中跨级管理主要旨在其管理的部门范围内直接越过中层管理人员对基层员工行使职权,也包括不同部门的高层经理人相互跨越自身的职责范围部门对其它部门的员工行使部分职权。目前,这种跨级行为愈演愈烈,许多企业盲目照搬国际上流行的最新管理模式,不加消化的将其运用到国内企业的管理实践之中,结果导致团队失去凝聚力,使整个组织设置陷入混乱,同时增加了很多无效投入。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或者部门的员工管理过程中,职业经理人最忌讳的就是对整个团队缺乏了解,因为自己处在一个管理者的位置,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仍然存在死角。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工作任务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国内企业里,有一些管理者会在员工之间找一些人作为“线人”,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是否应该在员工中培养“线人”?笔者的观点是:不该!  相似文献   

10.
新使命     
你已经看到了,这一期的《经理人》有了很大的改变。《经理人》有了新的使命。新使命只有八个字:管理企业,经营自我。前四个字,是说《经理人》仍然一如既往地锁定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后四个字,表明《经理人》调整立场,直接对经理人个体说话,关注你的成长与成功。《经理人》当然不会忽略“你们”,但关注“你”更为重要。依据新使命,《经理人》的新定位是在管理与个人之间。《经理人》目标中的你,  相似文献   

11.
精彩传递     
《经理人》2005,(2):8-8
和哈佛商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经理人》杂志在国际化上又推进了一步——落实了与哈佛出版公司互动培训和人事访问协议。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通讯与会务总编辑Angelia Herrin 女士和会务总监Eric J Mcnulty 先生来到《经理人》总部,介绍《哈佛管理实践》的业务操作方式,对总部高层和采编团队进行培训,并寻求进一步合作可能。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国内企业和管理界的注意,国内知名  相似文献   

12.
个人人际网络特征对虚拟团队成员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赵峥  井润田 《管理学报》2009,6(9):1250-1256
在对社会网络理论和虚拟团队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结构(稀疏性、中心性)和知识多样性等个人人际网络特征变量,提出影响虚拟团队成员绩效(总体绩效和创新绩效)的4项假设.然后,对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移动通信网分公司内部"MAGIC"项目小组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假设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和知识多样性对个人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高科技企业中类似的虚拟团队员工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虚拟团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虚拟团队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虚拟团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但其在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不足.本文从虚拟团队的组建、管理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虚拟团队的组建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博文集萃     
正想做好管理,这五件事绝不假手于人1.人才管理永远是首要任务。不管你的团队是只有几个员工还是一整个部门或者一家公司,你都有责任确保正确的人处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你需要参与到招聘中,亲自挑选团队新成员,尤其是那些关键职位。2.用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塑造队伍。即便你身处一个大中型机构,这些指导方针早已设立好,你也有责任确保你的团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知道如何  相似文献   

15.
肖静  陈维政 《领导科学》2012,(34):45-47
职业经理人(以下简称"经理人")是精英人才的一个重要类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相当多企业成长的瓶颈。经理人不但难以进入企业,而且流失严重。离职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说都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能够拥有并留住高素质的经理人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工作嵌入对组织核心员工、科技型员工和知识员工离职的影响,但缺乏从工作嵌入视角对经理人离职影响的分析。因此,本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2005,(3):8-8
经理人的北京、上海、广州的员工齐聚深圳总部,隆重召开2004年终总结大会。年会将2005年定为公司的“效益年”。各单位各部门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准备在新的一年中,为提高《经理人》杂志的品牌影响力和企业效益而全面发力。年会期间,经理人团队还上莲花山向伟人敬献花篮、许下自己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7.
黄云生  于榕 《经理人》2006,(3):24-25
富有个人魅力的经理人能吸引员工的认同及追随,也具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资本无论你是否承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弈都确确实实地存在,即便是最优秀的企业、最开明的老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读者意见     
《经理人》2000,(6)
引发员工“高级抱怨”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企业内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员工不足3%,高层次需求不能满足的抱怨者远远低于物质需求不足的抱怨者。表现面上看,这似乎减少了经理人的管理障碍,经理人只要将精力放  相似文献   

19.
组织中令管理者十分头痛的“刺头”,你可以采取断然措施。比如,你将这类员工全部炒掉,以保持组织的纯洁度——但到最后,你得到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听话然而平庸无比的团队——根本无从创造更高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20.
奚丹 《经理人》2005,(6):90-91
关键在于问题员工有没有偏离企业的价值观“问题员工”,这是一个令大多数管理者头疼的字眼。他们总是特立独行,天马行空,视团队为无物,视制度为束缚。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一两位这样的人物,势必会把整个团队闹得人仰马翻。而等你终于下定决心,想斩之而后快时,却忽然发现这名员工的业绩占了整个团队的1/3。怎么办?是冒着部门业绩下滑的危险“挥泪斩马谡”,还是继续睁只眼闭只眼,看着团队的纪律和制度在他的肆意践踏下变得苍白无力?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曾遇到过不少这样的问题员工。对于这样的问题员工,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对团队造成的伤害将是其业绩所无法弥补的,但也不能简单地开除了事。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认真分析员工出现问题的根源,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