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迟子建是当下较特出的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和晚生代小说家迥然不同.迟子建于传统审美惯性中找到生长点,传统成就了她但也迅速开始淹没了她.为了抵抗无奈而必然的淹没,她选择诗意作为特出于传统的舢板和普渡莲花,在呓语叙述与记忆的当下怀想中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但似乎仍旧无法避免自我包裹、掩耳盗铃式的归宿.迟子建的困境,是单凭记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之途径的困境.这也是当前大量作家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极度匮乏,导致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意识流这个心理学术语,概述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基础、历史基础和文学渊源,浅析了以弗吉尼亚·沃尔夫为代表的意识流大师的作品,并揭示了英美意识流小说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金遇难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当天举行大规模集会。孟菲斯市当天大雨如注,几百人冒雨游行,走完约1英里(1.609公里)路程,纪念这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据《珠江晚报》2008年4月6日报道)。4月6日新华网也以《呼唤平等与公正》为题点评了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遇刺40周年纪念日活动:“马丁·路德·金谈及梦想,朴实而真实:马丁·路德·金诉求平等和公正,普适而普世。”“他属于钧年前,也属于现在。”“他属于美国,也理应属于全世界。”“呼唤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之间平等和公正.当属延伸马丁·路德·金生前之梦想。”  相似文献   

4.
(续上期)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即——“怨恨”,其根源在于宗教和形而上学的绝望感,这是“肇始于不公正处境因来的伤害,因无力反击,而只得强抑情感波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毒害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仇恨、嫉妒、阴险、恶毒、愤懑、堕落、颓废,乃至幸灾乐祸等种种负面情感的混合物,是无意识与报复冲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台湾现代史里最沉重的篇章是与日本的殖民统治纠缠在一起的。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又4个月中,台湾社会确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重变化和矛盾冲突,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诸多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隐喻性特征。人们的宗教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人的活动和精神的影响等因素,造成或影响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反映这些价值观念的隐喻也不同。维吾尔族有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历史,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隐喻性。维吾尔当代著名作家买买提明·吾守尔的小说正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马克·吐温幽默讽刺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还是幽默讽刺艺术大师。他以诙谐、风趣、幽默的笔调 ,辛辣地讽刺了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腐朽 ,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 ,被毛泽东誉为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1。马克·吐温是 1 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美国民族特色 ,以幽默讽刺见长。他以辛辣的笔触和嘻笑怒骂的讽刺手法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 ,批判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 ,被人们…  相似文献   

8.
庄天赐 《理论界》2005,(12):188-189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的丛林小说在揭露西方社会现实和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过程中,运用了印象主义、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翎,在其小说创作中,以对牧师和故乡温州小城意象的选择,确立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第三方修辞立场,架构了跨越东、西两岸的宏阔的修辞时空,显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色彩,具有丰厚的修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付德军 《理论界》2009,(4):125-127
《两种自由概余》一文中,伯林阐述了自己对自由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主义。本文沿着伯林的思想轨迹对他的价值多元主义思想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小说给读者的印象大都晦涩难懂,叙事零散,然而丹·布朗的小说却兼具后现代小说的写作特点与大众文学的可读性。丹·布朗将后现代手法中的不确定性运用到他的悬疑小说中,将语言游戏运用得炉火纯青,俘获了读者的思维;运用后现代技巧来制造悬念,增强作品的阅读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悬疑色彩,解决了后现代作品往往不具可读性和传统悬疑小说缺少文学性的双重难题。  相似文献   

12.
13.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既表现在构成比较文学对象的"客观基础",也表现在构成比较文学对象的"内在价值"。二者都用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解读鲁迅《阿Q正传》、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指出三位作家创作三位愚者形象背后不同的理念、心态,剖析了鲁迅的启蒙意识、余华的人道意识和辛格的信仰意识,并在不同价值体系间进行比较和相互阐发,对原作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洞察。  相似文献   

15.
余华小说中重复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重复的叙事艺术在他的小说中用的较多,也比较讲究.不断地重复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叙事也有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其文学价值在于,在简单与复杂的叙述突围中这一叙事手法大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境界,在冷酷与温情中他为我们抒写了一种温情基调,在扬弃与重建中作者保持着他对艺术精神的一贯追求.余华用最简单的外在艺术形式来表现内在容量复杂的小说艺术世界,既推动了叙事的向前发展,又充分表明了他叙事艺术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对于《堂.吉诃德》的写作动因,中外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以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实际上,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骑士小说的形式,以反骑士小说的名义寄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宣泄心中的情感,展示卓越的才华,叙述多舛的命运,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本文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采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探求其写作动因,希望能为《堂.吉诃德》写作动因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批评家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而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更是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罗斯形式主义剖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体裁、地点、视角、人物塑造和情节,不仅为研究爱伦·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能更清晰地看到爱伦·坡对哥特小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客观性追求的焦点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转移到社会科学领域 ,在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这种追求中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者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直截了当的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 ,而马克斯·韦伯则汲取了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关联的思想 ,其方法论原则是一种价值关联的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原则是复杂的、深刻的 ,同时又是矛盾的、暧昧的 ,由此也就导致了他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具有一定色彩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20.
王佳音 《理论界》2005,(4):211-211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是英国诗歌史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诗人,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主要诗歌风格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