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图书馆植入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坚持以馆员为根本,把馆员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馆员满意度的提高、馆员的成长和发展等人性化因素作为管理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容和机制,旨在让人们转变“重物轻人”的管理理念,使馆员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马斯洛“需要学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武军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需要的指引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是一切活动的动力的源泉。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鉴需要...  相似文献   

3.
需要与实践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发生了异化,主要表现为:无穷拥有财富的需要,剥削控制他人的需要,精致与粗陋的需要,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需要。同时,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也与需要发生了分离和对立。马克思认为,消灭需要的异化过程也就是人的解放的实现过程,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是消灭需要的异化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劳动实践和自然科学对人的生活的改造则为人的解放准备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不少同志已从不同的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拟从“需要”范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它是人类行为中的一个能动因素。作为人类各种积极性形式的来源,它把人类的行动引导到某个具体目标上。“需要”在人类  相似文献   

5.
能本管理理论与现行管理模式的契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本主义管理理论是建立在“能力人”的假设上的。所谓能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把个人具有的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作为首要管理对象,而不是笼统地把抽象的“人”作为管理对象,使管理对象更加明确具体。(2)把以能力为本位作为管理理念,即把人的能力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的能力看作是管理内容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3)把提高和发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追求目标,并把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发挥程度作为评价组织绩效的首要标准。(4)把提高和发挥能力作为主要激励手段,改变传统管理的激励方式①。能本主义管理强调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程朝阶 《人文杂志》2002,(4):100-103
现代管理不单是科学 ,也是艺术 ;不单是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必须实行科学与艺术的整合 ,观念与行为的整合。据此 ,本文提出应及早构建管理美学学科。这不仅是现代管理、现代教育的需要 ,也是现代生活和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强  胡宝荣 《河北学刊》2012,32(5):105-111
所谓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是对人的管理,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二是对人心的管理.行为管理主要依靠制度强制,人心管理主要依靠道德教化.综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的社会管理基本上都是以人心管理为主,以行为管理为辅,亦即“德主刑辅”.统治者们期望通过道德礼俗的教化作用,提高人们的内在修养,从而凝聚人心,规范行为.这种特殊的社会管理方式也造就了中国社会独特的社会秩序,即“礼俗社会”或“伦理社会”.可是,人心似乎并非完全受制于社会道德,同时还要受制于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可以说是一切社会管理的基础,它引导着人们是最终“向善”还是“向恶”.所以,人们的需求满足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心能否凝聚,行为是否规范.因此,强化人心管理,除了需要进行道德教化之外,还必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
人本管理中"人"的探析及其管理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一管理思想是对“人”深化认识的结果。本文就“人”进行了具体探析 ,指出人是社会的人 ,有需要本性的人 ,有差异的人 ,主客体统一的人。在对人探析的基础上 ,就实施人本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抓住“人”这一因素。“人”是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关键是在“人”身上下工夫。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需要,就是为更好地激发馆员工作的动机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来激励图书馆馆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的管理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本文”存在着诠释的多种可能性.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依据不同时代需要而不断诠释的过程.汉儒董仲舒等人依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儒学诠释成一种“政治哲学”,宋儒程朱陆王等人依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儒学诠释成一种“道德哲学”.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重大课题,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我们能否依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儒学诠释成为一种“管理哲学”?本文就此可能性作一探讨,愿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