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松林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古典文学专家。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著有教科书《文艺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及其增删修订本《文艺学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以及论文集《诗的形象及其他》(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与《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郑振铎说他的诗“功力的深厚,已决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五四以来文学上的论争》)。他的诗大都收在《雪朝》(一九二二年六月出版的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内收朱十七首诗)和《踪迹》(一九二四年十月出版的诗文集)里。后来文学史家多依据这两本集子来评论他的诗作。其实朱自清的诗不只这些。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问究竟有多长,众说不一。一九二八年他在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同志对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的讨论文章多起来了,这是好现象。最近我们根据调查,对此诗亦有一些想法,现把一些意见写出来,供讨论此诗时参考。一、此诗应何人请求而书及它的创作时间: 本诗原来没有诗题。起先我们以为是杨霁云先生在一九三四年秋编《集外集》时加上的。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九日杨先生自己写了一封信告诉别人,说:“两首诗的题目(按:指《湘灵歌》和《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不是鲁迅原有的。”最近,我们发现在杨霁云编《集外集》之前,在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人间世》第八期里,高疆写的《今人诗话》一文  相似文献   

4.
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年)。晚年贬谪黄州,世称王黄州,一身著述颇丰,现存《小畜集》、《小畜外集》共四十三卷,是研究他思想的直接资料。此外,还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十卷,《后集诗》三卷,《五代史缺文》一卷,惜皆佚失。  相似文献   

5.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同志: 贵刊1980年第一期补白《中国新文艺之最》第一条云:“最早的白话诗歌集;《尝试集》。胡适作;一九二○年出版。集中最早的诗是一九一七年六月间的作品。”这在时间上与事实不符。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  相似文献   

7.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起句,诸家均作“城阙辅三秦”,唯《文苑英华》录此诗时注,“(王勃)集作俯西”。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于此句诗后注明“杨本作俯”(指杨炯编纂作序的《王勃集》),可见原  相似文献   

8.
贾岛一生“累举,不中第”(《新唐书》本传),有下第诗多首,《早蝉》其一也。李嘉言《贾岛年谱》(见其《长江集新校》附录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见该书三卷593页),皆系此诗于长庆二年。我以为非是,应为长庆元年(八二一)四月之作。据《资治通鉴》卷241《唐纪》57:“长庆元年,三月……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大多认为她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学者,如汉代的《毛诗》学派,宋代的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代诗集传》),清代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姚际恒(《诗经通论·商颂》)、方玉润(《诗经原始 》)、吴闿生(《诗义会通》)、王夫之以及当今的杨公骥、李松如、刘毓庆(《商诗非宋人作考》)、陈子展(《诗经直解》)、张启成(《论商颂为商诗》)、梅显懋(《商颂作年之我见》)、常教(《商颂作予殷商述考》)、黄挺(《诗·商颂作年作者的再探讨》)、赵明(《殷商旧歌商颂论述》)、程俊英(《诗经详注》)等人认为:《诗经》绝不全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其中也有殷商时代的东西,如《商颂》便是.近年张松如先生著《商颂研究》(1995年6月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对《商颂》进行了绎释和考证.张松如先生指出:“所谓商颂,就是殷商的颂歌.”是“殷商奴隶主贵族祭祖其先公先王时所歌唱的.其制作年代不可译考,或非出于一时,盖当殷商晚期,在武丁之子若孙从祖庚祖甲到康了武乙及其以后,直到帝辛朝.”  相似文献   

10.
《豫园诗集》附词一卷,王康撰。王康,字燕贻,号豫园,江苏宝应人。生卒年不详。王善继子。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第一,早卒。(《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著有《豫园诗集》,有郭昂康熙十一年序,收词28阕。清抄本,南京图书馆藏。《知稼轩诗》附词一卷,王泰甡撰。王泰甡,字鹿宾,号芝圃  相似文献   

11.
《台湾爱国怀乡诗词选》(巴楚编,北京时事出版社出版),选了张大千先生两首七绝诗,《小影附诗二绝》。编者附注;“此诗是写在一张照片上,遥寄其长夫人的。”张大千先生是画坛巨擘,诗也写得好。但这两首诗却选辑不当。笔者手上有一本1948年出版的《人文艺刊》,内有一篇《张大千的艳诗》,就是专门介绍这两首诗的。据该文介绍,张大千在抗日战争前曾旅游朝鲜,与一朝鲜女子春红  相似文献   

12.
从1918年5月到1919年4月,鲁迅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先后发表了《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和《他》共六首白话新体诗(此后,还有作于1926年10月,收入1928年出版的《而已集》的题辞)。尽管鲁迅新体诗创作的数量不多,历来也较少为人注意,但从《新青年》发表的六首诗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是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创作实践的一个方面。这些诗  相似文献   

13.
继《布赫诗文集》和《诗海纪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布赫同志的又一部诗集——由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布赫诗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诗集,收入诗人1983年至1991年创作的三百余首诗词,分为《塞上行》、《九州行》和《域外行》三辑.这些诗作,如同时代鼓号交响奏鸣,令人精神振奋;犹似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是对时代的礼赞,是对人民的颂歌.  相似文献   

14.
李春林是我省一位勤奋的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以来,他接连出版了《枕流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和《夏夜的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两本诗集。读着这些诗,使人感到时而怒马奔腾,时而深沉庄重,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清淡雅素。因此,他的诗具有许多诱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是国内第一部注释《日本杂事诗》的著作。(按,日本人实藤惠秀、丰天穰二君,于昭和十八年[1843]译注并出版了《日本杂事诗》)它的正文完全按照黄遵宪自称的“定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长沙富文堂本)校点排印,同时用按语的形式,把原本被删改之处全部  相似文献   

16.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17.
谢脁及其诗     
谢脁字玄晖,南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家也显赫,与琅琊王氏齐名,号称世族之首。《南史》本传称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并非虚语。当时人很推重脁诗,文坛领袖沈约认为他的诗是二百年来从没有过的作品(《南齐书》本传),有重名无所与让的刘孝绰常把他的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连梁武帝萧衍也备加称道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后代作家受他的影响和对他的推崇就更多了,如李白论诗“目无往古”,而一生低首于脁(见王士(礻真)《论诗绝句》),如杜甫也说脁诗“篇篇堪讽诵”(见《寄岑嘉州》),其他就无须多述。 关于脁的身世,论者不一。就其死来说:有的说是因事牵连(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有的说是被诬(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有的说是由于畏祸(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以下  相似文献   

18.
李德辉 《云梦学刊》2005,26(1):141-142
新时期以来,古籍整理工作受到重视,刘禹锡文集整理成果叠出,先后出版了点校本《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以下简称中华本)、《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上古本)、《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及《增订注释全唐诗》之注释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全诗》本)。以上著作固然在刘集整理笺释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留下的缺憾也不少:只收诗文或诗歌而不及其他,笺注上重诗轻文,在校点、辑佚、辨重、辨伪、系年、笺释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使人们迫切期待文献收录更全备、校考笺释更精…  相似文献   

19.
马嵬诗辨     
李义山《马嵬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嵬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诗》一文,  相似文献   

20.
<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抃《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15页),又因袭四库馆臣之误,致使四首诗分别系于赵抃、柴望名下(《全宋诗》第6册,第4206、4210页;《全宋诗》第64册,第39915 39916页),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综合考察,当以作赵抃诗为是。《白云庄》组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柴氏四隐集》卷一《柴望诗词》,组诗为四首七律:"《掬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