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组织居民学习《论语》,用孔子的思想来引导居民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一种适时、适需、适情的做法,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强调指出:这是一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入选该书的炎黄子孙共有6人,其中孔子名列第5。他对孔子的评语是:“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用这种哲学观点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而论,中国是世界上被治理的最佳地区”。这说明孔子思想在西方学者眼中有了极高的地位。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仁…  相似文献   

2.
《论语》记载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但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史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天命思想,从而论证其中具有的超越性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历代人。而构建传统文化的先哲们,也在历史星河中永放光芒。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一直活跃于今世。《论语》虽距今年代久远,但是其意义深远。本文试从《论语》中阐述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分析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其教育理念之深邃、教育思想影响之深远已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本文将从《论语》中的一章,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来谈孔子的美育观,试图对我们今天的美育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名言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子罕》。在《论语正义》中《申鉴·杂言下》又对这句话做了进一步阐述:君子审物明辨故不惑,乐天知命故不忧,定心致公故不惧。孔子认为知者能审物明辨,所以不迷惑;仁者最主要的是能做到乐天知命;所以不忧虑。勇者因为能定心致公,所以没有畏惧的事情。这里的知者、仁者、和勇者就是孔子用来衡量是否是君子的标准。君子一词在孔子的《论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春秋无义战的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 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认为“智”是文明的产物,违背自然之理,会对人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家思想家对于“智”持批评态度,《道德经》里就有“绝圣弃智”的说法。儒家思想对待“智”的态度与道家截然相反,认为“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德性,是一种大智慧。儒家经典《论语》多次提到“智”,并把“智”与“仁”、“勇”相提并论,可见孔子对“智”的重视。文章对《论语》中的“智”进行的考查,展现儒家思想中“智”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电影《孔子》上映后引来社会各界诸多热议。权且不论电影优秀与否,票房是否爆棚,近几年,孔子热在中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却是不争的事实:讲解《论语》的女学  相似文献   

9.
孙明 《人才瞭望》2016,(17):86-87
孔子集其一生的社会经验,认为在所有智慧中,能够识别人才是最大的智慧。《论语·颜渊》载,樊迟曾问孔子何为“智慧”。子曰:“知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这充分体现出,在孔子看来,识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中国人都知道他。但现代大陆中国人知道他,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孔子到底是这么回事,不知道。于是,再造一个孔子乃至再造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活是忙碌而又紧张的,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要面对一些问题,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用何种方法去解决,都是需要人们思考的。读完一部《论语》,最深刻的感受是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千年前的孔子就用他无与伦比的智慧告诉了后人该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各种问题,种种苦难。中庸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影响,对于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本篇论文就是从《论语》中的中庸思想出发,阐释这一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语》里有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不在同一条道上的人,不属同一阶级的人,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就应该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在阶级分明的社会,孔子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现令这个多元文化相融、开放开明的社会,如果还这样认识,那么我们的思想就过于狭隘、过于禁锢了。  相似文献   

13.
《论语》——儒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孔子一生致力于政治教育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育经典,虽然孔子已是作古之人,但其留下来的学术精髓一直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孔子画像以及用于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学经典《论语》被搬上了福利彩票,在民间正引发一场热议。发行方表示这种彩票有助于宣传传统文化,而相当一部分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一做法亵渎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15.
今天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发现在教育家孔子与学生的交谈中,论及人才方面有许多真知灼见,很多观点在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总集,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深刻而广泛。翻开《论语》,其中不乏有关官德与廉政方面的箴言,对于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四大板块之一,也是现代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终身教育思想很快被我国成人教育所吸纳,并使两者明显地呈现出相互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终身教育思想在成人教育中广泛传播 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教育必须贯穿人生所有阶段、从出生到老毫直至死亡。我国自古即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尤其是春秋时代,孔子大规模举办成人教育实施私学的同时,就对终身教育有过诸多论及。如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曾讲:“吾十…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读《论语》,感悟出生活影响,包括学习上、为人处世等方面。以此说明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有待细细读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论语》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儒学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加以理解体味,从而催生出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和道德品性。  相似文献   

20.
《论语·述而篇》第7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宋代大儒朱熹将"束脩"解释作十条干肉。全句通常被译为:自己主动交一束干肉来,我没有不教的。许多人都接受了这一解释。把"束脩"解作学费,笔者认为是曲解。办学收费是天经地义的,孔子何须特意提出?很难想象,凡是去孔子那里求学的人,手里都得提着一束干肉。孔子这样世俗吗?这有损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