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企业遇到财务困难时的狭义债务重整。在了解债务重整的几种方式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探讨债务重整的策略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债务重整策略探讨;1.重整对象的选择;2.破产还是债务重整的选择;3.选择合适的重整时机和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遵循损失最小化原则。提出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6):165-172
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稳健性在会计理论与实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契约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提供的稳健性会计信息可以降低债权人在债务契约过程中对于借款企业的监督成本,保障自身利益;另一方面,稳健性会计政策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企业发展约束,为其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本文基于2011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三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契约金额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债务契约期限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会计稳健性与债务成本负相关。因此,我国应在提高企业对会计稳健性合理利用意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银企关系、加强对债权人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显性地方债务和难以估算的隐性地方债务,资不抵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针对地方债务问题采取了多种法治模式,其中债务法治体系化、债务接管法治化、统一基金保底与借款法定化和债务指标法定化模式对于我国破解地方债务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对控制地方债务进行顶层布控,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权法律制度;出台地方债务法,强化地方预算监督;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明确地方债务的主体、发起权限、运行程序、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4.
王小军  马健 《理论界》2004,(1):28-29
企业重组过程中涉及问题较多的是债务重组。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由于某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债务重组往往成为一些企业逃债的缺口。有些企业借债务重组之机,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逃避债务,既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侵犯了国家的利益,阻碍了企业重组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必须认清企业逃债的表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恶意逃债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走出企业债务重组的误区。一、企业重组中逃避债务的表现形式1郾恶意制造破产,实施逃债破产法本是一部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一,储蓄——投资过程中金融中介的功能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媒介储蓄——投资过程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资金最终需求者(如企业)直接向资金最终供给者(如家庭)出售初级证券;第二,资金最终需求者向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得到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第三,资金最终需求者向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获得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非货币间接证券。本文所述的金融中介是指通过各种机构和各种工具来媒介基本储蓄者和基本借款者之间的资金运动过程。金融活动的出现必然会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由于投资和经营机会在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样储蓄与投资的分离对经济增长会起积  相似文献   

6.
财务风险指企业举债经营,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的一种危险.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紧密相关.企业为了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举债,增加了必须按期还本付息的负担,潜伏着资不抵债的危险.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率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债务资金的比重越大,时间越长,利息率越高,利息就越多,偿还负担也就越重.严重的,可能直接危及企业的主权资金及经营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借款筹资只有在企业税息利润达到平均利润率时,企业负债才没有风险.如果使用借款不能增加利润,扣除税收、利息后无力还款,还要付出高息或加重罚息,企业举债经营风险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财政借款可分为无息强行借款和有息借款两大类。这一时期,各种借款主要都与国王的个人特权有关,并多以国王的个人财产,或即将获得的收入,或中间人的担保承诺为担保,因此,财政借款实质上是国王的个人借款,属“私债”范畴。  相似文献   

8.
严亚明 《学术探索》2004,(10):95-101
早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 ,官方垫款、借款都是企业的债务。由于官款承担了企业运营的主要风险 ,官方为确保其安全 ,以债权人身份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并要求分享企业的利润 ,造成企业产权关系混乱 ,损害了股东的权益。针对官督商办的制度弊端 ,人们要求明确划分债权与股权 ,政府也逐步调整以债权人入主企业的做法 ,赋予投资者自主管理企业的权利。清末《公司律》开始以法律手段界定产权 ,但政府权力界定产权在企业实践中仍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9.
于民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60-163
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财政借款可分为无息强行借款和有息借款两大类.这一时期,各种借款主要都与国王的个人特权有关,并多以国王的个人财产,或即将获得的收入,或中间人的担保承诺为担保,因此,财政借款实质上是国王的个人借款,属"私债"范畴.  相似文献   

10.
我和黄某是中学同学,平时关系较好。1999年6月,黄某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向我借款20000元,并出了借条,约定一个月内还款。但是后来他一直未还款,而我碍于面子也没向他要。直到去年12月,我因装修房子需要用钱,而向他讨要,他还了我5000元。后来,我再向他讨要余款,他就以其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为由,不再还了,还让我把钱还给他,请问,我是否要把5000元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日赔款的赔付主要是通过三次大借款来完成的,它们分别为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及续借款。赫德帮助英德借款取得成功后,为了防止剩余对华借款落入俄法手中,赫德继续为汇丰银行出谋划策,并向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提出了分10年还清剩余赔款的方案,但未取得成功。最终在向各方借款无着、日本拒绝赔款展期的情况下,总理衙门不得不仍将借款事宜交给赫德办理,赫德从而帮助英德续借款取得成功,同时也帮助清政府利用英德续借款偿清了对日赔款。  相似文献   

12.
陶伟  于博 《人文杂志》2023,(11):61-71
脱实向虚不仅是资产价格泡沫激励下的企业逐利行为,更是融资结构扭曲在外生冲击下的必然反应。研究发现: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加剧了企业的信贷依赖,诱发了企业融资结构扭曲,导致企业在经济下行期因债务积压过重而转向金融化投资,从而推升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水平。债务积压对脱实向虚具有U型影响,即处于债务分布区间高低两端的企业脱实向虚水平均较高,但高债务区间下的脱实向虚更具经济危害性,因为该区间下的脱实向虚存在自我强化机制,使得U型拐点左侧的曲线斜率高于右侧。金融结构改革可以破解自强化机制,进而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位置和斜率,从而削弱脱实向虚企业的自我扩容能力。最后,推进金融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修复资本市场功能,而修复策略应以减缓扩容、完善投资者保护为重点,且扶持企业技术创新能缓解金融结构改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冲击。因此,构建“金融结构改革+创新驱动”的联动战略是实现防风险与稳增长双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合同效力的认定,是处理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借款合同纠纷时必须解决的问题。现行金融管理政策和司法实践对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借款合同效力的否定性评价,倒逼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借款多以变异方式出现。但是,这种否定评价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相关司法实践也造成了一些法理困惑。一般有效,例外无效应是重构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借款合同效力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立法上的严重滞后性和人们主观认识方面的偏差.现行公司债制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股份公司规范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健全和完善公司债制度,对于促进股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公众投资的利益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公司债制度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债制度有所裨益。一公司债概念的界定是公司债制度建立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公司债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说和狭义说。广义说认为.公司债是指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或贷款方式与特定人或非特定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金钱债务关系;狭义说主张.公司债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关系。这两种观点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的因素之一是银企债务危机,企业的大量不良债务的存在,弱化了企业的信贷约束,不利于正常信用秩序的建立,也不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恶化了银行的资产结构,使国有银行难以向商业化转轨。同时,银企债务危机一次又一次迫使中央银行放松信贷总量,扩张基础货币供应,形成“国有企业资金陷阱”,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因此,为了让企业和银行能从旧体制遗留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建立正常的银企关系和金融秩序,有必要对企业的债务进行重…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13,(4):49-49
问:2009年,朱某为了开家具公司向李某借款100万元,由钱某作为保证人,在李某向朱某出具的借据上面签了名。借据上的担保条款为:"我对以上借据内容确认无误,同意为借款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范围为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律师费,保证期间为借款到期后二年。"借款到期后,朱某归还李某借款本金40万元后便不知去向。请问李某是否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有效途径夏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企业陷入亏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4年开始,我国各级管理部门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把解决过重负债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提出各种债务重组的对策和方案,各地也开始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债务过度问题,已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已成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术界对国有企业债务过度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债务过度的成因 1.经济体制的转轨是造成国有企业债务过重的历史原因。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企业的唯一投资主体,国有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单位,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受政府控制,企业只有向财政上缴利税的义务,而无积累、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职能,更没有这方面的内在动力与压力,因此,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资金、财务约束机制。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企业仍沿袭旧体制下的行为模式,缺乏为投资、融资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识及必要的财力、物力准备,从而陷入债务危机。另外,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进行结构调整所需的大量资金积累,难以组织大规模的有效的资金投入,从而造成大批国有企业在体制转轨中陷入既难以维持现状又无力进行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的窘地,使企业背上深重的债务包袱。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安全偿债率的对应及实证陶为群对外借款即外债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借债是以偿债为前提的,如果偿债负担超出偿债能力,就发生债务危机。把外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是防止债务危机的重要保证。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有多种指标,但...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大的阻碍之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将很难继续进行,势必对国民经济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解决债务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一、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及其现状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一般说来有两种表现:一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二是存在大量不良债务.之所以称之为问题,是已形成的债务尚无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且由此衍生的新债务仍在不断形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的绝对值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是相当高的,企业和银行都负担沉重.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达8000亿元,仅利息每年就需支付数百亿元,若按1990年企业利润水平计算,即使企业将全部利润用于还贷,偿还贷款也需18年.同时,银行也被企业的不良贷款拖得举步维艰.银行面临破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