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共四个部分。前两部分论述大陆“白话修辞学从普及走向提高”时期(1949-1966)及“现代修辞学众多分支多角度齐头并进”时期(1977—1999)。第三部分评述台港澳修辞学50年来的发展。第四部分总体概括这一阶段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明清八股文为一律。但受学术文化的影响,八股文无论是其文体结构,还是八股文风都随代变易而表现出异时特色。就文体构件而言,明代早期的文题偏重于长题,其内容侧重于大的道理或某种制度,属于人伦治道之属,而清代大都是小题,章节题明显减少。从题头看,明代前期破题较宽松自由,而成化后渐趋严格直至清末;起讲,明代较短,而清代渐长。股对,从明前期或对或散发展至裁对整齐、股对分明。结语,明前期均有,而成化后已无,直至清末。就文风流变而言,明代文风经历了从皆恪遵传注,以古文为时文,到兼讲机法、穷思毕精、务为奇特的变化过程;清代则经历了从崇尚义理,以考据入八股,到以经文经学、西学入八股的演变历程。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八股文百年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股文的形成是明清以前科场中经术与文学矛盾互动的结果,它在明清两代共被废止过4次。八股文具有牢笼英才、驱策志士,规范竞争、引导备考,严定程式、防止作弊,客观衡文、快速评卷,训练思维、测验智力,训练写作、锻字炼句等功用。回顾八股文废止百年来的评价变化,或许从文学史的角度可以为八股文平反,从考试史的角度也可以理解八股文的产生和存在的价值,然而从中国文化教育史和社会发展史方面来看,则不应为八股文翻案。  相似文献   

4.
对受众的考察从来都是西方修辞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的受众研究一直没有挣脱信息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只是到了19世纪以后,多元、复杂的受众观才逐渐浮现。多维的受众取代了单一的受众,被动的受众让位于主动的受众,从而使传统的受众概念经受了全新的重构。传统的观点把受众当作是话语试图统辖的对象,而后现代主义则把受众看作是参与修辞话语的构建者,基于此,言者和受众的界限不断淡化,受众开始消解。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可以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类。仅从题目本身不能判断一篇八股文是大题抑或小题。一般而言,乡会试所考的是大题;而小题则有两种:一为童生所考的题目,一为八股名家出于技痒而为。名家的小题八股文可与小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国外修辞学研究散点透视--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 ,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义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 ,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 ,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八股文的解释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统治者倡导八股取士,要求士人以八股文“代圣贤立言”,这种复活儒家经典“原意”的意愿,其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论题。从解释学的角度言,由于历史时空的制约和个人经验的不可取代,代言主体、代言中介和代言对象之间决不可能相互印合,且不说“八股文发明经典原意说”带有很大程度的假设性,即使是“八股文不背经典原意说”也不能自圆其说。这样,代位思考所产生的困境,又导致“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8.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在文体上的弊端是容易出现文章结构上的前后不一致,只须“顺口气”而不必作者论断的形式及对史实引用的僵化规定致使女子流于空疏不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对修辞学的了解和认识,从语言功能、方法论和信息功能三个方面对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认为,现代修辞学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修辞学也体现了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承袭与补充、挑战与否定。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八股文体用排偶的语言体式为明初太祖与刘基所定。其实,八股文体用排偶的语言体式在中国传统文体中并不鲜见,而八股文是把这种体式发展到极致的典型。对体用排偶,就目前所见的官方文献来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此种语言体式也绝非由某个人或少数几个权威所定,它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吸收其他文体的基础上,由众多的人不断修订而成的,这一过程也体现着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人文心态。  相似文献   

11.
对比修辞学领域内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是:英汉篇章修辞结构之间有没有本质差别?以Kaplan为代表的学者坚持汉语篇章受八股文或起-承-转-合结构的影响,是间接发展的,而其他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英汉篇章结构之间并无本质差别.本文通过对一些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许多研究存在方法上的缺陷,如过于依赖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分析样本过小等,从而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作在建议未来的对比修辞研究应多注意方法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修辞学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流理论形态,该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是修辞参与社会构建,人们通过话语修辞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并进行社会实践与合作。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中有关话语的对话性、语境论以及话语意识形态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修辞学思想,在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上给西方传统修辞学带来了理论给养,推动了当代西方社会修辞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基于此,从话语构建与阐释维度探讨了巴赫金对话理论所蕴含的社会修辞观,进而明晰社会修辞学的理论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13.
布斯在2004年提出了他的“倾听修辞学”,对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倾听修辞学”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历史与政治背景,它的核心观点在于倾听以求同。它的理论体系对大学修辞教育和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杂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从古到今一路磕磕绊绊而来.在当代许多人对杂文依然存在误区,以为杂文是鲁迅倡导的产物及其代名词.本文从杂文创作及杂文理论发展两个方面对杂文发展脉络作一简单梳理,以期对杂文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西方修辞学中对修辞情景、受众和演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后者为我们理解前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篇互动性的研究彰显了西方修辞学对现代语言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rhetoric)的范畴内,以国内外正式发表的英文论证语篇为语料进行英汉对比修辞的实证研究。从宏观交际单元的角度,对32篇样文的语篇宏观结构逐一进行解析。通过对比分析NS组(nativespeaker)和NNS组(non-nativespeaker)样文修辞结构的统计图表,揭示出英汉语言修辞结构的差异,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探讨差异的深层根源,启示中国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树立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认识,在ESL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符合英语修辞习惯的语篇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杂文理论的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鲁迅时期,鲁迅不仅赋予杂文以战斗性,而且赋予杂文以社会学、历史学与民族心理学的重要价值;二是40年代,为杂文的衰落时期;三是50年代,杂文比较冷寂,并引发争论;四是新时期,关于杂文的讨论实际是40年代就开始的关于鲁迅式杂文是否过时争论的继续,提出了“新基调杂文”的概念。从40年代到60年代,杂文命运多舛,多次在与政治的短兵相接中一败涂地,“新基调杂文”实际是杂文领域中一股向着政治叛降思潮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杂文,关系到中国文学对自由精神的坚守和对正义的担当。作为一个文类,现代杂文在“五四”时期就获得了合法性地位,但经历了文学“一体化”的规约后,杂文创作逐渐走向式微。当前要恢复这一文类的活力,必须摒除各种实用主义误读以及“文学性”权力话语的挤压。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