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犁小说历来以塑造恶劣战争环境中乐观健康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农村劳动妇女内在的心灵美和人情美、并以此来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深读孙犁的小说,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美与丑、好与坏泾渭分明;政治与道德、外表与内心简单浅薄,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在《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中,在人物俗儿和小满儿的身上,孙犁一改以往二元对立的人物创造模式,使这两个人物比以前创造的任何女性人物都要复杂和丰满,这也使得这两个人物形象成为孙犁小说中的另类。  相似文献   

2.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深入人心。他笔下的很多女性人物被认为极具进步意义,本文通过小说中女性的天性善变、自以为是、待人庇护三个方面,来揭示父权意识在托马斯·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别是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和威斯顿太太细致入微地描写,更是体现了奥斯丁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试从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与威斯顿太太相似性的分析来感受奥斯丁对人物的塑造能力和对人性切实精准的刻画。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与传统写实主义的论战中,提出了要用新的理念来塑造人物形象。《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即生活的真实性存在于人物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故表现“内在真实”应成为小说家创作的宗旨。为实现其创作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并成功地使叙述跨越时空。该部小说里大量独特新颖、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引起了评论家们和读者的兴趣与关注,也使小说本身充满了多元的意义及争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文字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颇多。无论是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还是审美价值,也无论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观感,评点者们都进行了耐心的探讨和深刻的研究。而其中,评点家们对小说作品中人物身上的集体意识———传统伦理道德和作家本人的个体意识———作者心灵展示这样两个问题的评论尤有一定的深度。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及其批评者,理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注意一二。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中心论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平民化特征,在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小说中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悲剧性的生活,为文中打下一个论述的背景,然后重点对小说中具体人物形象与精神立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所塑造的男、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意识都是很强的,并不是像网上有人著文说的什么"主体意识缺失"。事实上,都梁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全国反响强烈,是在于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男性)充溢着阳刚之气,一扫当代文坛的萎靡之风。要说"缺失",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正缺失李云龙式人物的阳刚之气。应该说,都梁作品流溢的阳刚之气,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一种更高品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书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在创作意义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能够折射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百态和人性特征。通过对小说中的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文本中隐含的女性人文精神世界,发掘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理解、解释和欣赏,阐明小说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就是对生活女性的人文写真。  相似文献   

10.
在莫言几乎所有的短、中、长篇小说中,都有一些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却又卓尔不群的女性人物形象。与莫言小说对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对现实的显性批评与隐性讽喻和他的内部二元对立、多元共生、众语喧哗的"莫言体"小说叙述风格相对应,莫言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文学史颠覆性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在小说叙事中多处于"被压抑者"的地位,是制度弊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文化陋习和性别歧视语境下"被压抑的""第二性"。她们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外貌各异,多是某种时代悲剧、某种制度弊端或情感压抑的"被牺牲者"和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但是,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这些女性人物都在进行着令人讶异的精神觉醒和"行为革命",她们以"人"的最朴素的对"生"的向往、对"自我"生命主体性的追求、对"爱情"的最简单纯粹的渴望,或者因为某种物质诱惑或情感责任的驱动,被动地在环境的催逼下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她们顽强抗争、自我解放,以或坚毅、或叛逆、或自由、或奔放、或快活的女性形象对"压迫性"的外在环境进行或喜或悲、亦弱亦强的冲击与嘲讽。她们的最终命运与结局不一,但都体现了作家莫言试图借助"女性"这一性别视角解构历史、描画时代精神、批评社会弊病和表达人文关怀的叙事意图。同时,莫言的这种叙事努力也为当代文学的人物图谱增加了诸多新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实在论是一切形而上学之基础,依据对实在的不同理解,可区分为内在实在与外在实在。这一区分的意义在于梳理实在概念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从而起到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清理地基的作用。在梳理的过程中,哲学对实在的理解显示出从外在实在到内在实在,再到过程实在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的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种权力政治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在经典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旨在比较以上三种权力现实主义理论,并由此理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继承。  相似文献   

15.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普特南哲学的终极命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是普特南哲学的内在追求。普特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由科学实在论向内在实在论转变 ,再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向生活实践的进一步皈依。内在实在论由于尚未真正摆脱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思维方式 ,故显出自身学理上的不融贯。而自然实在论在生活实践的层面上纠正了传统二元式的思维方式 ,坚持了实在论的追求而又抛弃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的包袱 ,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寻得了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6.
哲学总是与某种形式的实在论牵连在一起。我们应当认可人类这种动物的文化理性,这样也就给了一切哲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对文化的实在性肯定,是人类对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存在和历史存在的承认,也在于它作为现实存在的客观性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文化实在是作为系统的整体的结构实在,是作为系统的发展的历史实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自助和均势的基本逻辑出发,一直主张各国在和平时期会倾向于通过军备竞争和结盟,而不是通过军备控制或其他的国际合作形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现实主义者虽然不完全排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认为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而上学实在论和真之符合论存在的问题,普特南提出了内在实在论。他认为我们是在一个理论内部谈论实在,“真”是我们的信念之间以及我们的信念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某种理想的融贯,在不同的理论框架内,对同一实在的理论或描述不是唯一的。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因带有认识者的面孔而被批评为具有相对主义倾向,但普特南明确了真的标准,承认可接受的合理性标准的客观性。虽然没能彻底避免相对主义,但做出了反对相对主义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经济学方法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沃尔兹在构建理论时,在批判继承古典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取了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方法论的长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受到了斯密"看不见的手"、魁奈"抽象、简化"以及弗里德曼"假设无所谓真实"等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成为高度简约、精炼的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的三大理论体系对中美关系的解读既有现实性,又有非现实性。其解释能力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但经典理论因其能把握住国际社会的部分内在真谛而使解释能力相对较强。成为经典理论的基本条件是把学术性而非政治性放在首位。这些理论对中美关系的准确把握和偏差认识也启示中国:在实践中必须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不因关系顺畅而盲目乐观和平面观之,不因遭受重创而失去冷静和悲观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待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