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新桂系     
新桂系乃国民党新军阀四大派系之一。它的崛起与兴衰对旧中国政局演变关系密切。为了充实中国现代历史的全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新桂系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一、新桂系的崛起新桂系崛起于旧中国社会动乱群雄纷争之中,是桂系军阀在广西统治的继续。新桂系脱胎于陆荣廷、谭浩明为首的旧桂系。1921年6月,孙中山为解除北伐后顾之忧,对旧桂系发动了第二次讨伐。在粤军打击下,旧桂系土崩瓦解,有的打起“自治军”旗号割  相似文献   

2.
<正> 在民国史上,新桂系是从旧桂系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并在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崛起,后又在同蒋介石集团的角逐中成为拥兵割地的地方实力派,在国民党新军阀派系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桂系镇压革命力量,这无疑有其反动的一面,但其在抗战前的主桂时期(1930—1937),曾致力于广西建设事业,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所搜集到的资料,对抗战前新桂系在广西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方面的业绩及其原因与办法作一初步探讨,是否得当,期望方家匡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略述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崛起后,为了维持他们在广西的统治地位,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应新桂系军阀实行割据的地方财政经济体系,极力发展地方经济,制订了“广西建设纲领”,以“民团”组织为核心,贯彻推行了一系列以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教育等的政策和法令,从本质上看,这当然是适应地主资产阶级需要和服务于他们妄想在全国军阀派系中争强斗胜的野心的,但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西地方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广西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立煌为核心,以安徽国统区为主体的大别山敌后根据地。为动员民众抗战和巩固自身统治,新桂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战宣传工作。随着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中心内容先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宣传工作的统制日益加强。新桂系在大别山敌后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融入党治的过程,折射出新桂系与国民党中央和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新桂系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党治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桂系的崛起与孙中山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政治上,孙中山是新桂系的引路人,新桂系的主要领导人是受孙中山的感召才走上革命道路的;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孙中山在军事上给予了巨大帮助;在治理广西、壮大实力的过程中,新桂系借鉴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6.
北伐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取得了统治全国的权力,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后期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为了与蒋介石争夺中央领导权,接连发动了几次反蒋战争,但战争的结局都以桂系失败而告终,新桂系只好退回广西,积蓄力量,谋图再起。新桂系为了积蓄力量,在三十年代曾经采取过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广西建设纲领》就是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新桂系的方针、政策。新桂系为什么要制订这个施政纲领,它对当  相似文献   

7.
武汉事变是桂系由全国性的政治力量退为区域性力量的转折点,也是国民党军事派系争雄混战政治格局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1927年下半年,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关头;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和开展了革命的武装斗争;南京蒋介石集团和武汉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建立起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一致对付革命。可是蒋汪为争夺国民党中央统治权的斗争,仍在激烈地继续着,而宁汉内部各派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倾轧,造成时局急剧变幻。曾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新桂系,在当时国民党各派系的纷争中,先和汪联何(应钦),  相似文献   

9.
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集团统一广西后,不久就正式归属了广东革命政府。以后,他们在实现两广统一、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等重大的斗争过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出师北伐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与蒋介石合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从此开始走上了公开反革命的罪恶道路。为什么新桂系的政治态度很快就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一个历史问题。考查一下新桂系走上反动道路的主要过程及其基本原因,对于研究新桂系军阀史以及中华民国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根据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对此课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开始了武装夺取全国  相似文献   

10.
政治派系是国民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各派系对权力的渴望和权力分配的无序,必然导致南京国民政府派系之间的激烈争夺,使国民党永远陷在派系纷争的沼泽中而不能自拔,由此造成了国民党政权极大的"内耗"."内耗"又使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1.
选举政治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30年间成为常态,具有史无前例的多元性、竞争性和民众参与性。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选举政治表现为政治派系之间的权力角逐,而派系政治尽管并非政党政治,毕竟包含政党政治的若干元素,代表不同的政治倾向和施政理念,在选举政治的框架内成为民众表达诉求和实现参与的政治平台;争夺选票无疑是不同政治派系角逐政坛的首要方式,而民众参与决定着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政治天平的历史走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治生态包含宗教与世俗的双重元素,民众选举具有鲜明的世俗色彩,承载着共和制基础上的世俗政治实践;不同政治派系的竞选纲领大都内含着诸多的世俗元素,折射出常态化选举政治的世俗倾向。由于宪法规定之安拉主权与民众主权的双重法理原则,非民选机构与民选机构的长期并存,加之宪法监护委员会作为非民选机构对于选举政治的干预和影响,选举政治无疑存在诸多局限。然而,选举政治并非徒具虚名和流于形式,选举结果具有非操纵性和非确定性,不同政治派系在政坛的消长取决于民众的选票和选民的意志,而选民的投票意向无疑是决定选举结果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矿业为什么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在广西矿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新桂系集团采取的措施有何利弊;矿业的发展与新桂系集团的势力有何关系。一 20世纪30年代广西矿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新桂系集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条件,采取了较开明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和较正确的矿业政策。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统治广西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战事不绝,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自从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集团统治了广西后,很快控制了局面,社会逐渐安定。新桂系集团虽然起家较晚,且  相似文献   

13.
旧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和其它派系军阀一样,在民国历史上,是同人民对立而存在的,是社会前进的一种惰力。但是,他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做了加速洪宪制破产的有益的事情,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对他给予公正的评价。本文拟从陆荣廷加入护国运动的原因、行动及其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战和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联合奋斗,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原因。不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永垂青史,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也在这部宏伟的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新桂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新桂系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新桂系的抗日主张和实践与蒋介石中央统治集团、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三者的抗日言行的比较中,探讨新桂系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是本文的主题。我们认为,这  相似文献   

15.
从新桂系首领李、白二人的私人关系,新桂系在广西采取的政策,以及与中共的关系几方面着手,分析了新桂系鼎盛一时的原因,同时也说明:新军阀势力无论如何强大,只要它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称广西战役为“伟大的胜利”。对这场战役取得大胜的原因,论者较多注意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运筹帷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顽强奋战以及广西地下党、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而较少关注战役对手即国民党方的因素。本文认为,战役发起前后,国民党方主帅白崇禧身陷蒋介石的拆台与掣肘、滇粤派系的博弈内耗、新桂系集团内部的分裂、撤退路线的分歧以及广西士兵的大规模逃离等多重内在困境。这些内在困境影响和制约了白崇禧在战役中的应对,加快了白崇禧集团败亡的速度,促成了广西战役的“大胜”。  相似文献   

17.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新桂系重要首领,在历史长河中他曾几经徘徊,数度兴衰,从1921年脱离旧桂系陆荣廷集团到1949年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其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近现代历史的许多环节。本文拟就李宗仁统一广西之政略与战略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诸同仁. 一1920年8、9月间,粤桂战争爆发,旧桂系陆荣廷、谭浩明被逐出广东,但他们称霸两广的野心不死。1921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怂恿下,陆、谭再次进攻广东。6月,孙中山以陈炯明粤军为主力,发动了讨伐陆荣廷的援桂之战。当粤军进逼广西时,旧桂系将领刘震寰、韦荣昌先后倒戈,接着沈鸿英通电自  相似文献   

18.
正1966年12月1日,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在台北寓所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因,外界传说甚多,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被骗入台,渐遭冷遇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蒋介石自1927年入主南京以来,桂系李、白两人与蒋介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派系林立是比较突出的政治特点。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政治权力而占有大量土地,成为新的土地所有;他们能够存在的重要基础是失业农民和无业游民;他们的本性就是割据一方,唯利是图,这是中国近代特殊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战后国民党党营企业,基本由CC系主导掌控。作为CC系核心人物的陈果夫,长期担任整个党营企业最高管控机构的负责人。CC系骨干亦纷纷成为各党营公司经营决策的核心人物。CC系对党营企业的把控,引发与其他派系势力的角力。围绕党营企业,CC系与国民党内朱家骅系、三民主义青年团、宋子文系等其他派系之间争斗不断。党营企业的派系党争,是国民党派系争斗的一个缩影,并最终与国民党政权一同步入大陆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