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流通量规律表述为:“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资本论》第一卷第159页)学术界对这一段话有不同理解,现归纳为以下十种表达公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在论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以后,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一定期内社会流通所必需货币数量的公式。马克思写道:“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马恩全集23卷第159页)。  相似文献   

4.
越是搞活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各方面、各渠道、多种手段协调发挥作用。以财政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控制是宏观经济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保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关键在于控制社会的总需求量。社会的总需求量,是由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构成的,是在一定的货币周转速度条件下,由货币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量是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就是要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必须符合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不论货币是作为流通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马克思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向我们提出了重新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货币、信用和银行的作用问题.现根据《决定》的精神,就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和当前货币流通形势以及加强宏观调节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关于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说过,当货币仅充当流通手段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  相似文献   

7.
一 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特点及其规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流通,称为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和特点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过程产生的运动形式,它与商品流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流通又是直接依存于商品流通的,因而它由商品流通所决定,其前提条件是商品流通。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必须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商品预先有确定的价格;二是各个商品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最近拜读了几篇有关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问题的讨论文章,特别是拜读了王惟中、洪大璘两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以下简称《公式》)一文,颇受启发。《公式》从德文词义以及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的发展史,从对各种不同解释的对比和分析中进行论证,表明了作者探讨学术问题的认真和深入的学风,值得学习。但是,对于《资本论》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表述,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用数学模型来研究货币流通量计算货币流通量,历年来,我们是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运用货币流通量(M)=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PQ)/货币流通速度(V)这一公式加以计算(在实际计算中,PQ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代替)。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流通状况发生一些新变化,出现一些新因素: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扩大,人民收入增加,流通中的备用金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了;价格浮动;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民的善良愿望.然而,这一政策的每每操作,却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总是较大地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窃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某种内在因素逼使我们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一、金融机器:仍在带病运转1、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以及纸币的需量均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易量,这三个变量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公式.我国目前的货币需求理论遵循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实际操作的货币需求公式是:货币需求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1+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1公式中,自变量也只局限于三个:属于商品流通速度的(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属于商品交易量的(1+经济增长率);属于商品价格的(1+物价变动率).在我国货币需求的这一公式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的著名公式,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内在的深刻的矛盾,而且对于组织与调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确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具有原则性的意义。本文试图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基本原理,来确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关于这个问题,看到了周骏、喻瑞群和赵自明同志的三篇文章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周骏和喻瑞祥同志都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只应该包括商品流转,不应该包括其它因素,而且论据也相仿佛。他  相似文献   

12.
正曾康霖、徐培文、罗晶撰文指出,如以M2的增速与GDP的增速比较,得出我国货币供给超额增长的结论,是有悖常理的。因为,所供给货币并没有完全形成M1,相当多的货币只是形成了准货币,准货币尽管是潜在的购买力,能够转化为M1作为支付手段,但在未转化之前,它仍然是社会公众持有的货币资产。货币(M1)是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发挥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准货币(M2-M1)是潜在的货币,在现实中发挥着储蓄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和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生产,就必然有货币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正常与否,对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和人民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最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①列宁也曾经指出:“货币周转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很好地检查国内周转是否正常;如果这个周转失常,货币就会变成废纸。”②正常的货币流通,能够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价值符号流通的条件下,假若流通的数量超过了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通过对商品流通过程的分析,全面研究货币的职能。可是,马克思对各节的安排,采取了如下的方式: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b)货币的流通(c)铸币。价值符号3.货币(a)货币贮藏(b)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对于这样的结构安排,许多人不理解;有些学习了一般政治经济学通俗著作,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人,甚至感到奇怪。有关研究《资本论》的著作,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和说明。对于这些解释和说明,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的说来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市场物价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认识有关物价的一些问题:例如货币流通规律的问题,物价为什么会上涨?我国物价上涨同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本文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货币流通规律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同一时期流通中的商品流转量相适应 市场物价同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除了价值规律以外,市场物价是被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同一时期流通中的商品流转量相适应。因为货币从来不能离开商品,货币本身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货币是交换过程转化为流通过程的条件。它的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货币是在等价交换制约的交换过程中产生,也由等价交换规律所制约。货币流通规律的物质内容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又表现为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这一规律还与货币的信用符号(信用货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经分别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过货币流通的规律,提出关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公式。但是马克思前后所提出的二个公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马克思之后的一些政治经济学和货币学的著作,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见仁见智,有的采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所提出来的公式,有的采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在《资本沦》第3卷中,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经营业如何产生并发展成为银行信用制度,银行信用制度又对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离不开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制度的发展又以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为基础,而货币的这一职能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商品流通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一切社会条件下商品经济所具有的一般规律,而且社会主义资金也必然具有垫支性、循环周转性、价值增殖性和补偿性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与资本具有共同性.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开放统一的资金市场,  相似文献   

19.
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影响重大,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判断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什么?长期以来意见不一。现提出个人看法,供研究参考。一、货币流通正常与不正常的涵义货币流通正常,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相一致。货币需要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的增加或减少,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这种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国家有计划地调整商品价格表现出来。这时,货币流通需要量亦随之增加或减少。因此而引起货币流通的变化是正常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需要量相应增加或减  相似文献   

20.
源于西方货币理论的货币政策,必然出现只注重流通中的货币而忽视经济实体运行的理论异化。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供给内生于经济实体运行,货币政策一定要建立在对实体经济调节的基础上,没有商品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仅仅依靠宏观调控不可能解决经济中的顽疾。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实际效果表明,只关注流通领域的货币政策是有缺陷的,这也是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现代货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