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唯心史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反动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剥削之道、吃入之道。千百年来,这条强盗逻辑,被儒家说成是“天下之通义”,流毒很广,害人颇深。 孔孟这两个儒家鼻祖,是奴隶主阶级在思想界的代言人。他们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为了维护奴隶制度,扯起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黑旗,作为掩盖奴隶主阶级残酷统治人民的遮羞布。他们挥舞着“天命”、“神授”的黑棒,妄图在劳动人民身上加上一条精神锁鍊:统治阶级是“天生”的“圣人”,是“劳心者”,劳动人民是“天生”的“下愚”,是“劳力者”;“圣人”剥削“下愚”是应该的,“劳心者”压迫“劳力者”是理所当然的。呸!这是那儿来的剥削有理、压迫无罪的骗子哲学、吃人道理?劳动人民才不  相似文献   

2.
将中国政治思想中“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作一比较,从中窥探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和政治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民本”思想的产生,可追朔到西周的“敬德保民”,而“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正式排座,则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际。这以后中国的开明思想家、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看,“民本”的思想主要精神不外乎;民众是社稷之根本,天不可畏民可畏,故欲得天下,需先得民,而欲想得民需先得民心。西方民主理论的出现有个过程。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所谓民主,只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原则所理解的多数人统治的形式,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以自  相似文献   

3.
反动思想家孔丘,是个唯心论的先验论者,他一生主张复古和倒退,反对革新和进步,他最先提出世界上有一种所谓“生而知之”的人,叫做“上智”、“圣人”,指的就是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的吹鼓手象孔丘这样的一流人。孔丘自欺欺人地说:“天生德于予”,就是说,象他这一类人对奴隶们进行罪恶统治的反动本领,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是从娘眙里带来的,他们是“天生”的“圣人”,所以就该“治人”。至于老百姓,那是“民斯为下矣”,是天生的“下愚”和蠢才,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起来,所以该“治于人”,得受奴隶主的奴役。这是颠倒黑白的反动理论,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罪恶统治。  相似文献   

4.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我国思想宝库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诸如“王者以民为天”、“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国以民为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下为公”等,都是值得当代德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余贤群 《21世纪》2000,(5):36-36
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在其《李觏集》中有言:“吏之于民必相知心,然后治也,吏知民心则明,明 则政平矣;民知 吏心则信,信则 吏行矣。”为官 理政,一方面要 体察“民心”,另 一方面要使老 百姓理解“吏 心”。当官的必 须首先理解“民 心”,老百姓才 会理解“吏心”。 只有这样,才能 形成干群关系 的良性互动,从 而吏明政平,民 信令行。 对于“官” 与“民”的关系, 在古今中外的 诸多典籍中已 论述得相当清 楚。如贾谊鉴于 亡秦教训提出: “闻之于政也,民 无不为命也。国 以为命,君以为 命,吏以为 命……闻之于 政也,民无不…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所理解的民,是与天同气的群氓。一方面,民愚昧无知,只知逐欲求利;另一方面,民又是与天同气的,民心反映着天心。民是群氓,故必须立百官来治理;民与天同气,故举事必顺民心。民本与君本于是表现为一种循环的逻辑,君与民互为目的,亦互为工具。民心不可违背,但民只能以天为中介间接影响于君。民因为与天同气而客体化了,只是治的对象,不能成为治道的主体。这是《吕氏春秋》中民本思想的真实涵义,它与民主(民治)毫无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本”之说,大抵如斯。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孟子“民贵君轻”论与荀子“君舟民水”论的影响尤深,孟子主要从正面突出“民”之重要性,而荀子则以“民”的正负两面的意义警示君主应该善待民众、以民为本.两者相统一构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完整形态.“民本”不是“君本”,民本是治国之道不是政治体制,它不仅可以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民本”也不同于“民主”,但民本存在可以向民主转换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10.
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哲学应首先有所作为.哲学的作为首要的是对"以人为本"之"人"的批判.在语言批判中,人为诗意语言所言说;在思想批判中,人成为西方思想的主题,民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题.因人自身在民的思想主题中被遮蔽,现实批判具有现实性.在现实批判中,哲学回答了思想主题从"民本"到"人本"的可能性,但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对过去思想的扬弃中形成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一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也分离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要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儿童从小就通过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庸之道与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1]这并非是对“中庸”作出规定,但因此我们可看出孔子追求运用“中庸”方法的迫切心情和持之一贯的原则。子思对中庸作了充分发挥,认为它不仅“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亦即把事物两端的道理研究清楚、解释清楚,然后取其中点而用之,而且子思赋予“中庸”以“中和”新义,视之为天地万物的法则,并以此作为道德修养的要求,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也即认为感情处于“中和…  相似文献   

13.
张国庆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21-25,60
本文有感于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论述了这一理念的及时性与合理性,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进行辨析,指出“民本思想”对“人本思想”的取代,并分析了“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我看科学     
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 ,吾弗为。天地间不过一个“有”字。亦不过一个“无”字。噫 ,宇宙一“道”而已。“上帝”亦在道中矣 ,人类不要集体自杀。我们可以根据经史子集而豪迈地运用各种办法劳动、支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 ,天下归心 ,则天下为天下者矣 ,功岂在百年之下也哉。吾举病科学 ,以证老子之精粹 ,易经之广大 ,非不能遍举也 ,吾徒一举矣 ,一大一粹 ,是其一派者也 ,故曰黄老之道云云。我看科学@李毅军~~[1]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一卷,代序[M]第1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刘义庆撰,刘孝…  相似文献   

16.
《国策》之用语,迄今未得其训者尤多。《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彼(秦)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注:“这句话不好懂,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正于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政也。’以备参考。”在王先生以前的注释家如宋代姚宏、元之吴师道等均知“此句亦难通”而阙如。昔者余每教于此,亦从前人而阙如。然窃思古人之立言当有所指,故观汉前史籍时时留心,稍有所悟,知“过而遂正于天下”一语不曾有误,其难解者唯“过”“遂”“正”三词耳,今试释之。  相似文献   

17.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有一段“国人皆曰”的议论,认为国君在用人、去人、杀人时,应该倾听国人的意见。他还谈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得天下是“天与之,人与之”。此外还有“诛一夫”、国君有大过不听劝谏则“易位”等说法。不少学者依据孟子的这些言论,认为他具有民主、民权甚至人民革命的思想。本文对这些说法逐一进行考证,认为这些学者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说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那么他只是将民当作君王立国的本钱、资本,而不是将民当作立国的目的、看作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一切剥削阶级都把“学而优则仕”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他们为了达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目的,搞了一整套反动的旧教育制度,使教育成为培养剥削阶级的精神贵族的工具。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学校的十七年,搞的是“智育第一”、“读书做官”、仍然以“学而优则仕”的腐朽思想毒害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孟子加以完善的。奴隶社会末期儒家已看到“民”在国家的重要地位,希望统治阶级行“仁”政而爱民。“民”为保住自己衣食之源的土地,不断向统治阶级进行斗争,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宣扬民本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提出民主、民权,即是民本思想的发展。目的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蒋介石的“天下”既从“马上”得之,也从“马上”失之;既顺民心而得之,又逆民心而失之。这样惊天动地的一得一失,竟在蒋介石一身一生中“实践”。此为国内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用蒋介石日记研究蒋介石生平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