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夏威夷群岛、复活节岛和新西兰岛为三顶点的巨大三角形海域内,散布着无数岛群,统称为波利尼西亚。这一名称来自希腊语,意为“众多的岛群”。欧洲人编著的世界史,认为最初发现波利尼西亚的,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1480—1521)。1521年,他在全世界第一个横渡太平洋成功,发现了波利尼西亚的部  相似文献   

2.
毛利人祖先来自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的毛利族和太平洋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中国。这是维多利亚大学科学家钱伯斯博士采用新技术分析人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结果。钱伯斯博士说,最终成为毛利人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先民,起源于中国大陆,他们后来在许多世纪里,移居太平洋各处。钱伯斯所做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检验结果显示,毛利人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从台湾开始,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一路穿越菲律宾和印尼,直达西波利尼西亚,再进入东波利尼西亚群岛和新西兰。钱伯斯在研究报告中说“他们现代后裔的脱氧核糖核酸保存着这些移民航程活生生的记…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人类学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变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去殖化运动"(movement of decolonization)的冲击.[1]在殖民地纷纷独立之后,以描写"静态"的"无文字"、"无历史"的小规模社会、原始社会为主的民族志渐渐失去了表述对象.经历数十年的西方殖民统治,殖民地社会不再"原始",同时也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历史文献",有些殖民地民族还接受了西方文字或自创文字,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类学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之中,西方人类学家在开始反思自己与殖民主义关系的同时,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学者认为,人类学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主动、热切地"拥抱"历史.[2]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蒋斌近四十年来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经历。他对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同样重视,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关怀更广,具有比较研究的视野,而民族志调查则从不同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形态。他的硕士论文用曼彻斯特学派的冲突理论分析排湾族的贵族制度,并对当时的人类学田野方法做了反思;博士论文用列维-斯特劳斯"家屋社会"理论去解释排湾族的阶级社会。从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到东南亚沙捞越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岛屿东南亚社会,在他看来,研究东南亚能促进人们更加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岛屿上发生的社会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苗族的人类学研究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其成果蔚为大观.本文对此从四个方面做了简略的概述及评价:一、早期西方冒险家、传教士对苗地和苗族各支系的一般描述阶段;二、二十世纪初期--中期,西方学者和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学者对一些苗族地区进行的人类学调查和研究;三、本民族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进行的早期调查研究活动;四、上世纪中期--迄今,国内外苗族研究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奇特葬俗。上千年来它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起台湾、福建浙江、中经江西、湖北、湖南,西到四川和云贵高原,南至广西左右江流域。悬棺葬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印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等地亦有发现,甚至远播太平洋岛屿中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  相似文献   

7.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一书将康巴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介者,从末代明正土司甲宜斋的人生史入手,分析其先祖的土司历程、其土司生涯的政治活动及康定地区政治、文化格局的转变,着眼族群和平共生.作者郑少雄以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出了一幅百年前康区地方与中央政府间文化、政治融合、对抗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0.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一书将康巴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介者,从末代明正土司甲宜斋的人生史入手,分析其先祖的土司历程、其土司生涯的政治活动及康定地区政治、文化格局的转变,着眼族群和平共生。作者郑少雄以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出了一幅百年前康区地方与中央政府间文化、政治融合、对抗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人类学对渔业社区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有着传统的学科关照.然而,在全球化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之下,海洋生态、海洋社会以及人海关系被置于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并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向.通过系统梳理西方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洋人类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渔业社区”到以产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海权问题”的话题转向.  相似文献   

12.
周泓 《民族论坛》2012,(8):14-19,28
本文概括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一、与传统民族志撰写方式对话,提出中国"文化的直觉主义"理解论和"不浪费的人类学"。二、与传统社区研究对话,提倡人类学区域研究,提出中国社会动态结构与"新平衡论"和"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区";以过程研究,提出"文化关联反观法"和"回访再研究范式";力主问题研究,与科学领域对话,提出"文化力量介入科学"和"作为文化的组织"。三、与西方汉学人类学对话,提出中国动态宗族模式"准—组合家庭"、"理念宗族"与中国乡村人类学。四、与社会史和民族史对话,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原则"与"传统激活"。  相似文献   

13.
周泓 《民族论坛》2012,(6):27-38
本文概括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一、与传统民族志撰写方式对话,提出中国"文化的直觉主义"理解论和"不浪费的人类学"。二、与传统社区研究对话,提倡人类学区域研究,提出中国社会动态结构与"新平衡论"和"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区";以过程研究,提出"文化关联反观法"和"回访再研究范式";力主问题研究,与科学领域对话,提出"文化力量介入科学"和"作为文化的组织"。三、与西方汉学人类学对话,提出中国动态宗族模式"准-组合家庭"、"理念宗族"与中国乡村人类学。四、与社会史和民族史对话,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原则"与"传统激活"。  相似文献   

14.
权力研究是政治人类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政治人类学探讨权力的产生、运作以及权力与利益、话语之间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西方社会有关权力研究的流派,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人类学权力研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的政治人类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尽管其学科地位与学术建制存在不少争议,其作为人类学而非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也已得到了更多认可。但是,这并不妨碍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将该学科视作自身的对话伙伴与理论之友。文章梳理了西方人类学的五大范式,并以国家研究与政治文化研究两个领域为例来剖析政治人类学与政治学的区别及联系,揭示学科内在逻辑、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立足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呼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彼此,实现融合创新。有必要将历史的想象力与民族志的精微相结合,在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生活在地化并存的当代加强政治人类学学科话语,拓宽"中国之治"的问题域并提高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类学是人类学与经济学对话的产物,它将人类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但有别于经济学的理解.经济人类学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人类学家能够进一步将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从而使经济人类学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传统的经济人类学以西方知识史为背景来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无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术界必须用更广泛的视野来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需求和动机.经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经常被其他领域的社会科学家认为过度微观和非典型.因此,其研究方法必须得到完善,不仅要开展跨领域研究,还要扩大到历史的中级和宏观层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为《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的导论 ,简要介绍了 15 0年来西方人类学的演变历史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特征 ,阐明了该著作的选编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面积达6400万平方英里的太平洋海域内,岛群星罗棋布。其中一些岛屿,风景如画,堪称天堂之国,栖息着人类;另外一些岛屿则十分荒凉,是一些人兽罕至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个世纪,在法国、英国、日本、美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既具有战略动机,却又漫不经心的殖民统治之后,这些岛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萨林斯是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历史之岛》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学者对其历史人类学和西方本土文化研究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则针对萨林斯的结构与历史的研究以及民族志写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弗雷德里克·戴木德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背景和研究领域,回顾了自己在库拉圈一带的岛屿进行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探讨了水、树、环境、生产与人的生活之关系,戴木德教授强调结构主义对他思考方式的影响,认为索绪尔的“意义始于差异”观点十分重要,在库拉圈岛( Kula Ring )博约瓦( Muyuw )人那里苦(树)与甜(树)之间的差异和区分被运用到对不同树的分类与解释就是典型的例证。戴木德教授告诫人类学研究者必须“在历史典籍方面有所修为才行”;他认为在历史的理解与人类学的理解之间,没有必然的抵牾扞格,只不过人类学家通常还要比历史学家更胜一筹,人类学家最终懂得更多。此观点值得人类学者谨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